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叶问前传》观后感800字

求《叶问前传》观后感700字~~中学水平

电影院看了一次《叶问前传》。老实说,这部片子没有想象中的烂,也没有宣传中的好。如果非得说着片子怎么样,只能用平平儿子来形容。无论是故事的内容,表现的方式,武戏的编排,镜头的处理以及演员的表演,始终是没有什么可以成为出彩的地方。当然,叶准老先生还可以有点看头。 第一,作为叶问的饰演者杜宇航,依据叶准老先生的口径来说,他的叶问与原版的叶问相似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但这仅仅是叶老先生的看法。在我看来,无论是表情的表现和感情处理上,小杜表现的仅是中规中矩。没有特别好,也没有特别差。所以我给他打个60分的及格分。 第二,樊少皇的叶天赐,这是个比较矛盾的人物。作为主演之一,无论他的出现方式和人物转变,都透露出一种诡异的气息。电影里,他是日本军方在中方作政治渗透的孩子出现在叶家,被叶父收养,直到最后那个突兀的“我是日本皇军少佐田中英杰”才最终知道他日本人的身份。可惜电影一直没有对这个身份会突然转变交代清楚,只是寥寥数语带过。然后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也填次的戏份以及锋芒都几乎盖过叶问。而人物的刻画比叶问还要重,还要鲜明。曾有网友指出,《叶问前传》应该叫做《天赐传》才对,于此我也深以为意。一方面不得不说樊少皇的功力,另一方面不得不感慨下导演的本末倒置。 第三,至于音乐的方面,或多或少的都会和《叶问1,2》的影子。可惜,配乐的功力不太到位,不论是慢火的文戏还是紧张的武戏,很多时候就只有平平的对白,甚少音乐的烘托。以至于从头到尾该紧张的美紧张起来,该浪漫的没浪漫起来。一如白开水般,从头到尾。 第三,在剧情上,中华民族对抗外敌一直都是观众的G点。不管在大银幕上出现多少次,总是屡试不爽。《叶问1,2》如此,《叶问前传》也是如此。只是后者的火候差了不少。好人发现坏人的义愤填膺,最终的正邪大战,这是一个传统模式,可惜电影里总是缺少了点什么。以叶天赐的角色而言,无疑是反角,可编剧却赋予它一个亦正亦邪的特征。叶问最后杀的究竟是日本少佐还是苦大仇深的叶天赐,这点总是晦涩不明。只有在那个日本女人死的时候才能勾起一点点观众的激情,可惜转瞬即逝。还有最后不是BOSS战的BOSS战,本以为最终BOSS会是北野,可惜一下子就没了。这让我不禁想起《锦衣卫》。当所有人以为庆亲王会是最终BOSS时,没想到BOSS居然是脱脱。只是《锦衣卫》的终极之战节奏分明,叙事明确,酣畅淋漓,而《叶问前传》里不是BOSS战的BOSS战却交代得索然无味,甚至一头雾水。不过电影里的一些细节上的处理,还是有可以称道的地方的。比如三人小时候吃油条的情景,还有叶问在香港打到外国人之后,街上人人像他打招呼时的反应以及叶问入狱时,叶父站在牢门口喂他吃油条的处理,这些或让人偶尔会心一笑,或让人偶感唏嘘。可惜这些仅仅是小的细节,无法影响到大剧情的表现方式以及走向。所以整部电影大部分时间依旧平淡。PS:说个题外话,油条是整部电影一直贯穿的主线,叶天赐的婚礼也有油条的影子。如果说电影是一根油条串起的爱情故事,也是可以的。 第四,武戏上。在宣传的时候,片方一直在不停的强调这部电影的咏春多么多么正宗,多么多么精彩。结果看了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不管是开头元彪和洪金宝的师徒讲手,还是双叶讲手,或者是元彪对叶问,或者是最后面的类终极BOSS战。或许以咏春来说,这是一部教科书般的电影。但以电影的角度来说,没有一场可以说的上是经典,即使是最后一场大战,也只能说还算不错。 最后,我最不喜欢的,是电影里面无处不透出自己“正宗咏春”这四个字。连戏里的元彪自己都说,无论正不正宗,能用的都是好的。而且叶老先生也有这种说法。我不知道是有何所指,或许是多心。还有,我不喜欢电影里面讲台模式的道理教育,这个远远比不上《叶问2》里的润物细无声。还记得,《叶问2》里的叶问,只是拿着茶杯和黄粱面对面话家常似的说:贵在中和,不争之争。而《叶问前传》里,却把做人的道理教条化的硬生生的背诵。 总之,这部电影不能纯粹的说是烂片,但也不能称之为好片。平平淡淡的,普通片子。对于此片,文戏我只能给到60分,因为它还算有个完整的故事。而武戏,我只能给到80分,不功不过而已。如果非得说着部片子是叶问三部曲的终结,还不如说《叶问1,2》自成一脉,《叶问前传》攥紧拳头也不过是跟风之作。虽然片方一直在强调这个才是正宗的咏春电影,这个才是正宗的叶问。可是鱼目始终不能混珠。好电影和普通电影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