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皇帝”梁武帝为何饿死于僧寺

如题所述

梁武帝的一生都是带有神奇色彩的,他亲政爱民,喜爱佛法,乐善好施,这样的人用现在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老好人,但是最后却沦落到饿死的地步,有不少人会疑惑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暂且不说梁武帝在成为皇帝之前的人生,我们先说说他成为皇帝之后的生活,梁武帝即便是在自己成为皇帝之后,仍旧对自己十分严格,他崇尚佛法,不喜爱奢侈,喜欢节俭,同一件衣服他更是能够穿上很多年才换,他向来吃素不吃荤。由于他十分喜爱佛法,成为皇帝之后他隔三差五的就会去寺庙礼佛,这样的人如果是一个和尚无疑是合格的,但是作为一个帝王,无论怎样看都于理不合,在外人看来好像对于佛教入了魔,至于他为什么会这么喜爱佛法,我们并不知道。

梁武帝信奉佛法,认为什么都要往仁爱的一方面去想,所以即便是有人犯了杀头的大罪,最后也只是给予小小的警告,这也就导致了朝纲慌乱,他这一生做的最错的决定就是接纳侯景这个小人。

萧渊明是梁武帝的侄子,在梁武帝的儿子没出世之前,他还是太子,但是由于梁武的的儿子出生,萧渊明不得不被封为王,从一个未来皇帝变成了诸侯,萧渊明肯定不同意,再加上侯景这个小人的唆使,他决定谋反。当夜军队将城墙包围的水泄不通,在城台中的梁武帝看着这一切,明白大势已去。梁武帝被软禁在城台之中。当时的梁武帝已经是一个迟暮老人,没有人来解救他,也没有人给他送吃的,就这样梁武帝活活的饿死在皇宫中。而那个一心以为自己能够成为皇帝的萧渊明最终也没有达成所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南朝佛教的兴盛。南北朝时,佛教大盛,南朝梁武帝萧衍是位吃斋信佛、极力倡导发展佛教的皇帝,他曾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当和尚。所谓舍身,一是舍资财,即把自己的所有身资服用,舍给寺庙。还有一种是舍自身,就是自愿加入寺庙为众僧服役。梁武帝于公元527年、529年、547年三次舍身。舍身第一次是4天,最后一次长达37天。而每一次都是朝廷用重金将其赎回。寺庙因他又获得了可观的收入。他在位时,佛教在梁朝盛极一时,光当时的建康城内外就有佛寺500多所,僧尼10万余人。公元504年,他亲自率领僧俗2万人在重云殿的重云阁,撰写了《舍道事佛文》。  梁武帝一心崇佛,荒废了朝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梁武帝早年无子,过继侄儿萧正德为嗣子做太子,后来梁武帝生了个儿子,取名萧统,随即被立为太子,而侄子萧正德被改封为西丰侯。这让萧正德心里愤愤不满。正在此时,东魏大将侯景因与政敌高欢不合,转投了梁朝,梁武帝封他为河南王。侯景为人阴险奸诈,他看到皇族矛盾重重,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勾结萧正德起兵发动政变,答应事成之后让萧正德做皇帝。最后叛军攻进了建康城,困住了宫城,后又引武湖水去漫宫城。梁武帝这位和尚皇帝被困在宫里。一筹莫展,也没有人去过问他,这位皇帝最后竟被活活饿死在宫里,无独有偶,《中华野史镜鉴》上也曾记载: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三月,侯景攻下宫城。萧衍饮食断绝,口中苦涩,连呼:蜜!蜜!最后饿死于净居殿,时年86岁,萧正德最终也没做成皇帝,事成后就被侯景杀死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