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后人情况怎么样 李鸿章后人在做什么

如题所述

李鸿章后人

李鸿章作为一个朝堂重臣,尽其所能地照拂着兄弟同族,这在当时无可厚非。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而淮军后勤或洋务重职也都有亲族把握,保证李鸿章的嫡系生存。

李鸿章画像

在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死后不久,长子李经述在守孝期间也逝世了,唯有李鸿章的幼子李经迈承担起李家朝中的力量。李鸿章对于幼子极为喜爱,因此李经迈受到李鸿章余荫清 *** 做到驻奥匈帝国大臣、民政右侍郎等职。李经迈是最为理解父亲的人,所以他曾一度为父亲鸣不平,深悔看错他人、错信朝廷。

李鸿章在签订《马关条约》极为颓唐,家中唯有长孙李国杰稍缓他的情绪。李国杰极为著名,和军阀段祺瑞等人交好,在北洋时期和民国初期占据高位,长期掌握轮船招商局。李国杰出手阔绰,与杜月笙、黄金荣等相交甚密,曾经救济抗日志士王亚樵。蒋介石上位后,李国杰因洋务运动和满清遗产与蒋介石交恶,且并未看透政治大局,在日军侵华后不久,被蒋介石指使军统暗杀。

李鸿章的曾孙一代随着李国杰的死亡和日军侵华而逐渐没落,或隐姓埋名,或专于学术,多数生活在上海或安徽合肥。在现代中国,李鸿章的后代多为道字辈和永字辈。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这句古人的谚语在李鸿章后人身上完全应验,自李鸿章的从孙开始,他们不再拥有贵族的骄傲,依靠自己曾经受过的教育、知识素养,为自己而活。

李鸿章贪污

说到李鸿章人们总有很多故事要说,而人们经常谈论的一项就是李鸿章的财产,据说李鸿章贪污过很多钱,所以才会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李鸿章旧照

但是在历史上没有史料证明李鸿章存在贪污问题,而历史上可以查找的是李鸿章确实拥有大量的财产。那么李鸿章到底有多少财产?也许只有李鸿章自己知道,甚至于说李鸿章自己都不清楚。

而人们普遍认同的一个说法是李鸿章拥有的家产在千万两以上,说的还是白银。说这话的是梁启超,因为梁启超是比较熟知李鸿章家庭内幕的,所以这个说法得到了人们的认同,都说在白银千万两。

但是容闳也算过李鸿章的家产,认为李鸿章的财产应该在四千万两,为什么容闳和梁启超都计算李鸿章的家产,而数字相差会这么大呢?容闳认为梁启超只算了李鸿章的动产,没有算不动产。

梁启超算的是李鸿章的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通商银行的股份,还有在各地的当铺和家里的钱财等,这些都是动产。但是李鸿章的家财不止这些,李鸿章还有诸多的土地和房产很多,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如果算上这些的话,那么李鸿章的财产数字还真和两个人估算的差不多。

要说李鸿章贪污没有证据,但是他确实有这么多的家产,所以用现在的话说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确实是存在的,也不排除李鸿章有贪污的存在。

李鸿章家训

李鸿章照片

李鸿章是位名人,他除了对外有自己的主张,在治家上也有自己的理论,形成了现在的《李鸿章家训》,在2009年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是张全海。相对于《曾国藩家训》而言,《李鸿章家训》没有那么出名,但是他的价值还是非常大的。

全书共分为五篇,分别是修养篇、进取篇、学识篇、处事篇、谋略篇;修养篇讲述的是要如何提升自己的修养;而进取篇讲述的是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努力进取;学识篇讲述的是一个人必须要有足够的学识才能成事;处事篇讲述的是为人处事的道理;最后的谋略篇讲述的是一个人应该有谋略,应该如何使用谋略。

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这里包含的知识和道理对我们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虽然家训是用来训诫本族后世子弟的,但是现在的人更需要有这些知识和经验的补充。

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开始变得浮躁不安,被整个社会的生活节奏带的越来越难以静心休养,这样一部作品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从中多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对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李鸿章遗体

李鸿章作为晚清时期的重臣,他或多或少都受到世人的关注,即使在他逝世后一百多年的今天,他的功与过还是受到人们的议论不绝。李鸿章1823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在1901年逝世,享年78岁,谥号文忠。

李鸿章铜像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洋务运动的领导人,李鸿章一生可以说是功绩显赫,同时过失也不少,可以说他有多大功绩,同时也伴随着多大的过失。李鸿章作为清王朝的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也正因为他位居此高官,使得后来的不平等条约由他出面签订,这也是后人对他既有敬仰也有谩骂的缘由。

1901年李鸿章逝世后,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合肥城东十五里的大兴集,而1958年为兴办钢铁厂,李鸿章的墓室被挖掘,据当时挖掘的人回忆叙述,李鸿章的遗体是穿着黄马褂,并且保存得完好,而由于李鸿章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使得世人对他除了“卖国贼”这个称号以外,好像对他的功绩并不感兴趣,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他的遗体被挖掘出来以后并没有得到善待,而是被挂着游街,直到尸骨散尽。

我想李鸿章可能会想到他不被世人看好,却绝不会想到,几十年之后连他的尸骨都被世人如此唾弃。当然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化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当时人们对李鸿章遗体的侮辱,也侧面反映了一定时空的冷漠。不管功过与否,作为一代功臣,李鸿章的遗体都应该被人们善待,而不是游街。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对于近代中国的历史,我们想要真正的了解,就不得不去了解一个人,那就是李鸿章。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大事当中,都与李鸿章有所牵连,例如《马关条约》的签订等等。而李鸿章死后不久,梁启超就对李鸿章做出了评价。

梁启超旧照

李鸿章死后仅仅两个多月,梁启超就为李鸿章写下了一部著作,那就是《李鸿章传》。在《李鸿章传》当中,梁启超写下了一举极为经典的话,那就是:“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由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对于李鸿章才能的肯定。

梁启超虽然一生之中都在保皇,为清朝的统治呕心沥血,付出了很多。甚至不惜顶着举国上下唾骂的卖国贼的帽子,也要保住清朝的统治,防止侵略者推翻清 *** 。

此外,梁启超还说了只要阅读中国近代史,就不得不提李鸿章这一个人物。而想要真正读懂《李鸿章传》就不得不与中国近代史相结合。在这里,梁启超对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当中的重要作用做出了肯定。

但是,梁启超也对李鸿章一味的进行保皇做出了批判。梁启超认为李鸿章只知道在器物上学习西方,但是却没有认识到中国之所以会不断的衰败,根本原因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只有将腐朽的封建制度推翻,才可以真正的是中国富强起来。一味的保皇,只是沙上建塔。梁启超最后只是说敬佩李鸿章的才能,叹息李鸿章的见识短浅,以及悲叹李鸿章的际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