科学方面的 项目申请 的论文资料哪有

不是要真正写项目申请,只是课程里一个训练之类的,要求不高
不需要什么大的创新,有点新意即可,最好和光电沾点关系,譬如自动报警什么的

楼主你好:
这些是我帮你从网上找的~希望能帮上你~
详见 论文天下 http://www.lunwentianxia.com/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是建筑物防火综合监控系统,由火灾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组成。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系统的组成是多种多样的,设备量的多少、设备种类都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决定系统特征的是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这两个系统的实现方式。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探测器、信号线路和自动报警装置三部分组成。
1、火灾探测器和手动报警按钮
火灾探测器是整个报警系统的检测元件。它的工作稳定性、可靠性和灵敏度等技术指标直接影响着整个消防系统的运行。
1)探测器的种类
火灾探测器的种类很多,大致有如下几种:
(1)离子感烟探测器。
(2)光电感烟探测器。
(3)感温探测器(包括定温式和差温式)。
(4)气体式探测器。
(5)红外线式探测器。
(6)紫外线式探测器。
2)常用的火灾探测器基本原理
(1)感烟火灾探测器
火灾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初期阶段、发展阶段和衰减熄灭阶段。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功能在于:在初燃生烟阶段,能自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以期将火扑灭在未成灾害之前。根据结构不同,感烟探测器可分为离子感烟探测器和光电感烟探测器。
①离子感烟探测器
离子式感烟探测器是由两个内含Am241放射源的串联室、场效应管及开关电路组成的。内电离室即补偿室,是密封的,烟不易进入;外电离室即检测室,是开孔的,烟能够顺利进入。在串联两个电离室的两端直接接入24V直流电源。当火灾发生时,烟雾进入检测电离室,Am241产生的α射线被阻挡,使其电离能力降低,因而电离电流减少,检测电离室空气的等效阻抗增加,而补偿电离室因无烟进入,电离室的阻抗保持不变,因此,引起施加在两个电离室两端分压比的变化,在检测电离室两端的电压增加量达到一定值时,开关电路动作、发出报警信号。
②光电感烟探测器
光电式感烟探测器由光源、光电元件和电子开关组成。利用光散射原理对火灾初期产生的烟雾进行探测,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按照光源不同,可分为一般光电式、激光光电式、紫外光光电式和红外光光电式等4种。
a、一般光电式感烟探测器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遮光型和散射型两种。
遮光型光电感烟探测器由一个光源(灯泡或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电元件对应装在小暗室内构成。在无烟情况下,光源发出的光通过透镜聚成光束,照射到光电元件上,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使整个电路维持在正常状态,不发出报警。当火灾发生有烟雾进入探测器,使光的传播特性改变,光强明显减弱,电路正常状态被破坏,则发出报警信号。
散射光电式感烟探测器的发光二极管和光电元件设置的位置不是对应的。光电元件设置在多孔的小暗室里。无烟雾时,光不能射到光电元件上,电路维持正常状态。而发生火灾时,有烟雾进入探测器,光通过烟雾粒子的反射或散射到达光电元件上,则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驱动自动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b、激光式感烟探测器。由激光发射机(包括脉冲电源和激光发生器)和激光接收器(包括光电接收器、脉冲放大及报警)组成。它利用激光方向性强、亮度高及单色性和相干性好的特点。在无烟情况下,脉冲激光束射到光电接收器上,转换成电信号,报警器不发出报警。一旦激光束在发射过程中有烟雾遮挡而减弱到一定程度,使光电接收器信号显著减弱,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在种类繁多的激光光源中,半导体激光器由于具有所需激发电压低、效率高、脉冲功率大、器件体积小、耐震、寿命长和价格低廉等优点而受到重视。
c、紫外光和红外光感烟探测器。它们具有灵敏度高、性能稳定、可靠、探测方位准确等优点,因而得到普遍重视,并成为目前火灾探测器的重要设备和发展方向。
光电式感烟探测器发展很快,种类不断增多,就其功能而言,它能实现早期火灾报警,除应用于大型建筑物内部外,还特别适用于电气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如计算机房、仪器仪表室和电缆沟、隧道等处。
(2)感温火灾探测器
感温探测器按结构原理不同有双金属片型、膜盒型、热敏电子元件型等三种。
①双金属片型是应用两种不同膨胀系数的金属片作为敏感元件的,一般制成差温和定温两种形式,定温式是当环境温度上升达到设定温度时,定温部件立即动作,发出报警信号;差温式是当环境温度急剧上升,其温升速率(℃/min)达到或超过探测器规定的动作温升速率时,差温部件立即动作,发出报警信号。
②膜盒型探测器由波纹板组成一个气室,室内空气只能通过气塞螺钉的小孔与大气相通。一般情况下(指环境温升速率不大于1℃/min),气室受热,室内膨胀的气体可以通过气塞螺钉小孔泄漏到大气中去。当发生火灾时,温升速率急剧增加,气室内的气压增大,波纹板向上鼓起,推动弹性接触片,接通电接点,发出报警信号。
③电子感温探测器由两个阻值和温度特性相同的热敏电阻和电子开关线路组成,两个热敏电阻中一个可直接感受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另一个则封闭在一定热容量的小球内。当外界温度变化缓慢时,两个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基本相接近,开关电路不动作。火灾发生时,环境温度剧烈上升,两个热敏电阻阻值变化不一样,原来的稳定状态破坏,开关电路打开,发出报警信号。
3)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1)根据火灾的特点选择探测器
①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热,很小或没有火焰辐射,应选用感烟探测器。
②火灾发展迅速,产生大量的热、烟和火焰辐射,可选用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
③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烟和热、应选用火焰探测器。
④火灾形成特点不可预料,可进行模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探测器。
(2)根据安装场所环境特征选择探测器
①相对湿度长期大于95%,气流速度大于5m/s,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可能产生腐蚀性气体,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产生醇类、醚类、酮类等有机物质的场所,不宜选用离子感烟探测器。
②可能产生阴燃或者发生火灾不及早报警将造成重大损失的场所,不宜选用感温探测器;温度在0℃以下的场所,不宜选用定温探测器;正常情况下温度变化大的场所,不宜选用差温探测器。
③有下列情形的场所,不宜选用火焰探测器:
a、可能发生无焰火灾;
b、在火焰出现前有浓烟扩散;
c、探测器的镜头易被污染;
d、探测器的‘视线’易被遮挡;
e、探测器易被阳光或其他光源直接或间接照射;
f、在正常情况下,有明火作业以及X射线、弧光等影响
2、自动报警装置
我国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的研究、生产和应用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快,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消防工作的不断加强,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的生产和应用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生产厂家、产品种类和产量及应用单位都不断地增加。我国目前生产的火灾自动报警装置是包括报警显示、故障显示和发出控制指令的自动化成套装置。当接收到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或其他触发器件发送来的火灾信号时,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记录时间、自动打印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并输出控制其他消防设备的指令信号,组成自动灭火系统。目前,生产、使用的自动报警装置,多采用多线制,分为区域报警控制器、集中报警控制器和智能型火灾报警控制器。
(1)区域报警控制器
区域报警器是一种由电子电路组成的自动报警和监视装置。它联结一个区域内的所有火灾探测器,准确、及时的进行火灾自动报警。因此,每台区域报警器和所管辖区域内的火灾探测器经正确连接后,就能构成完整、独立的自动火灾报警装置。
区域报警器的基本原理如下:
①接收探测器或手动报警按钮发出的火灾信号,以声光的形式进行报警;
②电子钟可以记忆首次发生火灾的时间;
③可以带动若干对继电器触点给出适当外接功能;可
④以配置备用直流电源,当市电断电时,直流备用电便自动投入;
⑤具有自检功能,当区域报警器与探测器之间有接触不良或断线时,报警器发出开路或短路的故障声、光报警信号并自动显示故障部位;
⑥具有“火警优先”功能,各类报警信号至区域报警器,经信号选择电路处理后,进行火灾、短路、开路判断,报警器首先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指示具体着火部位,发出火警音响,记忆火警信号、开路、短路故障信号;
⑦通过通讯接口电路将三类信号送至集中报警控制器。区域报警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探测器火警信号进行“与”“或”逻辑组合,控制继电器动用联动外部设备,如排烟阀、送风阀、防火门等。
目前国内各厂家生产的区域报警器的容量即监控部位多少不同。不同型号的区域报警器需与不同型号的探测器相连接。以西安262厂生产的JB-QB-2700/088A系列区域报警器为例,它有壁挂式、柜式两种,最大容量为256路,一路是一个部位号,一个探测器占一个部位号。
在工程设计中,选择区域报警控制器的容量应大于该区域的探测器数。如一建筑物以一层为一个区,共24个房间,每个房间一个探测器,共24个,则应选择30路区域报警控制器。若48个房间,则应选择50回路区域报警控制器。
(2)集中报警控制器
集中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如下:
①把若干个区域报警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系统,集中管理;
②可以巡回检测相连接的各区域报警器有无火灾信号或故障信号,并能及时指示火灾区部位和故障区域,同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③其他功能、原理同区域报警控制器。
在系统中如只有探测器和集中报警器是不能工作的。因为集中报警器的巡检功能、火灾报警功能、自检功能等都是与区域报警器构成系统后才具备的。所以,只有区域报警器与集中报警器配合使用,才能构成自动火灾报警系统。
集中报警系统适用于大型、复杂工程。集中报警器最大容量可接40台区域报警器。
(3)智能型火灾报警控制器
智能型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如下:
①采用模拟量探测器,能对外界非火灾因素,诸如温度、湿度和灰尘等影响实施自动补偿,从而在各种不同使用条件下为解决无灾误报和准确报警奠定了技术基础;
②报警控制器采用全总线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总线报警和总线联动控制,减少了控制输出与执行机构之间的长距离管线;
③采用大容量的控制矩阵和交叉查寻程序软件包,以软件编程代替硬件组合,提高了消防联动的灵活性和可修改性。
262厂生产的NA1000系列火灾报警控制器就属此类形式。
(4)自动报警装置的选择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所选用的火灾报警装置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①能为火灾探测器供电;
②能接收来自火灾探测器或手动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
③能检测并发出系统本身的故障信号;
④能检查火灾报警器的报警功能;
⑤具有电源转换功能。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选择,一般考虑下列因素:
①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器宜选用同一厂家的配套产品;
②报警系统所需回路数量;
③是否需要自动消防联动控制功能;
④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等。
(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消防联动控制范围很广,据实际工程的大小、等级高低的不同各异。联动控制设备有消火栓、水灭火、气体灭火、防火门、防火卷帘、排风机、空调设施、防火阀、排烟阀、电梯、诱导灯、事故灯、警铃、切断工作电源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30
IT项目管理

第 1 页

摘 要: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角度,从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现状入手,强调项目选择和立项管理的重要性,详细描述了信息化建设项目启动管理的主要管理控制点,及每个管理控制点的主要措施,分析了作为IT项目的甲方,启动项目的整个管理过程。

关 键 词: 项目启动管理、需求分析、可行性方案论证

过去的几年,一些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巨大,难免有一些急于上马的项目投入与产出并不十分理想。而且由于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相应的业务模式也在不断的改变,从而给信息化系统的适应性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过去的有些项目启动时期没有很好地考虑到这些问题,造成一些项目盲目启动、仓促上马,导致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不清,项目重复建设,组织混乱,给后期的项目实施,项目维护,项目使用带来极大的风险,甚至导致系统建成后被用户弃用。最终使业务遭受损失。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对于项目上马的决策已经趋于理性,严格要求做好项目启动前的论证工作。在满足当前紧迫的业务需求和长远的战略需求之间作好平衡。确保项目建设的成功。

相对产品供应商而言,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处于合同意义上的甲方,其项目的启动过程与乙方的项目管理有很大的不同,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往往需要考虑一系列的问题,如:需求是否合理?是否有必要启动项目?项目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可能的投入有多大?取得的效益有多大?当前的管理模式是否能支撑?如果不能,可能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变革的准备?业界相关的产品有哪些?哪些是真正适合需求的?

因此,对项目启动管理形成统一的认知,对于实施信息化项目的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项目的启动管理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意向提出阶段

在意向提出阶段,业务部门发现需要由信息化手段来实现的业务需求,并提出建设信息化系统的期望。由于信息化项目的意向伴随着业务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对于意向的统筹管理与规划对企业的信息化部门始终是一个难题。

对于有集中业务规划期间的企业,意向的产生经常集中在业务规划期间,比如:财年末,业务对自身的模式进行盘点期间,往往产生业务模式的改进或改革的需求,从而对信息化工具产生需求。在这一时间产生的想法或需求,往往不是很成熟,不确定性很大,后期变化的风险也很高。但这一时期,也是意向最集中,最易于统筹规划的时期。信息化部门通常在这一时期,对所有的意向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初步形成项目建设清单。并考虑公司战略重点与资源投入的约束,对项目进行排序,以确定建设重点。

对于不在集中规划时期提出的项目意向,往往会影响到原有的整体规划与计划,各方面的论证更应谨慎,比如,项目的必要性、投入的合理性、资源到位的可能性,对已建和在建系统的影响等等。

信息化管理部门(或IT项目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一些制度与流程,对业务需求的意向进行引导, 尽量使意向在集中规划时期提出。

意向提出作为项目启动的一个阶段来管理,其意义就在于:对意向进行统筹规划,保证系统建设的整体合理性。

二、需求分析阶段

在受理了项目的意向以后,就进入对项目需求的分析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有IT人员与业务人员组成的小组,对业务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与分析。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各业务层次人员访谈、会议。

在这一阶段,IT人员与业务人员往往会出现矛盾,IT人员可能认为业务的需求不清晰,而业务认为自己的需求已经十分清晰。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在于,要有详细的管理控制方法,引导业务人员进行需求的细化。如,制定需求分析报告的框架,针对关键点形成文档等。一般来说,需求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当前业务流程分析
未来业务流程分析
当前业务与未来业务的差异分析
信息化功能点需求
对将来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如:性能需求,环境需求,安全需求等
需求的优先次序

需求分析报告形成以后,还需要组织对需求的评审,以达成项目关系人对需求的一致认可。这一过程可包括:
制定评审计划:制定评审的工作计划,确定评审小组成员,准备评审资料。
需求预审查:评审小组成员对需求文档进行预审。
召开评审会议:召开评审会议,对需求规格书进行评审。
调整需求文档:根据评审发现的问题,对需求进行重新分析和调整。
重审需求文档:针对评审会议提出的问题,对调整后的需求文档进行重新审查。

三、可行性方案论证阶段

可行性方案的论证是项目启动阶段的关键活动,它的质量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论证小组一般由企业内部的业务与IT技术两方面的人员组成,视项目的重要程度、难度与规模,可能还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顾问资源。

可行性方案论证的目的是通过确认管理体系和系统技术构架,从而确认未来的管理和技术方案是否有效。它立足于项目从管理上、技术上、实现上的难点进行阐述,逐步理清楚客户的需求。并在需求的基础上,规划总体解决方案,以作为项目投入产出评估的依据、产品选型的依据,以及后续实施方案的约束。

项目投入产出评估的依据:建立在业务需求分析基础上的项目投入与价值分析,往往是比较粗略的宏观感受。业务人员在提出信息化需求时,可能并没有充分考虑它与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样得出的投入与产出分析也是很粗略的。如果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可行性方案,考虑清楚该项目的定位,与其它系统的关系,相信投入产出的分析将更有说服力。

产品选型的依据:可行性方案的制定是建立在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是不受任何产品影响的。因而它是后续产品选型的依据,它使得企业可以在产品选型过程中始终坚持从自身的需求和规划为原则选择产品与方案,而不至于受到供应商解决方案的误导。

实施方案的约束:可行性方案与实施方案是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之间的关系。可行性方案描绘了总体的业务方案与技术架构,而实施方案是可行性方案在各方面的细化。

此外,围绕可行性方案从管理上、技术上、实现上对难点进行的阐述,可以有效地开展项目的风险分析,制定项目的风险管理策略,为项目的成功提供保障。

四、产品选型阶段

当可行性方案需要通过选择新的产品来完成时,进入项目启动管理的产品选型阶段。在该阶段,对供应商进行初步的筛选以后,根据需求与方案要求,制定招标文档,接收供应商的项目解决方案,并根据评估标准,组织相关人员对供应商进行评估,选出2个以上的供应商进入商务谈判。并在立项报告审批通过以后,与供应商签署合同。该阶段又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创建RFP:根据需求阶段与可行性方案阶段分析的结果,制定向供应商招标的文档。

第 2 页

解决方案评估:制定产品选型评估的标准是该活动的核心,它包括:应用软件评估:对产品本身的功能、性能、体系架构、用户友好性、市场评价、费用等方面进行考察;

软件运行环境评估:对系统运行所需要的服务器、客户机的软硬件配置进行评估。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又是有可能对后续实施投入影响最大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客户端数量大,环境复杂的情况下。

项目实施评估: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中,项目实施方法与能力已经成为项目成败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服务商实施能力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实施方法、实施费用、实施周期、实施顾问经验以及对相似实施案例的考察。

培训与售后服务评估:包括考察培训方式、费用、售后服务方式、费用、响应时间等。

供应商评价评估:对供应商的基本面进行评估,如供应商的规模、业绩、合同语言和仲裁地、与客户的合作策略等方面。

效益风险评估:即项目的投入与产出的评估。这是最难评估的一项,当前在信息化项目中尚没有形成较完备的投入产出的量化评估指标,多是采用一些定性的分析与比较。

商务谈判
关于商务谈判的组织与技巧,有许多专门的论述。从信息化项目管理角度上具体来看,商务谈判是在一定的策略指导下,与产品及服务实施商进行的,确定合同条款的过程,目的是最大化的维护公司利益,确定最优的价格和服务条款。
商务谈判的依据是评估通过的解决方案,其过程通常包括:组织谈判小组、制定谈判方案、实施谈判、签署合同。值得注意的是,商务谈判与后续的立项报告审批并没有严格的先后关系,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但合同签署必须在立项报告审批完成后才可进行。

五、立项报告审批阶段

立项报告是项目启动阶段的重要文档,在这一阶段,需要将从意向提出、需求分析,到可行性方案论证,到产品选型各阶段产生的重要内容整理形成文档,并任命项目经理、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申请项目经费,然后按公司的管理流程,交相关的部门会签,成为确认项目合法性的文件。后序的所有项目活动都要以立项报告为依据。

六、项目启动会阶段

有时候,项目启动会被看作一个时间点,一个里程碑,而不是一个阶段。这里将立项批准后,项目启动准备到项目启动会结束这一过程统称为项目启动会阶段。

项目启动的准备工作比较繁琐,具体事宜取决于项目所在的管理环境的要求。在项目启动准备期,可以准备一个项目启动检查清单,以确保项目启动工作的有序,避免疏漏。一般说来,启动会准备工作包括:建立项目管理制度、整理启动会资料等。其中建立项目管理制度是非常关键而且容易忽略的一项工作,主要包括:

项目考核管理制度
项目费用管理制度
项目例会管理制度
项目通报制度
项目计划管理制度:明确各级项目计划的制定、检查流程,如:整体计划、阶段计划、周计划
项目文件管理流程:明确各种文件名称的管理和文件的标准模版,如:汇报模板、例会模板日志、问题列表等。

项目启动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召开项目启动会议了。启动会议是项目开工的正式宣告,参加人应该包括项目组织机构中的关键角色,如管理层领导、项目经理、供应商代表、客户代表、项目监理、技术人员代表等。项目启动会的任务包括:

阐述项目背景、价值、目标
项目交付物介绍
项目组织机构及主要成员职责介绍
项目初步计划与风险分析
项目管理制度
项目将要使用的工作方式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项目启动会已经涉及到了项目计划阶段的初期内容,这也映证了在PMBOK体系中启动阶段与计划阶段的重迭。

结论: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中,企业的项目启动阶段要经过意向提出、需求分析、可行性方案论证、产品选型、立项报告审批、项目启动会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控制,方可完成项目的启动,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做好项目启动管理是企业进行合理的投入产出分析,有效控制项目风险,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

你可以参照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