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超人》主要讲了什么

急啊!!!

《超人》讲述了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何彬在开始的时候对一切都很排斥,拒绝交际,后来,由于深夜被一阵凄惨的呻吟声所困扰,他出钱给病人看病,最后被病人的行为感化,从此改变了人生看法的故事。

内容简介:

何彬办完公就回住处看书,几乎与公事以外的人没有交际,也什么都不爱。房东程姥姥送饭给他时,他偶尔也说几句话:“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人和人,和宇宙,和万物的聚合,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与其互相牵连,不如互相遗弃;而且尼采说得好,爱和怜悯都是恶。”

夜里,他因楼下禄儿凄惨的呻吟而无法入睡,于是,就回想幼年时的事,如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等。几天后,他得知禄儿是因摔坏了腿而呻吟的,就拿出钱来请大夫给他治病。禄儿腿好后向他道谢,他冷冰冰的不加理睬。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五四”落潮期,许多青年从乐观救世急遽地变为悲观恨世,从悲观恨世再跌入厌世自戕的灭顶之灾。

以写“问题小说"著称的冰心熟谙这些青年的思想脉搏,作为一位有“文学家责任感”的作家,冰心对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非常敏感,在北京这个“寂寞荒凉的古战场”上,她的责任在于唤起这类青年的"“新的活力”。《超人》及其主人公何彬的创造,就基于这一目的。

人物介绍

何彬

何彬是“五四”落潮之后信仰出现了严重危机的青年的一个代表,颇具虚无主义色彩。他是一位信奉尼采哲学的超人,他将爱和怜悯都看作恶德,以超人式的冷漠和高傲来看待人世。

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他不但是和人没有交际,凡带一点生气的东西, 他都不爱,屋里连一朵花,一根草,都没有,冷阴阴的如同山洞一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超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0
  冰心的《超人》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何彬在开始的时候对一切都很排斥,拒绝交际,后来由于深夜被一阵惨淡的呻吟所困扰,出钱给他看病,最后被病人即小朋友禄儿的行为感化,从此改变了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的故事。《超人》是冰心五四时期写的暴露社会黑暗,探索人生道路的“问题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第2个回答  2008-10-04
超人》这篇小说的宗旨,有人说作者的意思,是想表示由否定(Verneinung)达到肯定(Bejahung)的一种经过,就是:�

否定 肯定�

这种经过,本可以由种种的路途达到,《超人》指示我们可以达到的方法,却是什么呢?有人说是爱的实现,那么,这种经过是:�

否定 爱的实现 肯定�

假使我们把《超人》依这种形式分解出来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各部分的表现工夫还没有做到,作者的观察不仅没有深入,反有被客观的现象蒙蔽了的样子。�

譬如写何彬的否定的时候,作者的描写只是一些客观的可见的现象,主观的心的现象,少有提起。这确是表现上的一个缺陷。并且开首第一句就说:“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

后面又说他面色冷然,好像作者真的想把何彬写到极端否定的样子,这是很不对的。近代人

的精神上的痛苦,不在于把一切都否定了,而在于只是怀疑与苦闷,什么也不能肯定。否定

是负号的肯定,近代人若能真的否定起来,倒也可以减少多少痛苦,可是近代人之不能否定,正犹如他之不能肯定。真的,近代人只是怀疑,只是苦闷,苦的是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何彬对程姥姥所说的话,很显出了他的怀疑,只是不甚深刻,也没有把他内在的苦闷写出来,看去时只越发增加了他的冷度。我在这地方觉得作者的观察不深,不出客观的现象以外,反被客观的现象瞒过了。并且由极端的否定转入肯定,不是经过一种媒介(Medium)所能办到的。这样的由这边转到那边,必先有他的可能性(Possibility),就是要先到一个可以左可以右的一个零点(Zero Point),这样的零点,就是近代人的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的怀疑与苦闷的状态。由零点进而肯定,不可不有一种媒介,由否定达到零点,也不可不有另一种媒介,所以把否定到肯定的全经过写出来的时候,就是:�

否定 媒介甲 零点 媒介乙 肯定�

换一句话说明出来的时候,就是由否定达到肯定,不可不先由媒介甲的作用由否定离开,达到可左可右的零点,然后再由媒介乙的作用,离开零点,直达肯定。所以像《超人》那样把主人公写到极端否定,不仅理论上说不过来,还使结构上生了一层缺陷。凡我们对于一个现象,不应当只就他的表面观察,应当把藏在表面下深处的实在看出来,才能够不为客观的现象所蒙蔽了。何彬这样的人,就《超人》的后半看起来,确是易于感动人的,他的泪珠好像不时充满了他的双眼。若像《超人》这样写出来,那就不过是一个神经质的感伤主义者(Sen

timentalist)了。所以《超人》若真是想表现达到肯定的经过,就还当把怀疑与苦闷的热与

力写出来,不要把他们看脱了,更不要说那些冷心肠的话。《小说月报》上的一个批评家很称赞这个冷字,说“是作者苦心用力写的,十分伤心,包含着许多眼泪,读完这篇东西,细

想这个冷字而不哭,那真是全没心肝的人”。这种旧式的、不讲道理的、狂热的批评,不仅于文艺批评没有丝毫的益处,反易使人把文艺批评误解了。为文艺批评的人,应当还要冷静一点,应当还要严肃一点,应当深就全体的效能与艺术观察——用冷静严肃的态度观察,也用冷静严肃的态度表现出来才好。�

又如写爱的实现的时候,用了一场梦境,这自然是很经济的写法;但这场梦境偏插在“至人无梦”以后,这确是自己无故把“三夜的往事”筑起来了的效能,削成强弩之末了。那梦境前的“睡下的时候,他觉得热极了”,虽然即刻用“累了两天了,起居上自然有些反常”之类的女性特有的逻辑(Logic)来注解,却也掩不了勉强的痕迹。禄儿的那封信,有人说是太不近现实,本来我们现在的社会程度太低,他们表现自己的能力太薄弱,原不仅一个无知识的禄儿是这个样子,就是我们现在的上流阶级以及知识阶级,我们都不能在他们的言论中,

表现我们所要表现的思想与情绪,不过关于这一点,我却不仅不说作者不好,因为时常感觉

同样的苦处,我反不禁要表示同情于作者。我想可以在这里警告我们的青年作家,不要再想

在现在的一般人的言论里面,织入高深的思想,我们暂时不能不丢了这条路,我们以后只能

在干燥浅薄的言行的全部之中,取曲径把我们的思想徐徐地暗示。既要顾及实情,又要不堕

入浅近的自然派的描写,除此之外恐怕也没有他法,这固然是很难的事情,不过我想也并不

是不可能的事。�

最后作者写何彬肯定的时候,我觉得热有余而力实不足。本来最初写得那般冰冷,接着又勉强安排了一回梦境,又使禄儿写了一封很勉强的信,这全体的效能已经是很勉强的了;而作者写何彬肯定的时候,又只用了他一封感伤的(Sentimental)信,与满面的泪痕,他的举止,却仍没有摆脱最初的灰色与冷度;我们由他的肯定,丝毫都看不出肯定的动力的效果,所以这全经过倒像微风偶过,在水面上吹起了一层涟漪,不久又仍归寂静了。真的肯定应当在本人的一生中,涌起永难消灭的一回激荡,而以余力深深地给一种不可磨灭的印象于读者的心里。关于这地方,冰心是疏忽了一点的了。有人说看了何彬的信,就觉得非哭不可,但这是这封信的感伤(Sentimentalism)的成功,不能扯到全体的效能上去。小说家最大的努力,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4007511.html?fr=qrl&fr2=query

第3个回答  2008-10-04
超出常人的人

指爱父爱母的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10-04
非常孝顺父母的一个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