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BC)详解(一)

如题所述

【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BC详解】

由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的顾艺主治医师倾力解读的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BC量表)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诞生于1978年,由Krug精心编制的这份量表,凭借其57项针对2-14岁儿童的行为特征,已成为国内评估孤独症儿童的重要工具。它细致地涵盖五个关键领域:感觉(Sensory)、交往(Relating)、身体与物体使用(Body and object use)、语言(Language)以及社会生活自理(Social and self-help),家长或教师的评分范围从0到3,总分高达158分,筛查分界线设定在53-67分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ABC量表特别适用于早期识别和低功能(认知能力受限)的孤独症儿童,对于那些年龄偏大、功能较高或者已经接受过干预训练的患者,尽管ABC量表得分可能不高,但这并不否定他们孤独症的诊断。实际上,评估不仅依赖于分数,而是全面观察孩子的行为模式。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解析每个症状的评分标准,顾艺医师将从专业的角度为您揭示ABC量表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点。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份量表如何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特征。

【参考文献】

Krug DA, Arick J, Almond P. Behavior checklist for identifying severely handicapped individuals with high levels of autistic behavior.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980;21:221-229.

敬请关注后续章节,我们将在其中详细解读ABC量表的每一条评分标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评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