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的人物特点

分析这篇古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1、烛之武:

志士,深明大义,长期未被重用,却仍然愿意舍身救国,以国家利益为重。

勇士,义无返顾出使秦师,两军交战,这一去有可能生死未卜。他仍坚定的去了。

辩士,机智善辩,身处秦营,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善于抓住对方的性格弱点,一字未提郑国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

2、佚之狐:伯乐,为人诚恳,无嫉妒之心,善于发现人才,以国家为重。

3、郑伯:不善于用人,但虚心纳柬,勇于改正错误,是一个好国君。

扩展资料:

作品背景: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2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结果楚国大败,晋国的霸业完成。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

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分析当时的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动秦国退兵。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也被迫撤离了郑国。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烛之武退秦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烛之武:1.志士 深明大义,长期未被重用,却仍然愿意舍身救国,以国家利益为重.
2.勇士 义无返顾出使秦师,两军交战,这一去有可能生死未卜,他仍坚定的去了.
3.辩士 机智善辩,身处秦营,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善于抓住对方的性格弱点.一字未提郑国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
佚之狐:伯乐.为人诚恳,无嫉妒之心,善于发现人才,以国家为重.
郑伯:不善于用人,但虚心纳柬,勇于改正错误,是一个好国君.
秦伯:有猜忌之心,以利益为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0-03
烛之武有勇有谋的爱国义士.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是伯乐.郑伯是一个有着清醒头脑的,理智的军事家.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272143.html?si=1

第3个回答  2020-06-23
烛之武有勇有谋的爱国义士
第4个回答  2019-09-20
我不知道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