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灯效应是什么?

如题所述

煤气灯效应属于心理学词汇,对受害者施加的情感虐待和操控,让受害者逐渐丧失自尊,产生自我怀疑,无法逃脱。

煤气灯效应为陷入深深地挫败感中,但其实想想年少都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任何事情在面前都会拼一把,努力一次,但是后来却没有任何的闯劲,安于现状,甚至在别人努力的时候还会说一句“别费劲了,不可能成功的”。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继发性自卑多数与一种为“煤气灯效应”的心理学效应息息相关。煤气灯效应的得名来源于希区柯克的一部电影——《煤气灯下》。

1、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是指你能沉浸在对方的谈话里,并表示出倾听是你的责任所在。你不会因电子产品分神,也不去臆测倾诉者将会说什么。

你即使不说话,倾诉者都能从你的眼神和肢体语言得到真实回应。缺乏积极倾听是很容易造成沟通失效的。因此,展现出你倾听时的专注对解决问题会非常有帮助。

2、元认知

几千年来,哲学家都在对人类的想法进行思考。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弗拉维尔把这种对想法的思考称为元认知。

这个概念非常有用,它指的是,如果我们能观察自己的思考,我们或许就能改变它。不被消极、非理性或不健康的想法束缚,而是通过觉察,去观察了解想法本身。不再被想法控制,而是去观察和认识它,并选择性地改变它。

3、内外一致

很多人心里藏着个害怕失去而学会讨好的“小孩”。比如很多人都认识这样的“好好先生”,他从来不会说“不”。他们总以为做个顺从他人想法的人,可以过得更舒服,却总会感觉到越过越累,事情也并没有变得更好。这就是“表里不一致”。

心理学家萨提亚认为,人类的沟通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言语层面,一个是情感层面,往往这种情感层面会通过表情、手势、语气等“显现出来”。

而如果言语层面和情感层面的表达是一致的,那就是“内外一致”,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内心需要得到了尊重,情绪也会得到及时的处理。如果你内心有太多的恐惧和脆弱,可是外表还表现出一副非常上进,坚强的样子,那么这就是严重的“内外不一致”,长此以往,很容易得抑郁症。

4、内心冲突

和内外一致关联的,是内心冲突。内心冲突是由于你的想法、信念和行动不一致而带来的不适感。很多时候我们在经历这种冲突,却认识不到是缺乏了内外一致性。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里昂·费斯延格认为,这种内外一致性的失衡会对我们造成心理刺激,比如不安、挫败感和悲伤。

5、同理心

尽管你知道同理心和同情有区别,但还是有可能理解成同情。不过没关系,这两个词是相近的,所以你这么想也差得不多。

同情可以考虑为一种感同身受——你不用经历别人的经历,却能用逻辑理解别人在某个情况下的心情。好比你不用去历经真实的失去,却能想象那种场景并感到遗憾、怜悯和忧虑。

同理心会比这更深一层次。同理心不是去想象别人的经历,而是换位思考想象自己经历别人的情景。同情和同理心的重要区别在于同情是把自己当作主体,而同理心把别人融入到自己的角色。

6、赋能

赋能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但在心理学上它有专业的定义。通常赋能是一个褒义词。在心理学中,它确实有给别人权力的意思,但这种支持的程度也是需要考虑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23

煤气灯效应是一个心理学词汇,指对受害者施加的情感虐待和操控,让受害者逐渐丧失自尊,产生自我怀疑,无法逃。

许多人都承认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自卑心理控制着,感觉自己的处处不如别人,畏首畏尾的样子成了自己的日常状态。

不是不想去努力,而是不敢去努力,面对很多机会,都会以一句“算了,我不行的”而告终。

我们时常会陷入深深地挫败感中,但其实想想年少时的我们都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任何事情在我们面前我们都会拼一把,努力一次,但是后来我们却没有任何的闯劲,我们安于现状,甚至在别人努力的时候还会说一句“别费劲了,你不可能成功的”,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继发性自卑多数与一种称为“煤气灯效应”的心理学效应息息相关。

煤气灯效应的得名来源于希区柯克的一部电影——《煤气灯下》。

煤气灯效应的介绍如下:

实际上是一种通过“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实,而进行的心理操控和洗脑。操控者通过长期将虚假、片面或欺骗性的话语灌输给受害者,从而使受害者开始怀疑自己,质疑自己的认知、记忆和精神状态,最后达到控制操控者的思想和行为。

经常听见的出“不行”、“有问题”等信息就是操控者洗脑。会故意地说一下类似的话打击自信心,就会渐渐相信操控者的话,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念,一蹶不振,甚至会危害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