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要纪念谁?

要多,清楚点

第1个回答  2008-11-18
粽,或作糉,为以箬叶或芦苇叶,包裹糯米或黄米或其他辅料如枣,豆沙,火腿等,并以水煮或蒸熟的食品。起源于中国汉族间,相传与纪念古代诗人屈原投江有关,为端午节应景物之一。

[编辑] 语源
《说文解字》中,糉字的解释为“芦叶裹米也”。而“糉”字右半边有“聚集”的意思,意即粽乃为米之聚集也。

[编辑] 历史
粽的历史悠久,在战国时已经出现。楚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百姓为了防止鱼类破坏屈原的尸体,把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米饭而不去吃屈原的尸体。成为在农历五月初五纪念屈原的端午节时必备的食品。

西晋周处《风土记》写道:“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编辑] 中国大陆

[编辑] 北方

北方粽多为长型, 口味为甜粽
南方粽多为锥形北方以一般用芦苇叶卷为漏斗状。因芦苇细长而窄,常需两、三片相叠才能缚粽。

馅料则灌入糯米、粘黄米等,亦可加入枣。一般只有甜素馅,多用红豆沙或小枣做馅,有用粘黄米或其他粘种粮食的封口用细绳或草丝捆扎(北方传统上用马兰草),作成棱锥正四面体形状,然后用水煮熟,可以热食也可以冷食,具有叶子的清香味。

但是到了近代,北方的粽子也成为和南方的一样,成为4个角的粽子.但是口味还是多为豆沙或者小枣的甜味.

[编辑] 南方
南方多以箬叶包粽,也有用芦苇叶者。粽子形状接近三角锥,体积较大。馅料有糯米外加肉、赤豆等,有甜咸荤素各种口味,其中以嘉兴肉粽最为出名。南方粽子的主要类型有肉粽,枣粽,栗子粽等。肉粽是用瘦猪肉在酱油中浸泡一段时间后,裹入同样被酱油浸泡过的大米(也有直接用泡好的纯白糯米的)中。近年来,人们在肉粽中加入适量肥猪肉的越来越多,这样口感更为香美.此外,近年也有蛋黄肉粽,即在粽子中加入煮熟的鸭蛋黄。制作粽子的糯米中常常也会加入水泡过的红豆或者绿豆。

[编辑] 香港
香港地区的作法与中国大陆南方的许多沿海地区大致相若,但以裹蒸粽、碱水粽(甜食)和咸肉粽(咸食)为主,亦有红豆粽和绿豆粽等。近年来,也有茶楼和部分小贩售卖。而每逢端午时节,有些食品公司更以鱼翅、鲍鱼等贵价材料作馅料。

[编辑] 台湾
台湾粽子的作法也同样接近于中国南方,外包麻竹叶或桂竹竹箨再以白棉线或咸草捆扎,其样式多成锥立四角形状,但同时在台湾南部和北部地区之间在作法上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常被台湾人称作“南部粽”、“北部粽”。1949年后,大量军民随国民政府迁台,亦随之传入各省粽类料理。

[编辑] 北部
台湾北部作法是米浸泡于水中,沥干后用油炒香,并加入五香粉、胡椒粉、酱油等调味料。将米蒸熟后,近于“油饭”,再以竹叶包裹填馅,再一次使入味。也有人直接用油将米粒炒至半熟,包裹填馅后蒸食。台湾北部粽所用竹叶多为笋壳,色泽棕黄,略带斑点,质地颇为坚韧。

[编辑] 南部
台湾南部的作法是用纯白糯米浸泡后加肉馅、香菇、鸭蛋黄、红葱头,亦有添加花生、栗子、萝卜干者,较特殊的亦有加鱿鱼、虾米者,馅料须先行腌制,以月桃叶包裹,入大锅中,以大火水煮,中间或添冷水一至二次,持续加热至熟透,费时大约一时半至两小时。食用时带有淡淡的竹叶清香,亦有添加花生粉、酱油膏一起食用者。台湾南部粽所用月桃叶,质地细致而叶面较宽, 气味也较芳香。

[编辑] 客家粽
米粽:蒸过的糯米饭包入虾米、红葱头、菜脯、香菇丝、猪肉等材料,以晒干的麻竹叶包裹再蒸熟食用。*
粄棕:糯米经泡水后研磨成米浆,沥干水分搓揉成粄团,加入菜脯香料再用麻竹叶包上蒸熟。在制作上比较耗时,因此风味也更为特殊。

[编辑] 越南
主条目:越南粽
越南的粽子(国语字:Bánh chưng,儒字:饼粽)呈方形,是越南的春节食品之一。越南饼粽的作法为:将糯米浸泡后加肥猪肉、绿豆和黑胡椒作馅,以尖苞柊叶(Phrynium placentarium)包裹、蒸熟,蘸鱼露食用。

[编辑] 日本
日本部份地区在端午节也有吃粽子的习俗,日本粽有多种不同的款式。

其中一种呈长条状,尾端有稻草伸出,几只捆成一扎。

在新潟县山北町有一种碱水粽,称为灰汁笹巻き。

朝比奈粽是朝比奈的名产,加入山茶花的根。

灰汁巻き类似广东式的碱水粽,常见于南九州,如鹿儿岛县、宫崎县、熊本县的人吉、球磨地区等。

[编辑] 马来西亚/新加坡
主条目:娘惹粽
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由于当地的土生华人沿袭了其祖先带来的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加上受到马来人的文化影响,他们以独有的“中式+马来式”的混合做法制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娘惹粽。

[编辑] 其他
台湾习俗中,若某家有丧事则端午不制粽,粽由女主人娘家提供,并赠以回礼。
台湾南部的粽子相比大陆南部体积更小巧,油较多,加入的料也更丰富。不仅有瘦肉、蛋黄,还有花生、鱿鱼等。

巴西粽 (Pamonha)
墨西哥粽 (Tamale)
第2个回答  2008-11-22
纪念屈原
从司马迁著史至今,屈原因政治忧愤而投汨罗江自沉的动人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而其中唯一的证据,就是诗人那首被放逐以后所写的《怀沙》。诗中称,自杀的方式已然确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跃,去拥抱(“怀”)江底柔软的泥沙。对此,早在30年代胡适先生就曾提出质疑,认为《怀沙》一诗中的许多话语并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他自杀的传说而炮制的一篇伪作。

那么,屈原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目前,在海内外的学者和历史学家当中,“屈原死于谋杀”的说法十分流行。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许多人有谋杀他的嫌疑,如他的政治宿敌令尹子兰、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贬放,除非有极特殊的原因,否则他们没有必要再去杀害这个在政治上已经毫无指望的人。这样看来,屈原最终不过是一场秘密爱情的牺牲品而已。

屈原在爱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他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最令人关注,因为屈原对她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眷恋与爱慕。从诗中可以推断,此女美貌惊人,而且比屈原拥有更高的地位;她因为种种限制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约会。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其实“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国;“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屈原与其宠妃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人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十几年后,楚怀王驾崩,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了捕杀。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兵士们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刺杀后装进袋子,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历史悲剧。

还是有百姓目击了这一谋杀过程,但在当时的暴政下他们必须委婉地说出真相,于是导致了“端午节”的起源:在纪念另一个楚国英雄伍子胥的日子(五月初五)里,举行哀悼屈原的祭礼,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袋子,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
第3个回答  2008-11-18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11-18
纪念屈原,为了让他的尸体不被河里的鱼虾吃掉

参考资料:常识

第5个回答  2018-11-11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