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中有一座太监的陵墓,太监是因为什么入得陵墓?

如题所述

因为忠心,王承恩活着之时,为崇祯帝分忧解难,就算到了大明帝国灭亡之际,王承恩也紧紧跟随崇祯帝,崇祯帝前脚自缢在煤山,后脚他就自杀在崇祯帝身旁,生死追随崇祯帝。后来清朝入关,念及王承恩的忠心,就将他葬入明十三陵崇祯帝的旁边,因此明十三陵里才会有一座太监陵墓。

崇祯帝

说起崇祯帝,第一想起的就是他亡国之君的身份,但客观点说,明帝国的灭亡,崇祯帝还真贡献不大,毕竟他是一个藩王入主大宝,他接手明帝国之时,明帝国早就千疮百孔,外有女真蒙古虎视眈眈,内有阉党祸乱,明帝国大厦将倾就在一瞬间。因为崇祯帝的辛勤与努力,明帝国愣是在他手中又存续了十几年,当然不管崇祯帝如何努力,他改变不了明帝国的命运,最后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京城。崇祯帝无言面对明朝历代帝王,于是他在煤山自缢,最终完成了君王死社稷的豪言,也保留了他作为帝王,最后一点尊严。

忠仆

而王承恩就是始终跟随崇祯帝之人,不管崇祯帝是藩王之时,还是亡国之君,王承恩都忠心对他,尤其是在崇祯帝刚继位那会,王承恩时刻提醒着崇祯帝警惕宦官魏忠贤的奸计,并且帮助崇祯帝灭掉魏忠贤的宦官集团,之后更是多次为崇祯帝出谋划策,成为崇祯帝身边不能缺少之人,尽管王承恩也是个宦官,但他不像魏忠贤那般弄权。在京城即将攻破之时,王承恩还奋力在城楼上英勇地阻挡叛军,即便他知道为时已晚。但他还是拼死保卫崇祯帝的京城,保卫崇祯帝。

就算最后崇祯帝决定自缢殉国,王承恩也没有畏惧偷生,他侍奉崇祯帝自缢后,就毅然决然地自杀在崇祯帝的身旁。要说明朝历史上有本事的太监多了去了,但像王承恩这样忠心到愿意陪同主子一起赴黄泉的,他算头一个。所以他才能葬入明十三陵,在地下继续追随崇祯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7
此人叫做王承恩,是大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的贴身太监,在大明朝最后的时刻,闯贼的人马已经兵临城下,崇祯绝望的敲响大钟,企图把群臣召集起来商量最后的对策,但却无一人前来,身边只有王承恩陪伴左右,这个时候,李自成的先锋已经打入了紫禁城外城,为了顾忌皇家的脸面,崇祯帝绝望的砍杀了公主,并让后宫皇后及嫔妃自尽殉国,随后他跌跌撞撞的跑向皇城后面的煤山(今景山公园)在看到闯贼已突入内城的火把时,他把一丈白绫抛向一颗歪脖树,以长发覆面安然殉国!这时身边的王承恩也随即上吊追随崇祯而去。

后来,李自成从景山发现了这主仆二人的尸首,也大位震动,决定厚葬此二人,由于崇祯还没来得及修筑陵墓,他们把这位末代皇帝安葬于他一共嫔妃的墓中,为了成全这位忠义太监,李自成又命将王承恩埋葬于崇祯的思陵侧。至此,王承恩墓也成为大明皇陵中唯一一座太监墓。
第2个回答  2021-05-26
因为忠心耿耿,皇帝念在这个太监对自己的心真的是太忠诚了,所以才会允许他葬在陵墓当中,这也算是一种对他的恩情吧。
第3个回答  2021-05-26
因为有贡献。太监做了一些事,让别人看中他。
第4个回答  2021-05-26
这个太监是王承恩。我认为明十三陵中会有一座太监的陵墓,是因为王承恩忠义护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