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新婚之夜的王阳明,为啥要和老道士谈人生?

如题所述

提起状元的儿子,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自带学霸光环的考试能手。但明代王阳明却似乎是个另类,学堂里淘气的是他,跑到深山道观与人彻夜谈养生术的也是他,唯有科举屡败屡战,气得他的状元父亲几乎怀疑人生。

都说虎父无犬子,作为状元之子的王阳明,为何会在成长过程中,满心想着与学习无关的事,以致与父亲发生如此激烈的碰撞呢?这一切,还得从王阳明13岁那年说起。



01娶妻诸氏

1485年,王阳明的母亲去世了。

骤逢母逝,王阳明一下子沉默了许多。什么科举入仕,什么读书做圣贤,通通被王阳明抛之脑后,此时王阳明唯一感兴趣的,便是弄清生死之事的奥秘。

不过,王阳明对生死的研究尚未取得成果,王华已急得去跟家族中的长辈倒苦水:“王阳明这孩子,最近迷上了研究生死,我看他性情都和从前不一样了,这可如何是好?”

一位族中长辈说:“阳明少年人心性,又遇到了母亲过世,难免一时走不出来。我看不如早点给这孩子许门亲事,也好让他收收心。”

王华一听,忍不住赞道:“正是此理!”

王阳明的婚事就这么提上了日程,状元家选儿媳妇,自然丝毫马虎不得。女方的家世相貌,人品操守,全都是有着严格到近乎苛刻的要求。

饶是如此,王阳明家的门槛,还是险些让媒人们踏破了。这下可苦了王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训让王华成为了各路媒人的重点公关对象,王阳明这个当事人反倒在一边优哉游哉地看起了热闹。



再苦再难,儿子的婚事还是要千挑万选的。最后,王华挑得眼都花了,终于选定了江西布政司参议诸养和之女为王阳明的妻子。

消息传出,举世皆惊。要知道诸养和家中虽然殷实,但他的官职不过相当于厅级干部,而王华却是朝中重臣,皇帝眼中的红人。这样的婚姻,在极其看重门当户对的古代,不免透着一丝不和谐。

世人眼中不和谐的婚事,落在现实中,就是充斥在王华耳畔持久不息的议论:“状元的儿子为何会娶诸家的女儿?王华是不是昏头了?”

其实,王华选择诸家,还真不是一时昏头。当初王华还不是状元的时候,诸养和就已经步入官场了。不过,那时候的诸养和,非但没有嫌弃王华是个白丁,反而因为钦佩王华的人品学识,主动跟王华交上了朋友。

即是好友,自然免不了串门聊天。有一次,诸养和像往常一样到王华家来玩,两人饮酒聊天,不一会便都带了几分醉意。



恰好此时,诸养和看到了满院子撒欢淘气的少年王阳明,一下子就被王阳明活泼好动的性格深深吸引。于是,诸养和借着酒意,对王华说:“王阳明这孩子我甚是喜爱,等他长大后,我愿意将女儿许配他为妻”。

王华那时喝得舌头都大了,不假思索就答应了诸养和。次日两人酒醒后,诸养和根本没把酒桌上的话放在心里,可王华却一直记住了这件事。等到王阳明到了娶妻的年龄,王华便信守承诺让王阳明远赴南昌,去迎娶诸养和的女儿。

却说诸养和那边听说王阳明要到南昌来完婚后,当即大喜过望。为了感谢王华的深情厚谊,诸养和当即提出,准女婿来南昌,什么聘礼都不用带,婚礼费用我全包了,一定给新人安排一场盛大的婚礼。

诸养和本就是南昌有头有脸的人物,又一心想要把婚礼办得越隆重越好。于是,王阳明到达南昌完婚时,看到的就是几乎整个南昌城里有点名气的人全都聚集在他婚礼现场的盛大场面。

作为婚礼的主角,王阳明不得不和一众不认识的江湖大佬不停地敬酒劝菜,没一会功夫就觉得百无聊赖。此时,大厅上喧嚣的人群,满屋喜庆的红色,觥筹交错的酒杯碰撞声,只让王阳明觉得烦闷不已,他忍不住甩下宾客,一个人跑到大街上去透口气。



02南昌论道

南昌的大街在夜幕下安静得出奇,王阳明信步走在街上,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一处僻静的房屋下。王阳明抬头一看,只见屋前的牌匾上写着三个字——铁柱宫。

原来是处道观。王阳明心想:“反正我正被婚礼上的那些陌生人吵得头疼,不如进去躲个清静”。

想到这里,王阳明自顾自地走了进去。只见道观里有个鹤发童颜的老道士,正在蒲团上打坐,那老道士似乎已经入定,对陌生人王阳明的到来充耳不闻。

王阳明童心忽起,他径自走到老道士对面坐下,将脸凑到老道士面前。老道士突然感受到面前传来很重的呼吸声,忍不住睁开双眼,一下子就看到了死盯着自己的王阳明。

老道士吓了一跳,忍不住惊呼了一句:“你有病啊”。

王阳明远道来成亲,到了南昌还没怎么休息就被迫陪着一群陌生人喝酒,这时他的脸色当然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因此,王阳明一点没觉得老道士刚才的话有什么不对劲,反而一脸认真地回答:“是的,我从小身体就不好,肺部经常感觉不适。道长既能看出我有病,不知可用什么治病的方法吗?”

老道士听后,当即笑道:“来即是客,请坐下详谈吧”。


于是一老一少就在这道观里,谈论起养生之术来。老道士见闻渊博,句句都说到王阳明心里,而王阳明也联系自己从前自学的一些道家要义,虚心向老道士请教切磋,两人越谈越是投机,浑然忘了今夕是何年。

天空渐渐浮起了鱼肚白,王阳明借着亮光,发现眼前的道士虽然须发皆白,却容光满面,精神矍铄,让人一时看不出年龄。

王阳明忍不住好奇地问:“您高寿啊?”

老道士说:“惭愧,我才九十六岁”。

王阳明吃了一惊,忙道:“九十六岁够短命的人活两次了,原来这世上真有长生不老之术啊,还请老神仙教我”。

老道士哈哈一笑道:“我方才说过了,养生的要诀,就是静坐。通过身体的静坐进入心灵安静的状态,然后再跳入逍遥游的境界里,这就是养生的秘诀了”。

这是王阳明生平第一次这样近距离接触道家的思想。王阳明只觉得似乎有人打开了一扇窗,让他得以窥见道家的熠熠星辉。

就在王阳明全身心感悟道家思想之时,老道士突然问他说:“听你口音不像本地人,不知来此有何贵干呀?”

一句话收回了王阳明的全部思绪,只听王阳明当场大喊一声:“哎呀!糟了糟了!我是来结婚的,今天是我的洞房花烛夜啊”。

说完,王阳明就飞也似的冲出了道观,一路向着诸家狂奔而去。



王阳明不知道,他在婚宴上“失踪”后,诸家已折腾了整整一晚上。诸养和将所有的下人都派出去,还发动了他在南昌的整个朋友圈,全城搜索王阳明。

可惜,诸养和找了整整一晚上,王阳明却是音讯全无。诸养和急得差点没发疯,新婚之夜,新郎失踪了,传出去诸家不仅成了南昌城里的笑话,还没法向上峰王华交代。

诸养和愁得不知怎么办才好,颓然瘫坐在客厅里。就在此时,客厅的门突然“砰”的一声被人撞开了,王阳明气喘吁吁的闯了进来。

“哎呀,你可算回来了”。诸养和开心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也顾不得追究王阳明昨夜的行踪,只是委婉地说:“贤婿啊,昨夜你走后,咱们就洞房停红烛了,现在新娘和洞房都停了一夜了,你看是不是把没做的事补上?”

王阳明哪敢说半个不字,不过有了新婚之夜闹出的乌龙,此后阳明先生一生对夫人十分疼爱,以致后世有不明就里的人以为他有俄国名──「怕妻懦夫」。

03研究佛学

新婚夜离奇失踪的乌龙发生后不久,王阳明突然放下道家学说,转而对佛学燃起了兴趣。可惜,佛学的研究在王阳明感受到佛教在某些方面对人性的压制后戛然而止,王阳明甚至还跑到南屏、虎跑诸刹去劝导和尚。

据《年谱一》及《王阳明全集》卷三三记载。有一次,王阳明看到有位禅僧坐关三年,不说话也不睁眼,王阳明当即喝道:“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看甚么!”


禅僧悚然而惊,一下子就睁开眼睛,与王阳明对答起来。王阳明问他还有什么家人,禅僧说:“家里还有一位老母”。

王阳明又问:“想念母亲吗?”

禅僧愣了楞,答道:“想,每天都想”。

王阳明再问:“你想念母亲,是不是动心起念啊?”

禅僧说:“我没有办法不动心起念”、

说完,禅僧大哭。王阳明就用爱亲本性来指点禅僧,言罢而去。待到第二天王阳明再去昨日见禅僧的地方时,那禅僧已飘然而去。

虽说王阳明对佛学远没有对道学执着,但道学和佛学却都在之后对他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连王阳明劝导禅僧时所说的话,无形中也切合了部分佛学理论。

这样的影响到了后期,就是王阳明反对佛教的言论,也有部分与佛教相契合。比如王阳明曾说:“佛老之空虚,遗弃其人伦物事之常,以求明其所谓吾心者,而不知物理即吾心,不可得而遗也。”

其中“不知物理即吾心”。按照佛学终极教义来说,即心外无法,心外无物。就如《楞严经》的文字“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相统一,反对佛学的王阳明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言论到头来却与佛学典籍的教义殊途同归了。

这,或许正是佛法无边的最好注解吧。

从南昌娶妻到新婚夜论道,再到学习佛学并感受两种学说的激烈碰撞,一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就这么在各种思想的交融贯通下,渐渐有了自己独特的领悟。

只是,谁能想到,造就各种思想在王阳明身上融汇的契机,不过是一起新郎失踪案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