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的“结构”都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

1、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

2、先分后总;

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二、运用并列式结构

1.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2.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

三、对照式结构: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四、递进式结构: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扩展资料:

结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é gòu,由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建筑物承重部分的构造;构筑;建造等意思。

结构既是一种观念形态,又是物质的一种运动状态。结是结合之意义,构是构造之义,合起来理解就是主观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结合构造之意思。因而,在意识形态世界和物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语言结构,建筑结构等。这是人们用来表达世界存在状态和运动状态的专业术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2

语文中的“结构”都有文章、段落和文字结构方式。

一、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二、段落结构方式

段落结构方式是横式和纵式,还有纵横交叉式。

文章或段落,有总分总结构(总起,分述,总结)、分总结构(分述,总结)、总分结构(总起,分述)。

三、汉字的结构方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层:分为独体字、合体字。第二层:合体字分为: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内外结构;半包围结构。

扩展资料:

结构方式是总体中的分体结合构成总体的方式。主要有文字的结构方式、段落的结构方式和文章的结构方式。文字结构方式,就是文字组成的方式。

结构:常见的一种提法是:“简洁地说,结构就是文章的内部组织构造。”这个“定义”看似天经地义,其实违背逻辑。因为逻辑上的定义公式是“种差+邻近的属”,而这个定义的中心词“组织”、“构造”并不是“结构”“邻近的属”,而只是“结构”的同义词。我们不能知道“构造”比“结构”多了点什么,所以这个定义实等于说“结构,就是文章的内部结构”。这个“定义”一直为一些论著所沿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结构方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5-18

语文中的结构包括以下几种:1. 句子结构: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的完整表达意思的单位。2. 段落结构:由一组句子组成,通过连词或其他方式连接在一起,共同表达主题。3. 篇章结构:由多个段落组成,通过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篇章结构的安排相互联系,在整体上表达思想、主题或目的。4. 词语结构:由基本词根和词缀或其他构词方式组成的词汇单位。5. 词组结构:由两个或多个单词组成,可以完整的单位使用,如形容词短语、名词短语等。6. 修辞结构:通过特殊的手段,加强表达的效果,如比喻、反问、对比等。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8
是指文章的结构?

一、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
1.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以下分别从若千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
2.先分后总;
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二,运用并列式结构
注意点:1.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2.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小标题式结构也属于其中的一种,在高考中常有佳作。

三,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四,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21
1.全包围结构

汉字结构方式的一种。基本简介汉字结构方式的一种。 字根是构成汉字最重要、最基本的单位。 由若干笔划交叉连接而形成的相对不变的结构称之为字根 由若干笔划交叉连接而形成的相对不变的结构称之为字根。中, 有一个字根将其余字根全封闭地包围起来。

2、上下结构

一个字分成上下两部分, 胥这个字,看形状也是分成上面和下面两部分,上面个是整体。像这样的字就是属于上下结构。还有如:奚、髻、禀、亵、莺、宴等等。

3、左右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是由左右两部分组成的。有的左边是边旁部首,右边是一个独体字,如“何、冰”等;有的左边是独体字,右边是边旁部首,如“都、知”等。有的是左右两边都是独体字组如:“双、林”等。

4、半包围结构

半包围结构是连续两个以上的边被封住的,属于汉字书写结构中的一种。体现了汉字即圆润又方正的艺术性。春,谷是半包围结构的特例。

5、上中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的姿势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合体字。 常见上中下结构如下:赢、高、爱、蒸、黄、亨、常、亮、鼻、慧、翼、冀、鲁、掌、窝、意、章、苦、等、墨、茶、举、餐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