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关于岩溶湖的形成过程:高中地理教材 的的喀喀湖

如题所述

高一网权威发布高中地理关于岩溶湖的形成过程,更多高中地理关于岩溶湖的形成过程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一网。
【导语】高中地理课程中介绍了多种自然现象,本文将详细阐述岩溶湖的形成过程,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地理现象。
1. 在岩溶地区,地表被植被覆盖,其下是厚厚的碳酸盐类地层。
2. 这类地层容易受到水的溶蚀。无论是地表的渗透水还是地下水,接触到这些地层时都会发生溶蚀作用。
3. 经过长时间的溶蚀,岩层形成空洞。随着溶蚀的加剧,空洞逐渐扩大。当这些空洞无法承受上方植被和泥沙碎石的重压时,会发生溶洞崩塌。
4. 崩塌后的溶洞会逐渐积水形成岩溶湖。
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过长期水流溶蚀形成的洼地、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随后通过汇水形成的湖泊。
岩溶湖的分布没有特定方向,它们的形状可能是圆形、椭圆形,有时甚至是长条形。通常,岩溶湖的面积不大,水深也相对较浅。在中国,岩溶湖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和云南等省份。
例如,贵州省的草海就是一个构造下陷形成的盆地,早期的湖泊大约在15万年前形成,当时湖面积超过90平方公里。大约在12000年前,湖面积缩小至60平方公里;而在距今约5900年前,湖面积进一步缩小至30至40平方公里;在距今2000至4000年间,湖水通过地下暗河流出,湖泊最终消失。历史记载显示,在明洪武年间,该地区已是一片可耕可牧的坝区。19世纪50年代,草海再次出现。据记载,在清咸丰七年(1857年),连续40多天的降雨导致山洪暴发,大量泥沙和树木被冲入水洞,堵塞了洞口,洪水无法排出,东部盆地被淹没形成湖泊。因湖中生长着丰富的水生植物,故得名草海。当湖水位为海拔2170米时,水深为2至5米,湖面积为45.5平方公里,容积为1.4×10^8立方米。草海是中国最大的构造岩溶湖,被誉为高原明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