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例子

得道者多助一个例子
失道者寡助一个例子
分别是100——200字
非常感谢了

〖解释〗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示例〗彼以武力为后盾,我以公理为前驱,~。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一回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6)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7)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8)之;多助之至,天 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9)不战,战必胜 矣。”
【解析】

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对的意思。这段话是说,对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对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要么不战,一战必胜。

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那么,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关爱和保护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来,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史实和现代事例】

1.周武王姬发伐商纣
2.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3.元末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4.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中美英等抗战国得道多助
5.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9
.周武王姬发伐商纣
2.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3.元末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4.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中美英等抗战国得道多助
5.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
第2个回答  2008-10-19
很简单,在生活中就有很多!在学校里,十分有好的同学遇到困难就有许多人帮助他,而经常闹别扭的同学遇到困难自然没人帮助他
第3个回答  2013-03-03
例1 二战初期,法西斯横扫欧洲大陆,涂炭生灵。欧洲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
例2 八年抗日战争,日寇践踏我国土,山河破碎。国共两党合作,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弱胜强, 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
1、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
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
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和吴广得道多助。
4、隋末隋炀帝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5、瓦岗军首领失道寡助,英雄豪杰纷纷投靠得道多助的李渊(唐)。
6、元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7、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