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赊刀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如题所述

网上流传的谁家奶奶、爷爷讲的赊刀人,大略是真实的。有关赊刀人的明确存在的年代,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咸丰辛酉年(1861 年)。

这个事儿记载在 1878 年 7 月的《申报》里:
浙之奉化县境,当咸丰辛西年间,忽有外路人以舟载厨刀求售。每逢热闹之处,舟则维岸,刀则摆列岸上,如遇买主,但计价目而不收钱文,并云今日米贵,每升已粜至八十文,待日后贱至十八文再来收钱,众皆笑其痴。迨光绪初年,宁波米价果粜至十八文一升,于是人皆信其言之有据,唯其人则已不可知矣。乃本月初奉化萧庙前又来一外路人,船装厨刀求售,其言与昔无异,并谓将来米价有贵无贱云云。人尽惑之,幸为奉邑尊风闻,立即饬差往拿,然已杳无踪迹矣,惜哉!

这是放了十八年的谶,至于官府为什么缉拿,则大略是有原因的。我想了想,至今农村还有赊刀人这个工种前来赊物,却不是刀,而是锅碗瓢盆。

不过我隐约觉得,他们和真正的赊刀人有很大区别,一没古代赊刀人格调和风骨,二没那种等十多年的耐心。他们头一日让村民花两块钱买一个大铁勺,第二天再来卖东西,把两块钱退回去。第二天卖的是铁锅,村民交十块钱,第三日再把大家交的十块钱退回去。第三日卖的是五百块钱的高压锅套餐,说第四日退钱,然而第四天村民排着长队等他们,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赊刀人是不是同类诈骗,不好断定,如不是诈骗,那么又极有可能入了教,因此这则古言,题目就是 “妖言惑众”,他们塑造的是奇人的神隐,不免蛊惑人心。赊刀人的变种,我是见过的,有一种赊鸡人。赊鸡人是把鸡苗(小鸡)给村民,等鸡长成以后,再来收活下来的鸡的钱。这是一种促销手段,比非普通卖鸡的销量多得多。

另外一个变种,我经历过。当时搞养殖,急用粮食,但卖者待价,买者心急。卖者告诉卖者,想要买可以,现在不要给钱,等两年,两年后,就给这两年间这个物件价格的最高点的钱数。

至于赊刀人,当时定好价目,等一语成谶后来收钱,怎么想都是赔本的。因此我只能邪恶地想到,赊刀人,卖刀不是目的,谶语所指,才是目的。但究竟这是要干什么,或许把 “米” 换成“房”,比较容易理解一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3
赊刀人并不是什么神秘组织,就是一种超常规的商业手段,目的则是为了获取收益。
由于赊刀人通过预言的方式获利,所以就为这个群体添加上了一些神秘感。而预言的命中,大部分来源于信息获取的不平等,就像90年代的股市一样,谁掌握了一手信息,谁就是获利最多的一方,赊刀人自比鬼谷子传人,也是为了给预言增加神秘感,为收益最大化做铺垫罢了。
赊刀人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将刀具赊给有需求的人,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只是在赊刀的同时留下预言,行话叫“谶语”,倘若一段时间过后预言成真,赊刀人则回到赊刀处,向收刀人收取一笔费用,这笔费用往往是所赊刀具实际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普通百姓很相信这种预言准确的“先生”,也就非常乐意付钱。地主、大商贾这样的富户,见到预言如此准确,为了图个吉利,也会多给赏钱,或者请进家中款待一番。
第2个回答  2021-02-2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