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惠崇春江晚景》中静态景物和动态景物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惠崇春江晚景》中动态的景物包括河豚和鸭子,静态的景物则有竹子、桃花、蒌蒿和芦芽。原文中描述了竹林外桃花初放,春江水暖鸭子最先感知。河滩上蒌蒿满地,芦芽短小,正是河豚逆流而上的时候。《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题写的诗篇。诗中再现了原作画中的江南春景,并融入了诗人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译文:竹林外几枝桃花初绽,春江水暖鸭子最先察觉。河滩上已是蒌蒿遍布,芦苇也开始抽出短芽,此时河豚正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至江河。
注释:惠崇,福建建阳僧人,宋初九僧之一,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绘画作,共有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此诗为苏轼为鸭戏图所题写的诗篇。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类。《诗经》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河豚,鱼类,学名“鲀”,肉味鲜美,但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创作背景:此诗为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画作所题写的诗篇。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赏析:这首诗成功地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腻、敏锐的感受,捕捉到了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表达了对早春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勃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放纵不羁,雄浑豪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