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月球”的诗

写上作者和出处

  李白咏月诗撷趣

  残月如弓,新月如眉,满月如镜,美丽的月亮是历代诗人笔下多情之物。古人咏月诗不可胜数,而尤以李白为多,李白全集中与月有关的诗达320余首之多,如珍珠串串,亮星颗颗,引人瞩目。

  你看他,“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把盏豪饮,尚要“举杯邀明月”;花前小酌,但见“月光明玉盘”;旅途伤感,“我寄愁心与明月”;忆昔怀旧,“卷帷望月空长叹”;访友归途乃“山月随人归”,冥冥梦里是“湖月照我影”;送客远行,恭请明月“与人万里长相随”;遥想诤友,更是“登舟望秋月”;言志抒怀,“欲上青天览明月”;就是夜半醒来,见银辉满地,也难捺激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一生坎坷,因而常以月寄心。因报国不成,心情惆怅,他咏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见江岸纤夫,劳役惨重,他吟道:“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过蜀山旧道,行路艰难,他叹道:“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在李白的诗中,月光是“蟾蜍”,是“顾兔”,是“玉盘”,因此常对月生情。他叹“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写的是“弄月”;问“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写的是“问月”;常“醉起涉溪月,鸟还人亦稀”,写的是“步月”;亦“琴弹松风里,杯劝天上月”,写的是“饮月”;连给儿子取名也叫“明月奴”。

  李白一代诗仙,咏月诗字字玑珠,本身也如皎皎明月,高悬诗坛。

  中秋漫话咏月诗

  颜立水

  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赋予各种神奇的传说,而吟咏月亮的诗词,更是俯首可拾。

  皓月当空,一泻千里,给人以广袤深邃的意境。因而许多诗人借月状景,俾山川生色,叫河海增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这类“带月”诗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历来脍炙人口,妇孺能咏。

  托月寄情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古代交通闭塞,通讯凭“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亲人团聚不易,逢年过节,家人常有“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之隔,因而王维重阳登高便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叹�中秋月夜,游子怀乡之情更是难以言表,这类诗词比比皆是。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宋代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咏月词,历来被誉为千古绝唱,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反映了作者胸襟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后人远别互道“多加保重”的代名词。

  亲情,乡情,友情,爱情都可以借月抒发。“花好月圆”是美满婚姻的颂词;而“月缺花飞”、“晓风残月”则是爱情不幸的曲笔。宋代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词句,表达了黄昏后月光下情人约会的欢快心情。李白《玉阶怨》诗云:“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通首无一“怨”字,但闺妇满腹怨情却倾注在“脉脉不得语”的秋月中。月亮是天上的圣物,所以中秋之夜成了未婚男女寻觅佳偶的良宵,也由此演化出许多玩月的习俗。如傣族的拜月、苗族的闹月、阿细族的“跳月求爱”等。闽台地区除了“博饼”的独特风俗外,还有未婚女子中秋月夜“偷菜”的古俗。

  对着同一轮明月,各人情感迥然不同。有的借月排遣心事,或叹世路多艰,光阴易逝;或叹怀才不遇,宦海浮沉,因而流露出“好景难逢,良宵难值”的消极情绪。李白《把酒问月》诗中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但见长江送流水”意境类同,都是作者“明月长在,人生如寄”感情的流露,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愤懑。

  唐代咏月怀乡诗举隅

  刘党桦

  细读唐诗我们发现,吟“月”的诗句中,以借月景表达思乡怀旧之情的名篇佳句为最,下面就此略举几例。

  在从多的咏月怀乡诗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抬头“望”月,低头“思”乡,俯仰之间,蕴无穷情愫,寄联想翩翩:童年的嬉戏,山水的风光,父母的抚爱,乡亲的情意……此时此刻也许都会奔涌心头,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也是这方面的佳作:“海上生明月,天涯珙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光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全诗情景交融,写尽由“望月”而生的“怀乡”之情,尤其开头两句,意境是那么雄浑阔大,由景入情,一下子就把遥远的两地牵挂到一个共同点上,情感深挚,成为千古名句。

  诗圣杜甫对明月也情有独钟,他在《月夜忆舍弟》一诗中深情地吟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想到当年在故乡与兄弟团聚时,觉得那月亮特别美,特别亮,便不容置疑地断言“月是故乡明”。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其中流露的思乡情怀是那么热切感人。他在另一乎《月夜》诗中写道:“今夜州月,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以构思奇巧,感情思腻令人叹服:自己在长安“独看明月”,却神驰千里,想着妻子在州独自望月,百感交集,抒发出亲人深挚的爱恋和浓郁的离情。

  白居易中也有不少写月景的佳句,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他那首河南经乱书怀的七律诗中的尾联:“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诗人遥望夜空中的明月情不自禁在联想到离散五处的弟兄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起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垂泪吧。这饱含深情的诗句,勾画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创造出感人至深,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这类饱含清情的咏月诗句,在唐人的诗中还可以找到很多。这些诗句都以明月创高意境,怀人寄远,真可谓乡情浓浓,乡思绵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23
舞之魅影 2008-07-09 08:13

白兔:“此时瞻白兔,真欲数秋毫。”(杜甫)
玉兔:“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贾岛)
金兔:“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卢仝)
蟾兔:“三五月正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兔魄:“慈乌夜夜向人啼,几度纱窗兔魄低。”(范椁)
兔轮:“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元稹)
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贾岛)
蟾宫:“鲛宝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李俊民)
清蟾:“已饶瑞英明朝满,先借清蟾一夜圆。”(范成大)
明蟾:“永夜凉风吹碧落,深秋白露洗明蟾。”(刘基)
玉蟾:“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李白)
半蟾:“西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李白)
桂月:“桂月危悬,风泉虚韵。”(庾信)
桂宫:“白兔如嫌冷宫,走入杏花坛下井。”(高启)
桂轮:“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方千)
桂魄:“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
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雨楼。”(张正见)
月魄:“日轮庄霜戈,月魄悬雕弓。”(高适)
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
宝镜:“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李朴)
金镜:“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王沂孙)
玉镜:“冰含玉镜考寒在,粉傅仙阁月色多。”(郑谷)
水镜:“柔只雪凝,圆是水镜。”(谢庄)
冰镜:“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孙平仲)
飞镜:“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
玉盘:“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
玉环:“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白居易)
玉轮:“玉轮涵地开,剑匣连星起。”(骆宾王)
玉钩:“娥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窗。”(鲍照)
玉羊:“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刘孝绰)
玉弓:“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李贺)
玉鉴:“仰头看月见新鸿,形影霜飞玉鉴中。”(梅尧臣)
冰鉴:“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元稹)
冰轮:“昨夜忽已过,冰轮始觉亏。”(朱庆余)
素娥:“素娥脉脉翻愁寂,付于风铃语夜长。”(范成大)
银钩:“一曲银钩晓,宝帘挂秋冷。”(王沂孙)
琼钩:“琼钩半上,若木全低。”(庾信)
碧华:“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李贺)
圆景:“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似繁。”(曹植)

参考资料:www.yueqiu.co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