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共写了多少个回合

如题所述

  120回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敦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诸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问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5-27
120回
介绍;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十四处主要不同情节
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百分之七十为真,百分之三十虚构〕,大
部份情节依照正史结构进行,甚至照史书一字不漏抄录;少部
份天马行空,并且穿插 一些怪力乱神以吸引读者。因为此书太
红了,有人把他当圣经〔此说并不夸张,历代有相当多武将以
这本书为兵法范本,并且因此称霸一方〔如明末张献忠等〕,
甚至夺得天下〔如努尔哈赤〕,更多人把他当正
史,以为书中写得皆为真。为了避免有人虚实不分,把一般
人较易混淆的事列出来。至于像吕蒙被关羽的冤魂吓死之类的
情节明显不合乎科学,就不浪费笔墨解释。

1张飞字益德,非翼德

2华雄被孙坚所斩杀,非关羽温酒斩华雄

3马超为报父仇而反曹?
马超起兵反曹,马腾〔当时在长安任官〕因此被曹操所杀,
非曹操杀马腾,马超为报父仇而起兵。两者因果颠倒。

马超不顾爹娘死活而起兵?请看详细的前因后果:
公元208年 曹操欲南征〔即讨伐刘表等,十一月在赤壁
大败而回〕。为了怕马腾捣乱,於是劝诱他到中央任官〔卫
尉〕。长子马超被任命为偏将军,留在关中的槐里〔陕西兴
平市〕继续带领父亲的旧部属,马腾家族则全部迁到邺城 。
公元211年 曹操派锺繇讨伐汉中张鲁,命令夏侯渊率军
会师。这极可能是曹操的计谋,因为攻伐汉中,大军须经过
关中,关中诸侯必疑心而起兵反抗,高柔曾劝告曹操,曹操
的智商也不可能不明了,所以曹操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以伐汉中为名,激诱关中起兵反抗〕”。关中诸侯基本上
受到朝廷册封,曹操不能平白无故出兵征讨。所以关中的马
超、韩遂等一如曹操所愿的出兵反抗时,曹操也就名正言顺
的“讨伐逆贼”。9月,操以离间计大败马、韩联军。
公元212年 五月,曹操杀马腾,屠三族〔三族:父族、
母族、妻族〕〔此举是为了报复马超在去年起兵抗曹。三国
演义说马腾奉衣带诏欲谋刺曹操被杀,不合史实〕。
公元213年 马超再度兵败投靠张鲁。张鲁欲把女儿嫁给
他,有人警告说:「有一种人连爹娘都不爱,怎能爱别人?
」张鲁打消念头。
总结:
马超会起兵可说是曹操一手策划的阴谋,所以评定马超「不
爱爹娘」实在有失公平。马腾在正史上是一个投机份子,东
汉末年时就一直叛服无常,常趁乱攻击地方。曹操明里推举
他到中央任官,实际上是挟持掌控他,并牵制马超。所以马
腾将全族内迁到到曹操的地盘,就注定是悲剧上演的开始。
曹操先激起马超的反抗,再藉此诛杀马腾叁族,所以悲剧的
幕后超级大导演为曹操,副导演为无知的马腾,马超只能算
是可怜的配角。

4 曹操逃亡时被捉,结果中牟县令放他走,此县令并非陈宫。

5 被丑化的周瑜、鲁肃
很多人认为三国演义中曹操被丑化得最厉害,其实周瑜所受
的委屈不亚於曹操。周瑜在正史中是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
才,甚至连相貌也一表人才;赤壁之大捷可说是他一手导演
的杰作。可是三国演义为了强化孔明的智慧,把周瑜描写成
心眼狭小、工於心计的武将,把鲁肃刻划成唯唯诺诺,鲁钝
且耳根软的人物。孔明叁气周瑜在正史并没有提到,周瑜面
临曹操数十万大军,非常需要刘备的二万兵力帮助,不可能
动不动就要谋杀孔明。我们在欣赏三国演义精采的情节时,
也要了解历史真实的面貌。

6 赵云当阳救幼主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字子龙〕在当阳县长坂。长坂为地名,
不是山丘名,三国演义说成长坂坡,是不正确的。〕单骑冲
入曹操数十万大军中,在怀抱阿斗〔刘禅〕的情况下,不但
杀出重围,还干掉了曹军五十多员大将,
连曹操都看得目瞪口呆。这被公认为三国演义最精采的片段
之一。赵子龙因为单骑救幼主这场惊天动地的个人秀,经常
蝉连三国最具魅力的英雄榜首。
现在让我们看看正史的描述:
「先主〔刘备〕为曹公〔曹操〕所追於当阳长坂,弃妻子南
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刘禅〕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

作者: 别说刀你无所谓 2005-4-3 23:04 回复此发言

--------------------------------------------------------------------------------

2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十四处主要不同情节
母也,皆得免难。迁〔升〕为牙门将军。」〔叁国志赵云传
〕。
资治通鉴只提到:
有人告诉刘备说:「赵云已经向北逃走〔义思就是降曹〕
」刘备把手戟掷过去,说:「赵云绝对不会抛弃我。」不久
,赵云抱着刘禅归来。〔柏阳版资治通鉴〕

两本书对这一段经过都写得很简略,这并不令人意外,正史
连决定三国鼎立的赤壁之战经过也只是寥寥数语带过,〔中
国史书一般都不详述战争经过〕陈寿的叁国志更是以“内容
简略”出名。
三国志提到赵云因此被升为牙门将军,这证明他在当时的表
现值得赞扬。当然,单枪匹马冲入敌方阵营中,在重重包围
下,不但救出婴孩,还杀了五十多名大将,似乎浪漫过了头
。三国演义的确用夸张的写法描述这段英雄史,不过很多人
却不忌讳把它当真,理由如下:
1. 赵云武艺过人,人尽皆知〔正史提到:孔明第一次北伐失
利撤退,赵云在子午谷走在部队后面亲自断后,军资因此
几乎没有任何损失〕。即使在怀抱阿斗的情况下,杀了五
十几员魏将并不夸张。
2. 曹操率数十万大军南征,但是只以五千轻骑日夜追杀刘备
部队,两军相遇,刘备溃逃,曹操军队掠夺被丢弃的军资
和俘虏随军南逃的百姓,所以各部队各自为政,乱成一团
。赵云如果是冲入数十万军容严整的敌军,又能安然逃脱
,那三国演义百分之百会被城主归类为科幻小说。如果对
方是有如土匪到处掠夺,散成一片的五千兵马,赵云单骑
救主,又能轰轰烈烈地安返,就一点也不夸张了。

顺便提一提此段剧情的相关人物:
7 徐庶降曹的原因
徐庶的母亲在当阳也被俘虏,於是指着心向刘备说:「我和
将军共建霸业,全靠此方寸之地。而今娘亲失踪,方寸已乱
〔成语:方寸大乱〔形容内心或脑袋一团乱〕的由来〕,留
在这里对你没有帮助,请就此别去。」於是投奔曹操。三国
演义说徐庶因为曹操在南征之前就捉了徐庶的母亲,并且伪
造书信,诱骗他到曹营。这和正史不合。刘备阵营似乎很体
谅徐庶的离去,诸葛亮在益州时就公开称赞过徐庶。

8 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赵云推倒土墙盖井?
三国演义提到:糜夫人因为伤重不想连累别人,把阿斗托付
给赵云后,就投井自杀。赵云悲伤之馀,推倒土墙掩盖水井
,以免糜夫人的□体受辱。正史记载刘备两个老婆〔指甘夫
人和糜夫人,孙权之妹是在赤壁战后才过门〕在当阳皆安然
无恙。所以也没有赵云推倒土墙盖井之事。

9 张飞在长坂桥扬威?
张飞在长坂据水断桥〔拆除桥梁,据守河岸〕,曹操大军因
畏惧而不敢前进。这一段在正史有记载。不过三国演义提到
:张飞在桥上大吼,曹军夏候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这当
然是小说的夸张写法,以常理来推断是不太可能。现在的长坂
并没有叫做长坂桥的桥梁,所以张飞据守的桥梁应该是座
名不见经传的小桥梁。

10 小丑蒋干的真面目
蒋干绝非三国演义所描述的那样痴呆,还被周瑜耍的团团转
。正史中的蒋干以辩才闻名当时,是个人才,又和周瑜是老
友,所以曹操派他过江当说客。周瑜明了他的来意,於是展
示美丽的侍女,珍贵的的宝物给他看,并且说:「大丈夫处
事,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
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
若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蒋干一直微笑,不说
一句和政治有关的话。回去后报告曹操,说周瑜志向远大,
不是言语所 能动摇。演义描述蒋干当说客不成,反而中计,
使得曹操误杀蔡瑁、张允。这不合史实。

11 张飞怒鞭督邮?
张飞怒鞭督邮?其实真正的肇事者是刘备。让我们看看正史
的描述:先主(刘备)讨黄巾贼有功,除(授与官职)安喜
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两
百,解绶〔系印章的丝带〕系其颈,着马柳(下民服装)弃
官亡命。(三国志 先主传)
为什麽刘备要杖打督邮,最后弃官潜逃?典略有记载这件事

作者: 别说刀你无所谓 2005-4-3 23:04 回复此发言

--------------------------------------------------------------------------------

3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十四处主要不同情节
的原因:朝廷下诏书要州郡淘汰一些因军功而当官的小吏,
刘备在黑名单里头。督邮到安喜县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了
便前去求见。督邮称病不见,刘备大怒,把督邮困绑於树上
,鞭杖百馀下,最后刘备逃亡。三国演义描写督邮求贿不成
处处刁难刘备,惹得张飞怒鞭督邮。把官场的丑、张飞的鲁
刘备的正,描述得丝丝入扣。虽不符合史实,不过情节铺设
相当精采,生动刻划了老实人在丑陋官场的为难和无奈。

12 关羽刮骨疗伤〔兼论华佗身亡年代〕
关羽刮骨疗伤时面不改色的事迹,在正史里头有记载。正史
并未言明是谁帮他刮骨疗伤,也没说关羽何时中毒箭使手臂
受伤。如果依叁国演义情节,关羽是在北伐攻打樊城时受伤
,那肯定不是华佗帮他刮骨疗伤,因为那个时候华佗已经不
在人世间。叁国志正史记载:曹操的爱子曹冲病危时,曹操
一直懊恼不该杀死华佗,使爱子无人可救。曹冲死於公元208
年,所以华佗早在公元208年以前就不在人世间了。关羽是在
公元219年北伐,华佗至少已死了十几年。同样的道理,曹操
死於公元220年,三国演义说曹操在病危时杀了华佗。也不符
合史实。
另据程喜霖【华陀之死及其生卒年】,华佗死於公元208年,
享年六七岁。

13 蜀汉有五虎将吗 ?〔再次评论赵云〕
正史从未提到蜀汉有五虎将。刘备打败曹操,占有汉中后,
封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各为前、右、左、后将军,魏延
为汉中太守,赵云并未并列其中。三国演义说赵云也被任命
为中将军,与关、张、马、黄合称为五虎将,并不符合史实
。赵云的地位类似曹操的许褚,皆为君王的侍卫官和禁军的
队长,这种职位当然是受到君王极端信赖的人才足以担任,
不过也由於职位性质,统领大军出外打仗的机率自然大为减
少,更不用谈立战功升官了。赵云少有统领大军的机会,所
以也就难以评论他的领兵作战才能。不过从正史和野史来推
断,赵云的政治思维相当不错,打仗有勇有谋,个性上又没
有关、张 二人令人不敢恭维的缺陷,刘备非常信赖他也是无
庸置疑的 ,刘备临终时,赵云是极少数被托孤的人选之一。
这样一位好人才,难怪三国演义会极力美化他,还帮他升官
实际上赵云官位并不高,年纪也比刘备还大〔项羽和刘邦也
有同样的情况。刘邦比项羽老了几十岁,但是在戏剧中,项
羽反而成为满脸胡子的老生,刘邦变成白面小生〕,都无损
中国人对他的敬仰。

顺便一提:在正史记载中,曹操就真的有五虎将。诸位猜猜
是哪五位?答案是: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徐晃。被列
为五虎将之中,可说是武将至高的荣誉,曹操也藉此拢络这
些人才的向心力。至於夏侯敦、夏侯渊、曹仁等人,才高功
高官大,与前五位相比毫不逊色,不过他们皆是曹操族人,
所以曹操用不着拿五虎将之名拢络他们。

14 曹真的真面目
还记得那个老是打败仗,而且看到孔明写的信就被气死的曹
真吗?三国演义为了突显孔明和曹真的接班人司马懿的智慧
,把曹真写的一无长处。曹真果真那麽没用吗?实际上刚好
相反,正史的曹真不但战功彪炳,更让诸葛亮吃了不少苦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曹真的部将张合在街亭大败马谡,
使情势逆转。曹真更精确算准了诸葛亮下次会攻陈仓,所以
先派郝昭防守。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大军就是因为屡攻不下
陈仓,只好撤兵。曹真还主动率大军想要大举攻蜀,结果因
为连续大雨造成路断而班师。他最后是病死於洛阳,并非被
诸葛亮写信骂死。曹真的长子曹爽就真的是无能,他因为专
权,最后司马懿发动政变,曹爽兄弟慌张不知所措,他的谋
士桓范因此大哭说:曹真乃一世英雄,没想到却生了 一群

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三国演义,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武将莫过於五虎大将军关张赵马黄等五人了。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甚至娱乐价值都是不容质疑的,但演义毕竟是一部小说,虽然大约不甚违背史实,毕竟大部分内容仍然出自於作者所杜撰。而后人不察,往往有错把小说情节当史实的情形发生。

作者: 别说刀你无所谓 2005-4-3 23:04 回复此发言

--------------------------------------------------------------------------------

4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十四处主要不同情节
更甚者,现代人的悲哀之一,是许多人对於本国历史的认识竟然全然仰赖日本的漫画及电玩。好比「关羽早年为私塾教师」、「赵云曾经挫败文丑」、孙夫人「弓腰姬」的称号......都是日本人搞出来的,不少国人却误以为出自於演义、甚至以为出自史实,令人嘘唏不已。又如日人所谓「关羽为刘备早期的军师」,於演义虽非无稽(如关羽自请留守徐州时,刘备因早晚要与关羽议事而犹豫),却是史册所无,宜明辨之。
谨作此文,望能稍稍还原这些历史人物在史传中真实的面目。并杂以一些小说内容、说部野史及民间的戏曲传说以兹参考。
三国演义中,刘备亲赐五虎大将军的称号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赵云仅次於关张位居第三。孰不知,史传中赵云不但终其一生位阶始终较关张低上许多,甚至尚不及马超、黄忠。实际上,演义中除了孔明之外,溢美最多的人物恐怕就是赵云了。
演义,平话
细数演义里赵云武勇的事迹,其武艺高超,遭遇强敌无数而未尝一败,甚至数度击败曹魏名将张合;在汉水河畔勇救老黄忠时,「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吓得徐晃、张合不敢抵挡,任其在万军之中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当阳长坡(注1),赵云於百万曹军中怀抱阿斗,还能连杀曹营名将五十人后从容离去,其神威盖世,简直无人能及!演义中击杀敌军将领之多,实无人出赵云之右!
奈何这些事迹,泰半都是子虚乌有。演义中赵云所杀敌将,几乎全部都是演义虚构出来的;其中当阳救主、汉水退敌(注2)虽然见载於史册,却也绝无演义渲染的那么夸张。
赵云的武勇在刘备阵营是被肯定的。蜀书杨戏传中记载了杨戏对赵云的评价,其中就有「猛将之烈」四个字。然而出了蜀汉,知道赵云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演义描述敌方对刘备阵营的忌惮,动辄排出「诸葛孔明之智,关张赵云之勇」,然而我们看到赤壁战后周瑜写给孙权的信,其中却只有提到「枭雄」刘备和关张两头「熊虎」。大概在周瑜心目中,孔明这个刚出茅庐的年轻小夥子只是蒋干那类言利辞倒、长袖善舞的辩士吧!至於赵云,周瑜可能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就算有,也不会放在心上吧。
今人大都知道演义中周瑜因为孔明的关系而被丑化不少,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因赵云而被演义贬抑的人。演义安排张合遭逢赵云在先、遇孔明於后,真不知道该说是张合的悲哀抑或是荣幸!演义中张合屡受挫於赵云,史传中张合却从来没有跟赵云对垒过。我甚至怀疑张合知不知道世界上有赵云这个人。
刘备领汉中王,演义说他封关张赵马黄为五虎将,实情却是刘备擢升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前、右、左、后将军,赵云则仍然担任入益州时因功升任的翊军将军。
不妨比较一下成书较早的三国志平话中的描写。按平话中的赵云已经是五虎大将之一,但仍然依照史实列於五人之末;而赵云在平话中用的枪虽有涯角枪的美誉——谓其天涯海角无对也,却败於张飞的丈八神枪在先、又被铁臂将军张益击败於后。由张飞听到赵云被张益击败的消息之后「大怒出战」张益的情节,更隐隐透露出了早期三国故事中赵云所扮演的角色。
史实中的当阳长坡
建安十三年(西元二零八年),曹操挥师南下,刘备让关羽由水路赶往江陵,自己带著十万百姓南逃,百姓脚程缓慢,一天只能走十余里路程。曹操大军开到襄阳时发现刘备已经远离,於是曹操点了乐进、曹纯等将,亲自率领五千名精锐骑兵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终於在当阳长坡追到了刘备军。刘备留下二十名骑兵给张飞断后,自己带著孔明、赵云等人在三十余骑的护卫下逃走。按照往例,刘备每次仓皇逃跑无不抛妻弃子,此时也不例外,惟独这一次刘备身边多了一个胆大心细的赵子龙,甘夫人和刘禅才没有被曹军俘虏。
史册中关於赵云当阳救主的记载,就只有蜀书赵云传:「......(刘备)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和蜀书二主妃子传:「....(刘备)弃后(甘夫人)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於难。」这样两句话而已。既没有百万曹军,也没有夏侯恩先送性命再送宝剑,更没有糜夫人投井自尽......。然而,现实虽然不像小说那样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但谁也不能否认在十万慌乱的人群中、背后又是五千名号称曹军精锐中的精锐的虎豹骑,要怀抱一个婴孩并且保护一名女子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情,足可证明赵云的胆大、心细、武艺超群。反倒是如果赵云面对的真的是八十三万大军,他还能够「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那何只是神勇而已,简直就是神话了。

作者: 别说刀你无所谓 2005-4-3 23:04 回复此发言

--------------------------------------------------------------------------------

5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十四处主要不同情节
史册对赵云的记载大抵如是,没有力斩五将的英勇,没有力敌万人的壮举,也没有担当过什么显赫的职务。但从汉水空营退敌(注3)中,我们看到了赵云的胆识和急智;孔明兵败街亭,赵云率领佯攻箕谷的军队撤退,「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又是一次胆大心细的表现。凡此种种,赵云虽然不像演义中所描写的那么光芒万丈,仍不失为一员良将。
其灌、滕之徒欤
景耀四年(西元二六一年),追諡赵云为顺平侯。据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绩既著。朕以幼冲,涉途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諡法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諡。』大将军姜维等议......按諡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祸定乱曰平,应諡云曰顺平侯。」
相对於关张死於个性上的缺失、马超祸及全族,陈寿对黄忠、赵云的评价是:「强挚壮猛,并为爪牙,其灌、滕之徒欤!」灌指灌婴(注4),滕指滕侯夏侯婴。夏侯婴和刘邦是交情绝佳的老朋友,刘邦起兵之后夏侯婴便一直担任为刘邦驾车的工作;刘邦在一次大败之后,眼见背后追兵甚紧,於是将子女抛下车以求减轻车子的负担,夏侯婴却勒马停车抱回两个孩子,同样的情形连续发生三次之后刘邦才作罢。陈寿或许因而以夏侯婴比拟赵云。而灌婴、夏侯婴的另一个共同点则是并未遭到刘邦猜忌,一生隆宠,死於文帝之时。
比起有些人喜欢拿典韦、张辽来比拟赵云,陈寿的比喻实在恰当多了。赵云的忠义固然和典韦相仿,但典韦拼死护主、力战身亡的悲壮勇绝几乎是三国志中仅见的,赵云不免相形逊色,而赵云的智略又显然胜过典韦;将子龙比作文远,赵云的功绩、声威却都远远不及。如果一定要拿曹魏人物来比拟,个人觉得韩浩毋宁是最恰当的。
韩浩,字元嗣,颇具智略,大半生都担任中护军一职典掌曹操的禁卫亲兵,死於任内,以忠勇闻名於世。他是最早向曹操提出屯田方案的人之一。据裴松之注引魏书:「议者以(韩)浩智略足以绥边,欲留使都督诸军,镇汉中。太祖(曹操)曰:『吾安可无护军?』乃与俱还。其见亲任如此。」
如果问起黄忠是谁,对三国故事稍有认识的人心中大概马上会浮现一位老当益壮、百步穿杨的神射手吧。孰不知这样的形象其实是小说家所赋予的。
神射无据,大战关羽无凭
演义中的黄忠能「开二石之弓,百发百中」,连关公都差点死在他箭下,可以说是演义中跟吕布、太史慈并列的三大神箭手。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在史书中是有根据的:「....(吕)布令门候于门营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魏书吕布传)太史慈的善射也可以在史传中找到记载:「....尝从(孙)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援楼上行,以手持楼棼(楼阁的栋梁),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吴书太史慈传)然而遍览三国志一书,却连黄忠弯弓射箭的字句都找不到。可见黄忠的神箭只不过是小说家的妙笔,为的是让同样万夫莫敌的五虎大将军各有其性状、各有其特色。事实上也的确很成功,不是吗?今天黄忠神射的名声只怕更在吕布、太史慈之上。
关羽引五百校刀手攻打长沙、跟黄忠大战百回合不分胜负的故事,也是小说家虚构的。史传中关於刘备取得荆南四郡的记载就只有:「....(刘备)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蜀书先主传)蜀书黄忠传:「荆州牧刘表以(黄忠)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刘备)南定诸郡,忠遂委质....」当时纳降敌军,有留下人质的惯例,后来投降敌方的将领也美其名称为「委质」。
史传中既然找不到黄忠跟关羽交过手的证据,「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当然也就只是小说情节罢了。
勇毅冠三军,力斩夏侯渊
黄忠的神射也许是虚构的,但他的勇猛却是货真价实的。

作者: 别说刀你无所谓 2005-4-3 23:04 回复此发言

--------------------------------------------------------------------------------

6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十四处主要不同情节
黄忠投入刘备阵营之后,刘备甚是器重黄忠,跟刘璋开战时便让黄忠担任先锋大将。黄忠也没有让刘备失望,每次作战,「忠常先锋陷陈(通「阵」),勇毅冠三军」,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於是在益州平定之后,刘备封他为讨虏将军,位阶虽然还不及关张马超,却也已经是众将中前几位的了。
待汉中攻防战展开,黄忠立下了一生中最显赫的功绩:斩杀了曹军名将夏侯渊。蜀书黄忠传:「....(黄忠)於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这一战当中,黄忠非但展现出无比的勇猛、主导战役的胜败、为自己挣得了征西将军的位子,而且几乎决定了汉中的所有权。主帅夏侯渊一死,副将张合等人被迫后撤,刘备军掌握了汉中天险。后来曹操虽然亲自来到汉中,也已经无力挽回,汉中终於落入刘备手中。
刘备即汉中王位,又任命黄忠为后将军、封关内侯,和关羽、张飞、马超并列刘备阵营四大将。
黄忠升任后将军一年之后便去世了,史传中没有记载黄忠曾经参加刘备伐吴之战。也许是觉得黄忠死的不够壮烈,演义将黄忠的死改写成壮烈捐躯於东征途中。这样一来,壮烈是壮烈了,却不免有些悲凉。能够死於事业的颠峰,不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吗?
蜀书后主传:「(景耀)三年(西元二六零年)秋九月,追諡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关羽諡壮缪侯、张飞諡桓侯、马超諡威侯、庞统諡靖侯、黄忠諡刚侯,时人莫不认为这是极大的荣耀。
「老将」黄忠?
一般人称呼黄忠,常常不忘加上「老将」两个字,其实这是满值得玩味的。
演义里黄忠的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关羽请缨率兵攻打长沙时,孔明警告他:「今长沙太守韩玄固不足道,只是他有一员大将,乃南阳人,姓黄名忠,字汉升,是刘表帐下中郎将,与刘表之侄刘磐共守长沙,后事韩玄,虽今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一出场就已经年近六旬,果然是一员老将。第七十回里黄忠、严颜领兵去取张合把守的天荡山时,赵云也说:「何故以二老将当此大敌乎?」演义还真是有心经营黄忠老骥伏枥的形象。
按史传中从来没有提到黄忠是老将,却也没有记载黄忠的年龄,黄忠唯一的儿子黄叙又「早没」,於是史实中的黄忠究竟是老是少就成了一个悬案。
刘备欲任命黄忠为后将军时,孔明曾说:「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刘备却认为无妨。后来刘备派遣费诗去荆州宣读封关羽为前将军的命令时,关羽得知刘备任命黄忠为后将军,果然大怒:「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直到费诗以理相劝,关羽才拜受前将军一职。这里的「老兵」两字,似乎是史传中黄忠为老将的唯一依据了。问题是「老兵」却又不一定是年老的意思,最明显的证据是关羽说这句话的时候年纪也已经在六十岁上下了。
据魏书刘表传,刘表平定长沙是建安初年的事,至刘备建安十三年(西元二零九年)前后取得长沙,相隔大约十年。由此看来,刘备取长沙时黄忠年近六旬虽然不无可能,但就算是三、四十岁,也不足为奇。又,黄忠死於刘备称帝那年,即章武元年(建安二十五年)。古人岁寿大多不长,一般都只有五、六十年而已。
看来想把黄忠的年龄弄清楚还真的不太容易。
张飞,字益德,素来跟关羽齐名,并为刘备阵营首席大将。虽然「张飞」这个名字可以说已经是家喻户晓了,然而
第2个回答  2006-05-27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暴徒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倔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倔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育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敦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於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板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计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培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立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少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继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骁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籐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百零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合中计
第百零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百零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百零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百零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百零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百零七回 魏主归政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百零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百零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百一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取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百十二回 救寿春於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琳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第3个回答  2006-05-27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暴徒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倔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倔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育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敦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於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板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计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培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立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少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继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骁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籐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百零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合中计
第百零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百零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百零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百零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百零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百零七回 魏主归政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百零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百零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百一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取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百十二回 救寿春於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琳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十四处主要不同情节
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百分之七十为真,百分之三十虚构〕,大
部份情节依照正史结构进行,甚至照史书一字不漏抄录;少部
份天马行空,并且穿插 一些怪力乱神以吸引读者。因为此书太
红了,有人把他当圣经〔此说并不夸张,历代有相当多武将以
这本书为兵法范本,并且因此称霸一方〔如明末张献忠等〕,
甚至夺得天下〔如努尔哈赤〕,更多人把他当正
史,以为书中写得皆为真。为了避免有人虚实不分,把一般
人较易混淆的事列出来。至于像吕蒙被关羽的冤魂吓死之类的
情节明显不合乎科学,就不浪费笔墨解释。

1张飞字益德,非翼德

2华雄被孙坚所斩杀,非关羽温酒斩华雄

3马超为报父仇而反曹?
马超起兵反曹,马腾〔当时在长安任官〕因此被曹操所杀,
非曹操杀马腾,马超为报父仇而起兵。两者因果颠倒。

马超不顾爹娘死活而起兵?请看详细的前因后果:
公元208年 曹操欲南征〔即讨伐刘表等,十一月在赤壁
大败而回〕。为了怕马腾捣乱,於是劝诱他到中央任官〔卫
尉〕。长子马超被任命为偏将军,留在关中的槐里〔陕西兴
平市〕继续带领父亲的旧部属,马腾家族则全部迁到邺城 。
公元211年 曹操派锺繇讨伐汉中张鲁,命令夏侯渊率军
会师。这极可能是曹操的计谋,因为攻伐汉中,大军须经过
关中,关中诸侯必疑心而起兵反抗,高柔曾劝告曹操,曹操
的智商也不可能不明了,所以曹操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以伐汉中为名,激诱关中起兵反抗〕”。关中诸侯基本上
受到朝廷册封,曹操不能平白无故出兵征讨。所以关中的马
超、韩遂等一如曹操所愿的出兵反抗时,曹操也就名正言顺
的“讨伐逆贼”。9月,操以离间计大败马、韩联军。
公元212年 五月,曹操杀马腾,屠三族〔三族:父族、
母族、妻族〕〔此举是为了报复马超在去年起兵抗曹。三国
演义说马腾奉衣带诏欲谋刺曹操被杀,不合史实〕。
公元213年 马超再度兵败投靠张鲁。张鲁欲把女儿嫁给
他,有人警告说:「有一种人连爹娘都不爱,怎能爱别人?
」张鲁打消念头。
总结:
马超会起兵可说是曹操一手策划的阴谋,所以评定马超「不
爱爹娘」实在有失公平。马腾在正史上是一个投机份子,东
汉末年时就一直叛服无常,常趁乱攻击地方。曹操明里推举
他到中央任官,实际上是挟持掌控他,并牵制马超。所以马
腾将全族内迁到到曹操的地盘,就注定是悲剧上演的开始。
曹操先激起马超的反抗,再藉此诛杀马腾叁族,所以悲剧的
幕后超级大导演为曹操,副导演为无知的马腾,马超只能算
是可怜的配角。

4 曹操逃亡时被捉,结果中牟县令放他走,此县令并非陈宫。

5 被丑化的周瑜、鲁肃
很多人认为三国演义中曹操被丑化得最厉害,其实周瑜所受
的委屈不亚於曹操。周瑜在正史中是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
才,甚至连相貌也一表人才;赤壁之大捷可说是他一手导演
的杰作。可是三国演义为了强化孔明的智慧,把周瑜描写成
心眼狭小、工於心计的武将,把鲁肃刻划成唯唯诺诺,鲁钝
且耳根软的人物。孔明叁气周瑜在正史并没有提到,周瑜面
临曹操数十万大军,非常需要刘备的二万兵力帮助,不可能
动不动就要谋杀孔明。我们在欣赏三国演义精采的情节时,
也要了解历史真实的面貌。

6 赵云当阳救幼主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字子龙〕在当阳县长坂。长坂为地名,
不是山丘名,三国演义说成长坂坡,是不正确的。〕单骑冲
入曹操数十万大军中,在怀抱阿斗〔刘禅〕的情况下,不但
杀出重围,还干掉了曹军五十多员大将,
连曹操都看得目瞪口呆。这被公认为三国演义最精采的片段
之一。赵子龙因为单骑救幼主这场惊天动地的个人秀,经常
蝉连三国最具魅力的英雄榜首。
现在让我们看看正史的描述:
「先主〔刘备〕为曹公〔曹操〕所追於当阳长坂,弃妻子南
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刘禅〕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

2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十四处主要不同情节
母也,皆得免难。迁〔升〕为牙门将军。」〔叁国志赵云传
〕。
资治通鉴只提到:
有人告诉刘备说:「赵云已经向北逃走〔义思就是降曹〕
」刘备把手戟掷过去,说:「赵云绝对不会抛弃我。」不久
,赵云抱着刘禅归来。〔柏阳版资治通鉴〕

两本书对这一段经过都写得很简略,这并不令人意外,正史
连决定三国鼎立的赤壁之战经过也只是寥寥数语带过,〔中
国史书一般都不详述战争经过〕陈寿的叁国志更是以“内容
简略”出名。
三国志提到赵云因此被升为牙门将军,这证明他在当时的表
现值得赞扬。当然,单枪匹马冲入敌方阵营中,在重重包围
下,不但救出婴孩,还杀了五十多名大将,似乎浪漫过了头
。三国演义的确用夸张的写法描述这段英雄史,不过很多人
却不忌讳把它当真,理由如下:
1. 赵云武艺过人,人尽皆知〔正史提到:孔明第一次北伐失
利撤退,赵云在子午谷走在部队后面亲自断后,军资因此
几乎没有任何损失〕。即使在怀抱阿斗的情况下,杀了五
十几员魏将并不夸张。
2. 曹操率数十万大军南征,但是只以五千轻骑日夜追杀刘备
部队,两军相遇,刘备溃逃,曹操军队掠夺被丢弃的军资
和俘虏随军南逃的百姓,所以各部队各自为政,乱成一团
。赵云如果是冲入数十万军容严整的敌军,又能安然逃脱
,那三国演义百分之百会被城主归类为科幻小说。如果对
方是有如土匪到处掠夺,散成一片的五千兵马,赵云单骑
救主,又能轰轰烈烈地安返,就一点也不夸张了。

顺便提一提此段剧情的相关人物:
7 徐庶降曹的原因
徐庶的母亲在当阳也被俘虏,於是指着心向刘备说:「我和
将军共建霸业,全靠此方寸之地。而今娘亲失踪,方寸已乱
〔成语:方寸大乱〔形容内心或脑袋一团乱〕的由来〕,留
在这里对你没有帮助,请就此别去。」於是投奔曹操。三国
演义说徐庶因为曹操在南征之前就捉了徐庶的母亲,并且伪
造书信,诱骗他到曹营。这和正史不合。刘备阵营似乎很体
谅徐庶的离去,诸葛亮在益州时就公开称赞过徐庶。

8 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赵云推倒土墙盖井?
三国演义提到:糜夫人因为伤重不想连累别人,把阿斗托付
给赵云后,就投井自杀。赵云悲伤之馀,推倒土墙掩盖水井
,以免糜夫人的□体受辱。正史记载刘备两个老婆〔指甘夫
人和糜夫人,孙权之妹是在赤壁战后才过门〕在当阳皆安然
无恙。所以也没有赵云推倒土墙盖井之事。

9 张飞在长坂桥扬威?
张飞在长坂据水断桥〔拆除桥梁,据守河岸〕,曹操大军因
畏惧而不敢前进。这一段在正史有记载。不过三国演义提到
:张飞在桥上大吼,曹军夏候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这当
然是小说的夸张写法,以常理来推断是不太可能。现在的长坂
并没有叫做长坂桥的桥梁,所以张飞据守的桥梁应该是座
名不见经传的小桥梁。

10 小丑蒋干的真面目
蒋干绝非三国演义所描述的那样痴呆,还被周瑜耍的团团转
。正史中的蒋干以辩才闻名当时,是个人才,又和周瑜是老
友,所以曹操派他过江当说客。周瑜明了他的来意,於是展
示美丽的侍女,珍贵的的宝物给他看,并且说:「大丈夫处
事,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
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
若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蒋干一直微笑,不说
一句和政治有关的话。回去后报告曹操,说周瑜志向远大,
不是言语所 能动摇。演义描述蒋干当说客不成,反而中计,
使得曹操误杀蔡瑁、张允。这不合史实。

11 张飞怒鞭督邮?
张飞怒鞭督邮?其实真正的肇事者是刘备。让我们看看正史
的描述:先主(刘备)讨黄巾贼有功,除(授与官职)安喜
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两
百,解绶〔系印章的丝带〕系其颈,着马柳(下民服装)弃
官亡命。(三国志 先主传)
为什麽刘备要杖打督邮,最后弃官潜逃?典略有记载这件事

3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十四处主要不同情节
的原因:朝廷下诏书要州郡淘汰一些因军功而当官的小吏,
刘备在黑名单里头。督邮到安喜县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了
便前去求见。督邮称病不见,刘备大怒,把督邮困绑於树上
,鞭杖百馀下,最后刘备逃亡。三国演义描写督邮求贿不成
处处刁难刘备,惹得张飞怒鞭督邮。把官场的丑、张飞的鲁
刘备的正,描述得丝丝入扣。虽不符合史实,不过情节铺设
相当精采,生动刻划了老实人在丑陋官场的为难和无奈。

12 关羽刮骨疗伤〔兼论华佗身亡年代〕
关羽刮骨疗伤时面不改色的事迹,在正史里头有记载。正史
并未言明是谁帮他刮骨疗伤,也没说关羽何时中毒箭使手臂
受伤。如果依叁国演义情节,关羽是在北伐攻打樊城时受伤
,那肯定不是华佗帮他刮骨疗伤,因为那个时候华佗已经不
在人世间。叁国志正史记载:曹操的爱子曹冲病危时,曹操
一直懊恼不该杀死华佗,使爱子无人可救。曹冲死於公元208
年,所以华佗早在公元208年以前就不在人世间了。关羽是在
公元219年北伐,华佗至少已死了十几年。同样的道理,曹操
死於公元220年,三国演义说曹操在病危时杀了华佗。也不符
合史实。
另据程喜霖【华陀之死及其生卒年】,华佗死於公元208年,
享年六七岁。

13 蜀汉有五虎将吗 ?〔再次评论赵云〕
正史从未提到蜀汉有五虎将。刘备打败曹操,占有汉中后,
封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各为前、右、左、后将军,魏延
为汉中太守,赵云并未并列其中。三国演义说赵云也被任命
为中将军,与关、张、马、黄合称为五虎将,并不符合史实
。赵云的地位类似曹操的许褚,皆为君王的侍卫官和禁军的
队长,这种职位当然是受到君王极端信赖的人才足以担任,
不过也由於职位性质,统领大军出外打仗的机率自然大为减
少,更不用谈立战功升官了。赵云少有统领大军的机会,所
以也就难以评论他的领兵作战才能。不过从正史和野史来推
断,赵云的政治思维相当不错,打仗有勇有谋,个性上又没
有关、张 二人令人不敢恭维的缺陷,刘备非常信赖他也是无
庸置疑的 ,刘备临终时,赵云是极少数被托孤的人选之一。
这样一位好人才,难怪三国演义会极力美化他,还帮他升官
实际上赵云官位并不高,年纪也比刘备还大〔项羽和刘邦也
有同样的情况。刘邦比项羽老了几十岁,但是在戏剧中,项
羽反而成为满脸胡子的老生,刘邦变成白面小生〕,都无损
中国人对他的敬仰。

顺便一提:在正史记载中,曹操就真的有五虎将。诸位猜猜
是哪五位?答案是: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徐晃。被列
为五虎将之中,可说是武将至高的荣誉,曹操也藉此拢络这
些人才的向心力。至於夏侯敦、夏侯渊、曹仁等人,才高功
高官大,与前五位相比毫不逊色,不过他们皆是曹操族人,
所以曹操用不着拿五虎将之名拢络他们。

14 曹真的真面目
还记得那个老是打败仗,而且看到孔明写的信就被气死的曹
真吗?三国演义为了突显孔明和曹真的接班人司马懿的智慧
,把曹真写的一无长处。曹真果真那麽没用吗?实际上刚好
相反,正史的曹真不但战功彪炳,更让诸葛亮吃了不少苦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曹真的部将张合在街亭大败马谡,
使情势逆转。曹真更精确算准了诸葛亮下次会攻陈仓,所以
先派郝昭防守。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大军就是因为屡攻不下
陈仓,只好撤兵。曹真还主动率大军想要大举攻蜀,结果因
为连续大雨造成路断而班师。他最后是病死於洛阳,并非被
诸葛亮写信骂死。曹真的长子曹爽就真的是无能,他因为专
权,最后司马懿发动政变,曹爽兄弟慌张不知所措,他的谋
士桓范因此大哭说:曹真乃一世英雄,没想到却生了 一群

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三国演义,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武将莫过於五虎大将军关张赵马黄等五人了。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甚至娱乐价值都是不容质疑的,但演义毕竟是一部小说,虽然大约不甚违背史实,毕竟大部分内容仍然出自於作者所杜撰。而后人不察,往往有错把小说情节当史实的情形发生。
第4个回答  2006-05-27
120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暴徒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倔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倔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育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敦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於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板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计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培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立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少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继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骁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籐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百零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合中计
第百零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百零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百零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百零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百零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百零七回 魏主归政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百零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百零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百一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取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百十二回 救寿春於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琳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