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铜镜是纯铜材质的吗?古代匠人是如何打造铜镜的?

如题所述

古铜镜不是纯铜材质的。

古代匠人是如何打造铜镜的?

1.采矿和冶炼。它是青铜、紫铜、锡、铅和其他金属的合金。地面上能采集到的天然铜很少,必须通过铜矿的大规模开采和冶炼来铸造大量的铜镜。中国铜资源的开发是商周时期铸造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有大量的青铜遗迹,说明古代铜矿的开采和冶炼具有相当的规模。现代技术生产纯铜器皿已经不再困难,但可以看出古代智慧的祖先也在通过简单的实践摸索,结合当时的制造技术,探索哪种比例最好,制作效果最好。

2.磨镜子。其实磨镜有两种。一个是使用后的日常保养,一个是镜子刚做完就打开镜子。高锡青铜铸造的铜镜只是毛坯,表面凹凸不平,不能直接用来照亮表面。镜面必须用镜面研磨剂处理至清晰可辨的水平。磨镜子所需的材料,如铅、锡、汞等。,并不稀奇,但却是道家炼丹中最基本的原料。于是拥有原料的炼金术士逐渐进入磨镜市场。对于磨镜面来说,只有磨料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平整的基准面,这样才能用它来磨镜子,才能让镜子像基准面一样平整光滑。

3.透明镜在古籍中频繁出现,从隋唐到清代都有记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孟茜笔谈》中提到,他收藏了一面背面有20个字的铜镜,但无人知晓。把铜镜对准阳光,铭文就会清晰地投射在墙上。沈括很惊讶,问了专家。有人解释说,铸造铜镜时,较薄的部分先冷却,而有铭文或图案的地方较厚,凝固时收缩得多,形成透光效果。

4.明代是中国古代铜工业比较发展的阶段,铜矿开采繁荣。当时铜冶炼及其合金技术有三大成就:一是火法炼铜技术进一步提高;第二,直接用金属锌制备黄铜;第三,制造了宣德炉,在合金制备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铜锌合金一般是黄色的,因此得名黄铜。铜锌合金的颜色与锌含量的关系为:约10%的锌呈微红带黄色,约15%的黄带红色,约25%的黄色,约30%的暗黄色。光洁的铜镜多为黄色,其合金比例为铜70-75%,锌25-30%。由于黄铜流动性好,有利于提高合金的铸造性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02

铜镜不是纯铜制成的。相反,它们是由铜、锡和其他金属(称为青铜)的合金制成的。青铜的确切成分因时间和地区而异,但通常含有70-90%的铜和10-30%的锡。

铜镜是通过铸造制作的,这是一种将熔融金属倒入模具中并冷却固化的过程。中国古代工匠使用一种称为失蜡铸造的工艺来制作铜镜。这一过程包括制作镜子的蜡模型,将其涂上粘土,然后加热粘土以去除蜡并硬化模具。然后用熔化的青铜填充模具并冷却,制作出一个实心铜镜。

然后用手或用抛光轮将完成的铜镜抛光至高光。这是一个耗时且劳动密集的过程,需要熟练的工匠,他们对青铜的财产和制作高质量镜子所需的技术有深刻的了解。

总之,铜镜是由铜、锡和其他金属的合金制成的,并且是使用失蜡铸造工艺生产的。完成后的镜子经过高度抛光,形成高质量的反射表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6-12
古铜镜不是纯铜材质的。铜镜的制造需要两部工序:制模和浇铸。首先要制作精美的磨具,两片对合后,从一边的小孔中往里面浇铸已制作好的锡、铅等金属的融化铜汁。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气泡的产生、降低熔点,还能增加其硬度。等到冷却后就可以取下磨具,这样,新的铜镜就被铸成了,背部有着清晰的线条图案,铜镜本身也具有光泽。
第3个回答  2022-06-12
铜镜合金成分中铜锡铅比的数值还很不稳定,铜为80%-91%,锡为0-11%,铅为0-2.4%。到了战国时期,铜镜成分配比的变化已经很小了,最终到了最佳配比,即铜为76.4%,锡为20.8%,铅为2.4%。这种合金成分配比,一直持续到唐代。有了以上的合理配料技术,铜镜在战国的兴盛是不言而喻的,一般认为,古代铜镜是采用范铸技术浇铸而成。要铸制一面青铜镜,必须先制模,就是用木或陶先雕刻出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之外,用黏土和细砂包裹制成“范”,范为上下两块:一块是镜背有纹饰图案和镜钮;一块是平整的镜面。范上面还要有浇口和冒口,以便于浇铸铜液和释放范芯里面的气体,将镜背与镜面合范焙烧之后,再经过修模处理,就可以用来浇铸铜液铸镜了,待铜液冷却,就可以破范取出铜镜,铸造好的铜镜再经过热处理,表面机械加工,如刮削、研磨和表面抛光等,就成为光可鉴人的实用器了。
第4个回答  2022-06-12
并不是这种材质的,而是多种金属合成的,古代匠人在打造铜金的时候,需要经过很多次的打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