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要把斩决犯人的刑场选在菜市场?

如题所述

各位朋友说得很好!

确实该提请题主注意:不是菜市场,是菜市口。

而菜市口是清代皇城根下一个对死刑犯执刑的法场。它位于今天的北京宣武区菜市口百货商场附近。清代的时候,由于菜市口一带人流量大,在此执行死刑,便于更好的向民间传播大清律的威严,震慑类似案件的不法者,所以久了久之,菜市口成了个执行死刑的法场代名词

杀头,除了是对罪犯应有的惩罚,同时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作用,就是维护法律的权威,震慑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让人目睹犯罪所带来的后果,减少犯罪率。

 菜市口名声大振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将杀人的刑场从明朝时的西四牌楼(当时叫西市)移至宣武门外的菜市
口。据说当年的刑场就设于今天的菜市口大街北侧十字路口附近,每到冬至前夕对判为“秋后问斩”的囚
犯执行死刑。
死囚在天亮前被推入囚车,经宣武门,走宣外大街到菜市口,囚犯由东往西排好,刽子手手执鬼头刀也依
次排列,头被砍下来后,挂在或插在街中木桩子上示众。清咸丰末年(1861年)“八大顾命大臣”之一的肃
顺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六君子”都是在菜市口被杀害的。以后“菜市口”逐渐成为“刑
场”的代名词。

至于菜市口为什么得名菜市口,一千年前的辽代,这里还是安东门外的郊野,一片荒凉;金代发展成为施仁门里的丁字街,有一定人流;明朝时则演变为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场,沿街菜摊、菜店众多,所以“四九城”的许多人都来此买菜,并把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称为“菜市街”,清代时改叫“菜市口”,此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菜市口名声大振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将杀人的刑场转移到菜市口。每到冬至前夕对判为“秋后问斩”的囚犯执行死刑。死囚在天亮前被推入囚车,经宣武门,走宣外大街到菜市口,囚犯由东往西排好,刽子手手执鬼头刀也依次排列,头被砍下来后,挂在或插在街中木桩子上示众。戏文中唱道“推出午门斩首”,其实是拉到菜市口“出红差”,砍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4
震慑不法者。因为菜市口一带人流量大,在这里执行死刑,便于更好向民间传播大清律的威严,所以也是对于不法者也是起到了一种震慑作用。
第2个回答  2020-12-24
因为菜市场是人最多的地方,运用这种方式也是让百姓们都看一下当朝的立法有多么的严格。
第3个回答  2020-12-24
因为菜市场人多,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就跟杀鸡儆猴一样,为的就是给群众看的
第4个回答  2020-12-24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让所有的人能看到这个场景,从而避免他们做一些错事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