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茶餐厅有什么特色?

如题所述

平民化的西餐厅
今天,在香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茶餐厅,大约出现在半个世纪以前,当时英国殖民时期的香港,由于受西式生活习惯影响,一些港人开始喜欢喝西茶,但因为无法光顾这些专为外国人而设、收费高昂的西餐厅,因此出现了平民化的西餐厅,当时多被称为餐室或冰室,也就是现在茶餐厅的前身。至于茶餐厅名称的来由,虽然莫衷一是,但或许与其招呼客人的一项特色有关:每当客人一坐下,伙计(侍应)便按人头端出清茶奉客。茶餐厅之所以广受港人喜爱,除了上菜快速、物美价廉的原因外,主要还是因为它将西式饮茶的茶点改良成更符合港人的口味,因而出现所谓的港式茶餐,如港式叉烧炒意大利面,西式牛扒配中式炒饭等中西合璧的茶餐。此外,勇于尝试的香港人,就连茶餐厅里的饮料也不放过,创造出无数结合中西饮品的港式饮料,除了众所皆知的半咖啡半奶茶的“鸳鸯奶茶”外,还有咸柠七(七喜Sprite汽水加柠檬片和盐)、姜七(姜汁加七喜Sprite汽水)等五花八门的饮料。
体会香港文化精神
到了60年代,茶餐厅开始蓬勃发展,茶餐也从中式、西式,扩展到日式、泰式、马来式等无所不包,眼花缭乱的境界;几乎每家茶餐厅在其大同小异的餐单中,都有其独具创意又广受顾客欢迎的茶餐。难怪有人说,要研究香港文化和精神,就一定要到这里的茶餐厅体会。这里的顾客,有的穿西装打领带,有的穿衬衫和拖鞋;有的谈生意、有的看报纸、有的聊天,他们不分阶层和男女老少,全都聚在这里共同享受自己喜爱的美食。这些和港人生活密不可分,早已成为香港文化一部分的茶餐厅,自从大量出现在小说,电视剧以及饮食杂志的报道后,地位也从平民化餐厅跃升成为最具香港特色的餐厅,甚至成为当地旅游协会向外地推销香港时的卖点之一。
保留开业餐室模样
具有50年以上历史的美都餐室和兰芳园,就是因为保留了开业以来未曾改变过的餐室模样,而吸引很多怀旧的港人和游客。记得第一次到油麻地庙街的美都餐室用餐,是经由一名港友的介绍,得知这家香港少数仅存且具有悠久历史的茶餐厅,对来自外地的我而言,美都如此“港式”的一景一物,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餐室自开业以来就有的柚木隔板仍和旧式圆形白底黑字的时钟相伴着;挑高的天花板上,依旧挂着传统白色吊扇;二楼背对背而坐的卡位(雅座),仍旧倚着绿色铁窗,共同目睹窗外半个世纪以来的物换星移。繁华一时的庙街,虽然船艇人家不复在,但美都餐室却依然门庭若市,除了街坊老顾客外,有愈来愈多的年轻人和游客慕“怀旧”之名而来。美都第二代经营人王醒芬表示,当初只觉得应该保留该店自其父亲创店以来的所有一景一物,在许多媒体争相报道后,她觉得在变化万千的香港,更有必要保留美都背后所代表香港的一段历史。和美都一样,具有悠久历史的兰芳园,因为保留了香港早期坐在街边用餐的“大牌(排)档”特色,以及丝袜奶茶创始店的称号而远近驰名。
传统金字招牌
位在中环结志街的兰芳园茶餐厅,虽然四周楼宇愈建愈高,但兰芳园一直以餐厅自开业以来的原有风貌,迎接50多年来到此惠顾的新老顾客。在店内除了保留传统的茶餐外,更随着时代的变迁,研创出多款迎合现代港人口味的餐点。“驰名丝袜靓奶茶,金牌秘制猪扒饱”是兰芳园的金字招牌,而许多初次听到丝袜奶茶之名的人,一定会好奇地问,真的是用丝袜来冲茶吗?该餐厅第二代经营人林俊业解释,港式奶茶的制作其实大同小异,之所以叫丝袜奶茶,源于其母亲当年以亲手缝制的小布袋,取代当时常用的大布袋冲茶,冲完茶后的小布袋,由于外形和颜色看似丝袜,许多顾客因此给它取名为丝袜奶茶,因为味道特别香浓新鲜而广受大众喜爱。
创新茶餐款式
兰芳园和美都餐室,虽然都在经营50多年后的今天,以保留了传统茶餐厅的原有风貌和风味而闻名,但兰芳园在第二代兄弟姊妹的共同经营下,不断创新茶餐款式,近来更以港人喜爱的“出前一丁”快熟面为底,再配以鸡扒、牛扒等8款不同口味的“全港首创捞丁系列”而声名大噪。兰芳园除了美食之外,由于地近许多公司行号之便,每到用膳时间,在店外排队等候的人潮总是源源不断,即使两年前在原店的邻舍开了第二家分店,顾客仍旧大排长龙。
观光客慕名而来
虽然在老店外仍保留的大牌(排)档位,已少有当地人光顾,但却成为许多观光客慕名而来的卖点之一。多岁的兰芳园创店者林老伯回忆说,当时港英政府以卫生为由,规定当时所有的街边小贩都得申请经营牌照以受监管,又因为在此进食的顾客个个挨着排排坐,“大牌(排)档”之名也由此而来。林老伯无奈地表示,由于香港政府已停止发牌照给“大牌(排)档”业者,香港目前少数仅存的大牌(排)档,也将随着现有领牌人的老去而消逝。
大牌档即将成历史
现在已成了半个香港人的我,虽然不太习惯坐在街边用餐,但总是建议来香港旅游的朋友,一定要试试这即将成为历史名词的大牌(排)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