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樊的民风民俗

如题所述

1. 家族
旧时,湖北襄樊的土著居民或外地迁徙而来的人在此定居,随着人丁兴旺,逐渐形成大家族,有的村庄甚至以姓氏命名。例如,市郊的董台有董家、陈家营有陈家、刘家河有刘家。他们聚族而居,拥有族产、族规、族谱,家族事务由族长负责。家道富裕且辈分高的族人也有一定的话语权,族内组织常与乡里政权组织合并。有的族长甚至同时担任乡长、保长、甲长等职务。
2. 婚嫁
婚嫁是家族延续的重要环节,古人对此非常重视,礼仪十分繁琐,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等六礼。襄樊旧时的婚嫁逐渐简化为订亲、择期、迎亲几个步骤。
订亲首先,男方父母请红爷(媒人)到女家求婚。如果女方父母同意,红爷会将女方的“八字庚贴”(写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时的红纸贴)交给男方。
3. 方言
襄樊方言丰富多样,包括天文地理方面的词汇,例如“晒老爷儿”(晒太阳)、“荫凉坡儿”(荫凉地)、“旋磨风”(旋转风)、“麻风雨”(毛毛雨)、“飘泼桶倒”(大暴雨)、“下罩子”(雾)、“天道”(天气)等。
4. 民俗大观
襄樊的民俗大观中,家族文化依旧占据重要地位。土著或外地迁入的居民因人丁兴旺而发展成大家族,有的村庄以姓氏命名。他们聚族而居,有族产、族规、族谱,家族事务由族长掌管。家道富裕而辈份高的族人也有一定发言权,族内组织常与乡里政权组织混成一体。有的族长就是乡长或保长、甲长等。
5. 皮影戏
保康民俗中的皮影戏是一种民间文化,山区农民为了祈神还愿和庆贺丰年而产生。皮影是用大张驴皮涂绘勾金、着色雕制而成,是一种图案艺术。所表现的人物、景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表演者点上机油灯,手持皮影在幕布后上场。舞台形象靠强烈的灯光将皮影投射到白布上。表演者边舞边唱,题材主要以民间故事为主。
6. 唢呐巫音
湖北保康县的巫音(呜音)调是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楚国的兴起而发展,由民间走入宫廷的音乐。巫音调演奏乐器包括马锣、小锣(包锣)、战鼓、小钗、大钗(俗称叶子)、长号、唢呐(比现通用的粗长)等,由5人或6人演奏,其中唢呐是主要表现乐器。古时演奏者坐在宫廷遥池对面的云台上,故称“云...
7. 酒文化
襄樊市保康县的酒文化独具特色,特别是饮酒时的繁琐酒规、酒法更是独树一帜。酒成为一种礼仪,一种文化。每逢过年过节或接待客人,提前通知客人,当天再登门邀请。如果答应主人家邀请,一定要到场,否则会被视为不尊重主人家。入席时,主人家会根据年龄、辈分、职务等情况合理安排座位。
8. 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是湖北襄樊保康当地农民中流传的一种生产习俗。过去,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事有换工的习惯,分大工、小工,两个小工顶一个大工。各种农活都有技术、质量、定额要求。薅草时,大约20人左右即打锣鼓。薅草锣鼓二人一班,一人敲鼓,一人面挂锣鼓架,架上挂着大、小锣和钹。演唱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