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自卑,很郁闷

小时候,我是一个开朗的孩子,都喜欢跟别人玩,和别人打成一片,不过就是没有恒心去学点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个子长高了,也开始会包装自己,家里也算富有.有人说我身材好,有人说我长得有气质. 但是,我却是因为这些而自卑,因为我觉得我身上的这些外表和我的内涵有大反差,我老是觉得自己这样的外形应该要配上高能力,可是我真的没什么会的,都是半桶水,觉得自己很虚伪,所以,我现在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会特别自卑,我的内心总是会很奇怪的出现一种想法,觉得他们会这样想我:长得高且帅,可是没什么会的,真是没用,这种人真是虚伪!.
这些真是我自己的想法,我拿自己身上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来比,总是觉得自己身上的缺点显得更加缺了,觉得身上的优点都是老天给我,而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却没有.我真的很自卑
有时候,我活得很累,总是让自己想最好的一面想,觉得自己有很多地方不好,很多不不如别人,导致自己很自卑,什么都不敢去尝试./我知道这样是不正确的想法,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阿.
这么多年来的自卑就是因为这样而起的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自卑往往伴随着懈怠。”
自卑,除了消磨一个人的雄心、意志,使他自暴自弃、悲观漏气之外,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作用。年轻人,生活、事业都还刚刚起步,征途还漫长着呢,即便起步时迟缓了一些,或走了点弯路,成绩一时不如人,也远不足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好比一个优秀的长跑运动员,刚起跑时,比别人慢了一些,并不要紧,只要他攒足劲,加加油,照样可以赶上、超过前面的人,甚至可能拿金牌。自然,看到许多同龄人比自己强,毕竟是一件令人惭愧的事。冷静地反思一下造成自己落后的原因是必要的。
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 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是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一个人经常遭到失败和挫折,其自 信心就会日益减弱,自卑感就会日益严重。自卑的产生会抹杀掉一个人的自信心,本来有足 够的能力去完成学业或工作任务,却因怀疑自己而失败,显得处处不行,处处不如别人。由 于自卑的情绪影响到了生活和工作,所以给人的心理、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亦很大。
如何预防和调整自卑心理
(1)童年教育:
自卑感是幼小时在家庭里就开始形成的,所以幼年期的教育非常重要。做父母的不应对子女寄以超过其实际可能的期望值,要客观地观察并承认子女的天赋条件。要着重培养其实际能力,因材施教,并设法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成才需要坚定的毅力,应帮助孩子培养起良好的心理品格。
(2)化不利为有利:
自卑感既会使人羞怯退缩,也能使人奋发进取。某种意义上,自卑感是走向成功的踏板。发现它,承认它的存在,并设法弥补它,从而达到人生的目标。
(3)系列摆脱法:
若是自己不能胜任的事,不要立即强制去做,而是先从较容易人手、获得自信后,再做较为复杂的事,以便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这叫做系列摆脱法。
(4)共鸣性理解:
对怀有自卑感的人,应摆脱孤立无援、独自苦恼的状态,将自己的困惑向周围人诉说,帮助分忧解愁,体谅、理解其苦恼心情,争取周围人及家属的“共鸣性理解”,对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
(5)行为矫正法:
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订一个逐步训练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如争取在集会上发言,主动接触陌生人;可以预先拟就话题,演练对话,提高语言技巧及社交手段。也可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发觉别人也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十全十美,对自己又并无歧视之意,也就不再“自惭形秽”了。
(6)集体心理治疗:
对于自卑感的克服,一般心理治疗中的说理开导、分析评价、讲授对策、鼓励劝慰等,都是用得上的。心理治疗时还把有同样经历的人组织成集体小组,相互慰藉,共同探讨,鼓励进取,消除自卑。对个人单独难以克服的自卑者,参加这类有组织的自助小组,开展自救心理治疗会有更多裨益。
(7)伴同心理障碍的治疗:
若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失眠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当求医辅用适当药物同时治疗。当自卑感伴同神经衰弱、抑郁症、心身疾病等时,最好短期住院治疗。
自卑与补偿
自卑感是阿德勒理论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概念之一。早在1907年,当阿德勒还是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成员之一时,他就写下了《器官的缺陷及其生理补偿》一文。随后,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提出了自己系统的有关自卑、补偿与超越的理论。
在早期理论中,阿德勒是把自卑感与身体缺陷联系起来的。他所探讨的是由身体缺陷所造成的自卑及其补偿的问题。他指出,如果一个人某种器官功能不足或有缺陷,就会产生自卑感。在产生自卑感后,个人就想通过争取权力或变得更为有力量以补偿机体之不足。作为一个整体单位而活动的个体,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进行补偿。一种是觉知到自己的生理缺陷后,集中力量在低劣的器官上发展其功能。例如体弱者通过持久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当个体通过极大的努力使原来的缺陷改变成为自己的优势,对此阿德勒称为“超补偿”。例如古希腊名人狄摩西尼原有口吃毛病。他口含一石子对着大海演讲,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而成为一位伟大的演说家。另一种是承认自己的某种缺陷,发展自己的其他机能以弥补有缺陷的机能。例如失明者通过发展听觉或触觉来进行弥补,或者一个体弱的人转向思想领域,以笔代剑寻求补偿(如尼采),都属于后一类补偿方式。
后来,阿德勒将自卑感的范围加以扩大,提出社会自卑、心理自卑。如一个人出身低微的人可能会因此而产生社会自卑。不过,更具普遍性的是心理自卑概念。这一概念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个人。因为任何个体出生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处于无力、无能和无知状态。整个婴幼儿时期完全依赖成人才能生存。这就决定了人从生命之初就有自卑感。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障碍,个体就会有不完全或不完美的感觉,从而产生自卑感。这就是心理自卑。当阿德勒把自己对客观的生理缺陷或功能不足的强调转向了对“主观的自卑”的强调时,他的自卑概念就不再是生物学的,而是心理学的了。
在阿德勒看来,自卑感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完全正常的,正是它的存在才促使人寻求补偿。它是人格发展的动力。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此心理上的自卑是每个人要面对的基本处境。自卑会造成紧张,人们因而要努力摆脱这种处境。每个人都会做出这种努力。只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其摆脱之径或方式可能不同罢了。一种方式是:使用不正确的方式改进自己的环境。另一种方式是:因为气馁放弃任何改进情境的努力。后两种方式下个体虽然因为无法忍受自卑感,而努力设法要摆脱自卑,但由于采用的方法却注定使他的努力不可能获得成功。当一个人的自卑感愈积愈多,而造成自卑感的情境仍然一成未变,问题也依旧存在时,个体“所采取的每一步都会逐渐把他导入自欺之中,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大的压力逼近着他。……他以各种方式麻醉自己,但是真正的自卑感仍然原封未动。它们依旧是旧有情境所引起的旧有自卑感。它们会变成精神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便能称之为自卑情结”。自卑情结作为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现之一是为人所熟知的概念。阿德勒在不同的地方对这一概念给出过不同的解释。在晚年《生活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一书中,他对自卑情结下了一个定义:“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自卑情结的存在意味着一个恶性循环的出现:一个自卑的人想努力摆脱自卑,但他所采用的方式却只能使他的努力失败,从而加重自己的自卑。于是一个循环又出现了,并不断重复下去。与之相对,只有使用正确的方式(阿德勒认为与社会合作的方式是唯一正确的方式)改进自己的环境,才能有效脱离这种感觉,并且改善自己的处境。对这些人来说,通过寻求正确的补偿之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卑成为人格发展的动力。简单说,自卑既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也能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
关于自卑的说法不但适用于每个人,而且可以说还适用于整个人类。在阿德勒看来,自卑感“是人类地位之所以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他们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它是人类在改进他们的整个情境,在对宇宙作更进一步的探知,在试图更妥善地控制自然时,努力奋斗的成果。事实上,依我看来,我们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
任何人都有自卑,有了自卑人就会努力寻求补偿以摆脱补偿(只不过由于补偿之方式不同,有的会陷入自卑情结的漩涡,有的会以之为动力发展自己的人格而已)。每个人都具有“补偿的精神上层建筑”,借助这个上层建筑进行着个体在克服自身缺陷方面的生命活动的无意识扩展。补偿机制刺激着个体的生命活动,是人一切活动的基础。但“补偿仅仅是指明了人的活动的自我扩展的潜在可能性,而要想解释个体行动的方向性,还必须理解人的最终目的,这个最终目的,便是任何人活动都以此为目标的那个方向”。换句话说,一个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不断产生自卑感,同时又不断地进行补偿的人,他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
最初,阿德勒认为,在一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男性价值被高估。因而人们追求的是更多的攻击、力量或者说是追求具有更多的男性品质。他把这种追求更多男性品质称为“男性钦羡”。在他看来,女性会由于自己性别的低等而产生“男性钦羡”。但即使男性也往往觉得自己男性品质不足,也会产生“男性钦羡”。在男性钦羡下,个体追求支配别人的一种权力意志。1912年,他发现用“男性钦羡”来解释正常人的动机不太合适,于是便用“追求优越”来取代“男性钦羡”。这样,在阿德勒的理论中,每个人奋力追求的目标就成了优越,阿德勒认为人格的每一方面都在追求优越:它与身体的生长并行地发展着。它是生命自身的一种固有的需要……。我们所有的机能都遵循着这个方向前进;不论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它们总是为了征服、安全、增长而斗争。从负到正的冲动是永不停止的。从“低级”到“高级”的欲求永不停止。我们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不论想出什么样的前提,――自我保存、快乐原则、平等――所有这一切,虽然表达得不清楚,但都是力图表现这种巨大的上升的内驱力……表示一种思想的基本范畴,表示我们推理的结构……表示我们生命的基本事实。
在阿德勒后来的理解中,追求优越并非一种要超过他人的欲望,而是求得自身完美所做的一种努力。他晚年思想中认为,渴望达到“个性的理想”是人的最终目的。“渴望完善”是以个性的完善性、完整性和整体性为前提的,是人生活的最重要的部分,证明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个体内部发生的进步的演化。阿德勒把渴望完善表达为“心理学原理”,即“没有它,生命活动就成为不可思议的”,还表述为“在个体和人类的进步的意义上,渴望解决生命问题”。阿德勒相信,人认识自己的缺陷使他能够通过“渴望完善”的补偿而达到人的存在的最终目的,即作为每一个性的自我创造的“自我”。
这样,他对人的最终目标的观点就从权力欲开始,到追求优越,最后归结到力求或渴望完善上。在阿德勒看来,追求优越是“我们生活的基本事实”,追求优越是人的活动背后的一种动力力量,追求优越是人的本性,追求优越是每一个人生来就有的基本动机。任何人都有追求优越的倾向。“追求完善是天生的,就是说,它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一种追求,一种驱力,若没有它,生活是不可想象的。”
每个人都有追求优越的向上意志,但每个人各自具体的优越感目标是属于个人独有的,它取决于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阿德勒认为,每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与他最终的优越感目标相联系,都是有意识或潜意识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阿德勒后来把这种具体个体的优越感目标称为“自我理想指南”。
同摆脱自卑感一样,追求优越感由于采用不同方式也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种情况下,一个人一心只追求自己的优越而忽视其他人和社会的需要,那么这个人就产生了一种优越情结。这种人言过其实,骄傲自大、自以为是。他们缺乏社会兴趣,令人讨厌。另一种情况下,追求优越感导致积极的发展,成为促进人格发展的积极力量。
总结:自卑感是人的一种生存情境。自卑感的存在使人产生紧张感,从而人要努力通过补偿来摆脱它。在此意义上,自卑感成为一种动力。
有了自卑感,就有了补偿的需要。人的自卑感使人希望通过补偿克服之。而若没有自卑感,人就不会确立追求优越的目标,从此而言自卑感驱使人产生对优越的渴望。简单说,人一旦体会到自卑感,就会力求补偿此不足而获得优越感,并力求完善。
从一种意义上可以说,追求优越是一种补偿自卑感的方式。从另一层更重要的意义上看,由于在阿德勒看来,人又是受目标牵引的。追求优越就是每个人之目标。因而从每个人都受这种目标引导这一层上说,追求优越亦是一种动力。两者可以说都是人发展的基本动力。自卑感作为动力是从后面推动人,追求优越是从前面引导人。人一方面感到自卑,一方面又有优越目标的引导,在这种一推一拉的过程中,人格得以发展。当一种补偿得以完成时,个体会发现新的自卑,受到新的优越目标的牵引,从而向更高的优越努力。如此持续不已。
于是,我们看到一幅动态的图像:为自卑感所推动的个体,而优越感目标的牵引之下,不断努力克服和弥补自身现实的和想象的局限而朝向完善发展。
然而,上述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只发生在走在人生正确道路上的人们。对于误入人生歧途者而言,却是一幅完全不同的图像:一个人在克服自卑过程中形成了自卑情结,在补偿中形成了过度补偿,在追求优越时形成了优越情结。在此情况下,他也想克服自卑,但却在自卑中越陷越深。他也会为争取优越而作出补偿行为,但这种努力却指向与其目的完全相反的一面,结果只是适得其反。当无法真正有效解决问题时,他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最终,他完全陷入到自卑情结、过度补偿与优越情结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
我们可以说,自卑感、追求优越是每个人都固有的。只是由于使用的方法有正误之分才造成了人生活之差异。在阿德勒看来,只有那些发展了社会兴趣,与社会进行合作的人才走在了正确的人生之路,而那些未能发展自己的社会兴趣,不能与社会进行合作的人都是把努力指出了生活中毫无用处的一面。
“在每件人类的创作之后,都隐藏着对优越感的追求,它是所有对我们文化贡献的源泉。人类的整个活动都沿着这条伟大的行动线――由下到上,由负到正,由失败到成功――向前推进。然而,真正能够应付并主宰其生活问题的人,只有那些在奋斗过程中,也能表现出利人倾向的人,他们超越前进的方式,使别人也能受益。……人类所有对价值和成功的判断,最后总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这是人类种族最伟大的共同之点。我们对行为、理想、目标、行动和性格特征的各种要求,都是它们应该有助于人类的合作。我们绝不可能发现一个完全缺乏社会感觉的人、神经症患者和罪犯也都知道这个公开的秘密。这一点,可以从他们拼命想替他们的生活样式找出合适的理由,和把责任往别处推等行动中看出来。可是,他们已经丧失了往生活中有用的一面前进的勇气。自卑情结告诉他们:“在合作中获取成功是没你份的”。他们已经避开了真正的生活问题,而和虚无的阴影作战,以向他们自己重新肯定自己的力量。
每种目标都可能含有少许的错误在里头。……但是假使其优越感目标中包含有高度的社会感觉,那么它所犯的错误便不会太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19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7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9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0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2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5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7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8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9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0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1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23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4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25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7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8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0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1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33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八二、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34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5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6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37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38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9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40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41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42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43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4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46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7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48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49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50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51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52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53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54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55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6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57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58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59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60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61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62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63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64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65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66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第2个回答  2008-11-01
晕,这算什么自卑。你能发问题说明自己有自知之明,脑袋还算聪明,对自己不满说明有上进心,难道 这不是内在美,难道你不善良?
你不过对自己要求太高,可努力又不够,所以有些气馁罢了,好好努力学习或工作,问题迎刃而解,恐怕你也有些空虚吧?可谁又没有空虚的时候,多做点实事一切就好了。远离不健康的东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10-19
你可以尝试着去做一两件很容易做成功的事,来慢慢增加自己的自信。当然一个人的出身并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我觉得你没必要这样想,长得帅也是资本,没什么好担心的。能力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慢慢体现出来,现在谁能看得出自己真的有能力嘛。至于身上的缺点,人无完人,谁会没有缺点呢,至少你能知道你自己的缺点,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去改就是了。我建议你应该多找几个真心玩得好的朋友多谈谈心,多跟他们一起出去旅游,一起出去玩,最好不要老一个人呆在一个地方傻傻的想。希望你早日走出心中的阴影
第4个回答  2008-10-19
为什么我跟你的想法一样,大学毕业以后,没有了以前的理想,没有了目标,没有了自信,虽然自己什么事情都明白,可以以前丢失的自信,再也找不回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