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手抄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2
三国演义读后感手抄报可以写什么
摘抄几段原文,写人物评价(网上可以抄),与三国有关的歇后语、笑话
求三国演义手抄报资料!!要简短一些。。急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英文名字: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为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小说由短篇发展至长篇的原因与说书有关。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钜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以加工、 *** 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即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不选我,以后就不到你家玩,嘿嘿~~~
三国演义手抄报内容有什么?(三年级升四年级)
三国人物歇后语

关公失荆州---大意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周瑜打瞌睡 —— 梦想荆州

孙权杀关公--嫁祸于人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关公面前耍大刀————献丑(自不量力)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山西太原(清徐县)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

诸葛亮 刘备 关羽 张飞 赵云 马社 刘禅

孙权 周瑜 鲁肃 袁绍

曹操 曹丕 杨修 吕布 陆逊 姜维 魏延 貂蝉 董卓 王允

三国演义主要情节

桃园三结义

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三英战吕布

刘备有心抱负于天下,关羽、张飞二人各自身怀绝技,一直未得到展示,此前唯有关羽斩杀华雄初显本领,此后,刘等三人已然名满天下,此次虽然是吕布先收兵,然吕布在三人之前已经斩杀诸将,并且以一敌三,虽然表面上是吕布战败,实际上为吕布赢。然吕布之勇名冠三军,无人匹敌,当下第一次遭遇对手,自然令袁绍军队士气大振。

关羽温酒斩华雄

袁绍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虎牢关守将华雄一连斩杀联军多员大将。关羽主动请缨,因为身份低微而受他人嘲笑。关羽于是立下军令状。曹操觉得他是英雄,奉温好的美酒一杯,关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关羽瞬间拿了华雄的首级回营,此时酒尚未冷。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三国时,董承约会刘备等立盟除曹。刘恐曹生疑,每天浇水种菜;曹闻知后,以青梅绽开,煮酒邀刘宴饮,议论天下英雄。当曹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闻之大惊失箸。时雷雨大作,刘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请征剿袁术、藉以脱身。

关公千里走单骑

千里走单骑是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之一。主要讲述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戏文当中又叫古城会。

群英会蒋干中计

蒋干中计,赤壁之战时,魏国有位谋臣叫蒋干,此人与吴国周瑜等人私交不错,因此到吴国收集各方面的情报。吴国的谋臣们知道蒋干是一个容易上当的人。于是每次假装不知他在偷听,议论假的军事部署,让蒋干将话传回去,诱使魏军上当。蒋干传了好几次假情报,魏国军队上了好几次当。

孔明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
三国演义手抄报内容摘要的谚言与诗向等内容
陈寿名言名句

1、以饱待饥,以逸击劳,师不欲久,行不欲远,守少则固,力专则强。

2、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

3、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4、度德而让,古人所贵。

5、患名之不立,不息年之不长。

6、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7、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8、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9、治疾及其未笃,除患贵其未深。

10、生有七尺多,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

11、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

12、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13、兵有利钝,战无百胜。

14、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15、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

16、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厌其密。

17、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

18、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

19、不以人所短弃其所长。

20、国之有民,犹水之有舟,停则以安,扰则以危。

21、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

22、振穷救急,倾家无爱。

23、计投府库,量入为出。

24、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25、若卵投石,岂可得全。

2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7、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28、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

29、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思虑审定则教令不烦,亲用忠良则远近协服。故知和远在身,定众在心。

30、街谈巷说,必有可采。

31、吏多民烦,俗以之弊。

32、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

33、集众思广忠益。

34、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三国演义的图片要简单点的 我要画在手抄报上面的
这张行不。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手抄报图片 读书笔记手抄报图片大全,是有好词好句喜欢的人物的
不上传图片了,资料可以吗

巴金的读书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 *** 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 *** 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著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毛主席怎样读书? 特殊爱好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 *** 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著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