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资产?

如题所述

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按照流动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内或者超过1年的1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扩展资料:

资产定义的借方余额观是由美国会计师协会所属的会计名词委员会在其颁布的第1号《会计名词》中提出来的。该公告认为:“资产是由借方余额所体现的某种东西。这一借方余额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或规则从结平的各账户中结转过来的,前提是这一借方余额不是负值。

作为资产,它代表的或者是一种财产权利,或者是所取得的价值,有的则是为取得财产权利或为将来取得财产而发生的费用支出。”这一认识的基本特征是将资产视为借方余额的体现物。

据此,不仅借方余额所体现的应收账款、存货、设备、厂房等要确认为资产,而且由借方余额所体现的递延费用等项目也可以确认为资产。显然,这种观点只是从会计结账技术的角度来理解资产,很难说是在描述资产的性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9

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作为资产,是企业的权利。资产按照流动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内或者超过1年的1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

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其他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资产,如固定资产、修理、改建支出等形成的长期待摊费用。

分类

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资产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耗用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根据具体形态,长期资产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分类;按是否有实体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中国会计实务中,综合这几种分类标准,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类别。

扩展资料:

资产定义几种观点

1、未消逝成本观:未消逝成本观是对资产性质的早期描述。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在《公司会计准则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standard,1940)中明确提出了未消逝成本观。

他们认为:“……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已经消耗的成本为费用,未耗用的成本为资产……”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资产是营业或生产要素获得以后尚未达到营业成本和费用阶段的那部分余额,是成本中未消逝的那部分余额。显然,这种观点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它着重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定义资产,强调了资产取得与生产耗费之间的联系。

2、借方余额观

资产定义的借方余额观是由美国会计师协会(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的前身)所属的会计名词委员会在其颁布的第1号《会计名词》(1953)中提出来的。该公告认为:“资产是由借方余额所体现的某种东西。这一借方余额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或规则从结平的各账户中结转过来的,前提是这一借方余额不是负值。

作为资产,它代表的或者是一种财产权利,或者是所取得的价值,有的则是为取得财产权利或为将来取得财产而发生的费用支出”。

这一认识的基本特征是将资产视为借方余额的体现物。据此,不仅借方余额所体现的应收账款、存货、设备、厂房等要确认为资产,而且由借方余额所体现的递延费用等项目也可以确认为资产。显然,这种观点只是从会计结账技术的角度来理解资产,很难说是在描述资产的性质。

3、经济资源观

经济资源观是关于资产定义的颇具影响的一种观点。1957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的《公司财务报表所依恃的会计和报表准则》中明确指出:“资产是一个特定会计主体从事经营所需的经济资源,是可以用于或有益于未来经营的服务潜能总量”。

对资产的这一认识,第一次明确地将资产与经济资源相联系,虽然它并未正面提到无形资产的内容,但这一定义至少可能将无形资产包纳其中。另外,它也明确了资产与特定会计主体之间的关系,即特定会计主体能够借助资产业从事未来经营。

1970年,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发布的第4号公告中提出了一个资产定义:“资产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企业经济资源,资产也包括某些虽不是资源但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量的递延费用”。

这一定义虽然明确指出资产的实质是经济资源,接受了“经济资源”这一新认识,但它却认为,经济资源应否视为资产,取决于公认会计原则的确认和计量标准,这就把资产的实质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之间的主从关系颠倒了。

4、未来经济利益观

目前比较流行的资产定义体现了未来经济利益观的观点。

1962年,穆尼茨(moonitaz)与斯普劳斯(r.t.sprouse)在《会计研究论丛》第3号——《企业普遍适用的会计准则》这一文献中明确提出:“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已经由企业通过现在或过去的交易获得。”

现在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6号(sfac no.6)中提出:“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资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19

资产的意思是财产;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或其他权利。分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财产等。

拼音:zī chǎn 

引证释义:叶圣陶《倪焕之》十一:“富有资产,生活不成问题的,是一种人。”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一、财产 [ cái chǎn ] 

指拥有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和精神财富(知识产权、商标等)。

洪深《五奎桥》第一幕:“捉住他!他损坏人家的财产,有罪的!”

二、产业 [ chǎn yè ] 

1、土地、房屋、工厂等财产(多指私有的)。

2、构成国民经济的行业和部门。

3、指现代工业生产(多用于定语)。

老舍《柳屯的》:“可是我晓得他们的产业越来越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19

资产的意思:

1、财产。

2、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或其他权利。分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财产等。

拼音:[ zī chǎn ]

引证解释:叶圣陶 《倪焕之》十一:“富有资产,生活不成问题的,是一种人。”

扩展资料:

近义词:家当、产业

一、家当[ jiā dàng ]

家产:置~。好不容易才挣下这份~。

二、产业[ chǎn yè ]

1、土地,房屋,工厂等财产(多指私有的)。

2、构成国民经济的行业和部门:高科技~。支柱~。

3、指现代工业生产(多用于定语):~工人。~部门。~革命。

老舍 《柳屯的》:“可是我晓得他们的产业越来越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4-0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