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如何治疗

如题所述

焦虑症以广泛性焦虑障碍最多见,广泛性焦虑障碍可予以劳拉西泮等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治疗。

焦虑症分很多种,其中广泛性焦虑障碍占八成。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以持续的、显著的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以下所提及的焦虑症,特指广泛性焦虑障碍。

一旦确诊为焦虑症,首先要做好自我调节。

找个安静的环境,做一组深慢呼吸,吸气要深,吐气要慢。

心态平和,脑中想象些轻松愉快的情境。对自己说,“这只是件小事”、“我会克服这个困难”等。

每组至少持续十五分钟,放松自己,缓解焦虑。

平时也可以做瑜伽、慢跑等运动,让身体放松,缓解焦虑。

同时也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师,请求专业的心理干预。

苯二氮䓬类药物:

杏仁体异常亢奋,使人长期处在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中,可引发焦虑症。

γ-氨基丁酸是主要负责传递让人冷静的信息的神经递质。

它需要和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完成信息的传递,让杏仁体兴奋度降低,从而缓解焦虑情绪。

苯二氮䓬类药物能让γ-氨基丁酸和更多地受体结合,让杏仁体不过度亢奋。

代表药物有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

焦虑症患者无法集中注意力,可影响正常工作。

焦虑症患者易怒,多疑,没有安全感,可影响人际、夫妻关系,导致家庭不和。

焦虑症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家里有焦虑症患者的人,如果长期出现焦虑情绪,要及时就医。

据调查,多愁善感、性格孤僻内向的人更容易发生焦虑症。

性格和家庭教育、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

幼年时期,被过度保护、虐待、恐吓,经常和父母分开的孩子,容易形成内向性格。

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9
焦虑常常无形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那么,什么是焦虑?应该如何正确缓解、减轻焦虑?又该如何预防焦虑呢?
你真的了解焦虑吗
焦虑是一种内心的紧张不安,预感到可能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和潜在的危险而又难以应对时内心的不愉快体验,包括紧张、担心、忧虑、害怕、恐惧、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脸红、手抖、出汗、尿频、浑身不适,甚至睡眠障碍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均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焦虑、轻度的紧张。适度焦虑有利于调动身体资源,发挥最大的潜力,提高应对环境压力和处理工作的能力。例如,适度焦虑可以使注意力更加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把精力更集中于要解决的问题,提升工作效率。
当焦虑让自己感到不适,甚至感到痛苦,那就是过度了。过度焦虑会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受到影响,使人容易感到疲劳,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容易出差错。短期过度焦虑可导致各种躯体症状、失眠障碍;长期过度焦虑易罹患高血压、冠心病、胃肠道疾病等疾病。
焦虑情绪只是描述一种焦虑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是适度的,也就是正常的,也可以是过度的,严重到疾病的程度就成为焦虑障碍了。
缓解焦虑试试6个方法
1
专注于当下做的任务
随着专注精力投入到当下的任务,焦虑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2
放松训练
呼吸放松和肌肉放松是常用的缓解焦虑的方法。在焦虑时要关注一下自己的呼吸,需要控制呼吸、均匀呼吸,不要让自己的呼吸频率变快,焦虑就不会加重。
3
适度运动
焦虑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做一些自己平时喜欢做的运动。
4
听听音乐
结合自己的喜好,听一些舒缓放松的音乐。
5
关注想法,改变想法
关注自己焦虑时,脑子里出现频度最高、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想法。评估自己的想法后,会有相对更理性、更客观的想法出现,自己的焦虑程度也会自然而然地有所改善。
6
记录担忧,确定解决方案
在焦虑时把你担忧的问题记录下来,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来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办法,通过优劣势分析,确定解决自己所担忧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在担忧时,提醒自己已经思考过了所担忧的问题,而且也有了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减少进一步担忧。
以下方法可以预防焦虑
01
目标管理
当我们在短时间内追求的目标越多,越容易感到压力,越容易紧张。所以,在平时要注意自己的目标管理,生活目标、工作目标不要设置过多,同时要避免目标之间发生冲突。
02
任务分解
当有重大或多种任务时,要善于利用任务分解法,把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按计划进行。
03
合理预期
对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交友等要设置合理的标准,要与自己的能力、资源条件等相匹配。
04
时间管理
善于发现自己的时间规律,何时做哪些工作效率最高,何时效率不高。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效率最高的工作时间去处理,把不重要的事情放在效率低的时间去处理。
05
劳逸结合
适度留给自己时间,进行必要的休息、放松、反省等非常重要,有利于自己恢复精力,应对新的挑战。
06
个性培养
就像前面提到,内向、胆小、敏感多疑、追求细节等人格特质会让人容易焦虑,甚至罹患焦虑障碍,克服自己这些不足,就会减少自己焦虑的机会,降低焦虑的程度。
第2个回答  2022-11-03

焦虑症是神经症中相对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的疾病。通常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焦虑症(anxiety),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即广泛性焦虑(generalized anxiety)和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panic attack)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注意区分正常的焦虑情绪,如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

正常的紧张与病理性焦虑不同,所表现的是对现实客观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与现实威胁相适应。

焦虑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

第3个回答  2023-05-19
●观察病情:注意观察焦虑症状的变化,尤其是治疗过后症状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复查:-般情况下,在开始治疗的前1~2个月,建议每周到医院复查,或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复查时间。
第4个回答  2020-12-10

情绪的改变 当出现焦虑现象的时候,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往往都是表情阴郁,无精打采,甚至还会哭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