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如题所述

农历三月初三日是壮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关于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以下是一些详细介绍。
1.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
据说,“三月三”起源于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揉土造人,繁衍后代。在豫东一带,人们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们都聚集在这里,朝拜人祖。
另外,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词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的盛况:“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扑地。”
2.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
在壮族地区,农历三月三有着丰富的习俗。其中,吃地菜煮鸡蛋是江南地区汉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地菜,又称芥菜、田儿菜等,是一种生长在田头地角的野菜,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据说,吃了地菜煮的鸡蛋有去风湿、强身健体之功效。
此外,壮族三月三还是歌圩节,是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甚至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3. 壮族三月三的传说:
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其中一说是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因封建礼教的束缚不能结为夫妻,于是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另一说是,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于是在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如今,三月三已成为国际性的歌节和具有新时代气息的综合性文化节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