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翻译

如题所述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意思是: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出处:《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节选:“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翻译:(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

看不见整车的柴火,是不用视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扩展资料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桓晋文之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您好!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翻译

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3415996.html?fr=qr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0-01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翻译:(既然)这样,那么(他)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他)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由此看来),老百姓没有被安抚,是(您)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参考资料: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7100303108.html

第3个回答  2008-10-01
见 是被动标志;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
百姓不受保护,因为(君主)不施恩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