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是什么啊?!

一、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直接原因

1、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2、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3、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

5、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二、教训

戊戌变法教训是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的。

扩展资料

一、介绍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二、后世影响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政治经济

1、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慈禧以惨痛教训。签订《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其内容有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办工厂;改革法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

2、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戊戌维新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

思想文化

1、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戊戌维新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发展起来了。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戊戌维新失败后,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学说被译介到中国,中国的思想界更为活跃。

2、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三、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1 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的斗争勇气,采取改良途径,发展资本主义
2 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3 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又寄予幻想
4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终于失败
(主要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曲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5-26
首先是变法自身的局限,首先他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他对帝国主义仍存幻想,最后他惧怕广大人民群众,由于自生力量不足无法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分子的强大力量较量,最后惨淡收场
第3个回答  2005-11-20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把希望放在了没有实权的皇帝上,脱离了群众。
教训是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
第4个回答  2005-11-20
看看初中的历史书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