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读后感

如题所述

春秋战国时代,北方的赵国看到秦国恃强凌弱,知道唯有发愤图强,才能担保国家太平.赵武灵王认为赵国欲强大,就必须对现有的现象进行改革.改革首先要做的,是把赵国的长袍大褂改一改,效仿胡人的穿着,并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胡人,是当时赵国的少数民族,胡服短衣窄袖,打起战来较灵活.

尽管赵武灵王的改革受到大臣的反对,但赵王改革主义已决,便说服其叔叔公子成穿胡服.众大臣见平时保守的公子成都赞同赵王的建议,也纷纷穿起胡服.赵王接着号令国人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训练了一批强大的骑兵队伍.公元前305年,赵王率兵打败了临近的中山,东胡和几个部落.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7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服了,赵国的土地扩大了很多.

公元2008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认为,全球化正一步步拉近世界距离,国家间必须磨合,而不是在思想上抱有国家欲强大,必须踩着别国的肩背上去;胡服骑射这个历史故事,很发马来西亚人深思.当政治人物因为种族课题而激发民众的种族思维,进而引发种族对立,严重的国家内耗,将陷国民于水深火热中.

如今的马来西亚就像赵国一样,已经走到必须改革的分叉口,没有明确的指示,必须自我摸索.雪州苏丹沙拉胡丁日前阐明,马来西亚不仅是马来人拥有的,马来西亚是由全民共同建设的.正如旅游部重点推荐多元种族特色一样,多元种族是我国的强点,如果能够结合并吸取各种族的优势,马来西亚的成就肯定不止在东南亚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马来西亚各政党正为私利,种族利益斗得激烈.其实,我们真的不需要放弃母语教育来达到种族团结.只要当权者放开胸怀,人民放弃土著/外来者的观念,种族间相互融合,国家才能取得跃进.胡服骑射与克林顿的道理摆在眼前,吸不吸纳,取决于当权者的智慧.如果不放弃自视过高的"主权"问题,即使胡服穿在身上,也被看成民族叛徒.

种族尊严VS国家向心,就是这两个简单的抉择,如何取舍,就像探囊取物那么简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01
春秋战国时代,北方的赵国看到秦国恃强凌弱,知道唯有发愤图强,才能担保国家太平.赵武灵王认为赵国欲强大,就必须对现有的现象进行改革.改革首先要做的,是把赵国的长袍大褂改一改,效仿胡人的穿着,并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胡人,是当时赵国的少数民族,胡服短衣窄袖,打起战来较灵活.

尽管赵武灵王的改革受到大臣的反对,但赵王改革主义已决,便说服其叔叔公子成穿胡服.众大臣见平时保守的公子成都赞同赵王的建议,也纷纷穿起胡服.赵王接着号令国人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训练了一批强大的骑兵队伍.公元前305年,赵王率兵打败了临近的中山,东胡和几个部落.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7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服了,赵国的土地扩大了很多.
第2个回答  2018-02-28
历史上的任何成功改革者都是勇于实践者:就“改革和创新”活动本身而言,它们是极具“实践性”的活动。首先,任何一次“改革和创新”的思想萌发,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都是源自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具体实践。其次,任何一次“改革和创新”的观念,如果不参与实践,“改革和创新”本身就失去全部的价值和意义!再者,任何的“改革和创新”的成熟过程,无一不是依赖“实践”本身的打磨才会日臻完善。按照现代的说法,改革者就是在勇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3个回答  2018-02-28
he successful previou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