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我丈夫今年34岁,2002年(28岁)他因肺栓赛住院,经RTPA融栓后出院,今年9月29日,他右下肢感觉麻木、酸痛且肿胀,到医院检查发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多点性的),而且肺动脉合左下肢动脉(已钙化)都有陈旧性血栓。医院做了一次免疫系统全面检查,竟没有查出原因。我现在急需血栓成因和治疗方法。
注:他的凝血时间特别短,二聚体含量为5600。

19世纪中期(1946~1956),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与实验观察,不仅使各因素有了具体内容,而且可用检测方法予以证实。
1.静脉血流滞缓
引起血液淤滞的原因很多,如长时间的制动、因病卧床、久坐、静脉曲张等。手术患者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静脉壁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3.血液高凝状态
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先天性高凝状态原因有血栓抑制剂的缺乏、血纤维蛋白原的异常、纤维蛋白溶解异常等,后天性高凝状态原因有创伤、休克、手术、肿瘤、长期使用雌激素、怀孕等。各种大型手术后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晚期癌肿如肺癌、胰腺癌,其他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当癌细胞破坏组织同时,常释放许多物质,如粘蛋白凝血活素等,某些酶的活性增高,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水平,从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综合上述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为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例如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高,即是综合因素所致。产后子宫内胎盘剥离能在短期内迅速止血,不致发生产后大出血,与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密切关系。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最高峰,其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1000倍。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也大量增加,致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后再加卧床休息,使下肢血流滞缓,从而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倾向。单纯血流滞缓不足以产生本病,有时伴有血管壁的损伤,如直接损伤、慢性疾病或远处组织损伤,产生白细胞趋向性因子,使白细胞移向血管壁。同样,内皮细胞层出现裂隙,基底膜的内膜下胶原的显露,均可使血小板移向血管内膜,导致凝集过程的发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4
1。静脉血流滞缓 长时间绝对卧床,缺乏下肢肌对静脉的挤压作用使血流滞缓;血流滞缓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比目鱼肌静脉窦是血栓形成发生的起始部位。2/3人群的左镕静脉被右骸总动脉跨越压迫,后方又受第3腰椎椎体挤压而血流不畅,容易发生血栓,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左侧多见。
大约25%人群的髂外静脉有瓣膜,甚至先天性膜状闭塞,更容易血栓形成。
  2。静脉壁损伤 常见的损伤因素:①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镕液和高渗溶液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②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和盆腔手术常可损伤始总静脉或其属支,均可并发骸股静脉血栓形成。
3。血液高凝状态 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最常见原因。术中和术后因组织损伤引起血小板教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镕酶和纤维蛋白镕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增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强血液凝固性。
第2个回答  2022-06-0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具体原因,不是十分清楚,但是有三个公认的三大原因:
第一、静脉内膜损伤,静脉内膜具有良好的抗凝和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的功能,完整的静脉内膜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前提,但是当静脉壁因外伤或者手术而造成内膜损伤,内膜下的胶原显露,导致了血小板的黏附,并进一步发生聚集和释放反应,从而导致了血小板血栓的形成;
第二、血流缓慢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要因素,单一的静脉淤血常不致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流淤滞增加了激活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与静脉壁接触的时间,容易引起血栓形成;
第三、近些年来得到医生日益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就是血液高凝状态在血栓中的作用,人体三大抗凝机制为抗凝血酶Ⅲ、蛋白质C和纤溶系统,当这三大抗凝机制受到影响时,就会导致血液高凝状态,从而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第3个回答  2019-01-11
引起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血液黏稠问题。血液流得慢并不一定会形成血栓,但如果同时伴有血液黏稠,发生血栓的几率会大大提高。一般来讲,体重过重和高血脂、高尿酸、糖尿病患者及正在服用避孕药的妇女,患“血栓症”的概率会高一些,应特别注意血栓的预防。

值得注意的是,医学上还有一部分称为“易栓症”的人群,往往存在一些预先未知的先天性因素或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血液异常高凝而特别容易形成血栓,常常在青壮年时期发病,因血栓发生猝死的病例中有不少属于这类病人。
专家表示:一旦怀疑下肢静脉血栓,应避免按摩理疗,以免引起血栓脱落或诱发肌肉内出血,为进一步治疗增加障碍。正确的做法是卧床休息,并抬高下肢,再到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抗栓治疗。
第4个回答  2020-06-12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小腿深静脉是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但有时常被漏诊常见的症状,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不明显Homans征可阳性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2.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少数股静脉血栓也可单独存在体征为在内收肌管部位,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患肢静脉压较健侧升高2~3倍,Homans征阳性或阴性。
3.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有时原发于髂股静脉或髂静脉产后妇女骨盆骨折盆腔手术和晚期癌肿病人易发生病变。发生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较右侧多2~3倍,这可能是由于左侧髂总静脉的行径较长,部分左髂部总静脉腔受右髂总动脉压迫的缘故。偶尔也可能由于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存在先天性网状畸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