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

建设始于1709年,基本完成于1809年,历时一个世纪。从那时起,嘉庆,道光和咸丰三代人的修复和扩建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以前人们叫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和H春(三轮,总面积347公顷。陆地建筑面积比紫禁城多10000平方米,周边周长约为10公里。

水域面积相当于颐和园。三个花园被墙隔开;前者是万春花园,两个公园并列在后面,左边是圆明园,右边是长春花园。圆明园是一个水上花园,占整个公园的一半以上。有些景观以水命名。

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

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扩展资料:

发展

1、选址造园

17世纪中叶,满族夺取中原政权,建立了清朝,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在东北过着游牧生活,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北京干燥炎热的气候不适应,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过火灾后,为了防火,砌了高高的宫墙。 于是,从康熙初年,便开始修建园林,这种修建工程延续了二百多年。

2、建设时期

“圆明园”,这个名字是以康熙皇帝的名字命名的。雍正二年,圆明园扩建工程正式启动。在今年的第一个月,雍正皇帝被内务部派遣到树上,到了热河围场。从那时起,凡大内、西苑及三山五园营建所用木料,大部分来自围场。

雍正时期的圆明园扩建工程一般包括向南延伸中轴线,在花园南侧建造宫殿区域。它严格遵循紫禁城的轴对称形式,包括新开张的大宫门,以及左右外部房间和橱柜。各大门的超值房将成为圆明园皇帝的主要建筑群。

原有的花园将扩建到北部,东部和西部,并将建造曲水岛,并将增加展馆。这部分构成了干隆皇帝“十大场景”的主体。第三部分是建设福海建筑群及其周边建筑。扩建后,圆明园占地面积约3000亩。

3、鼎盛时期

乾隆皇帝继承后,在圆明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