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在古时候是干什么用的?

如题所述

用途:举行重大活动,如颁发诏令、新皇帝登基、大婚等。

天安门在明、清两朝是皇帝颁发诏令之地,称为“金凤颁诏”,遇有新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庆典活动和皇帝父母进宫,都要启用天安门。

只有每年祭天、祭地、祭五谷时,才由此门出入。此外,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秋审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同时,还是“金殿传胪”的场所。

扩展资料

天安门名称由来

1、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命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

2、明天顺元年(1456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焚毁。明成化元年(1465年),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由蒯祥设计并领衔重建了承天门。由牌坊式改建成宫殿式,也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

3、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承天门再次被毁。次年再次重修承天门。

4、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在原址废墟上大规模改建,并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安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8

天安门在明、清两朝是皇帝颁发诏令之地。

天安门城楼是古代建筑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凝聚了中国上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集中体现了他们高超的建筑水平和艺术表现力。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以后,天安门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它还是新中国的象征,也成为了世界和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扩展资料:

主要景点:

1、金水桥:金水桥建于明永乐年间。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桥面略拱,桥身如虹,构成绮丽的曲线美,中间最突出的一座雕着蟠龙柱头的桥面叫“御路桥”;左右两座雕有荷花柱头的桥面叫“王公桥”;最靠边的普通浮雕石桥叫“公生桥”。 金水桥还表示“万方来朝”之意。

2、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广场。

3、华表:明永乐年间建造,华表是天安门的一个重要标志。华表原来并不在现在的位置。新中国成立后,为方便游行队伍和交通的便利,后把华表移至金水河岸边并列摆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安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8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在明、清两朝是皇帝颁发诏令之地。称为“金凤颁诏”,遇有新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庆典活动和皇帝父母进宫,都要启用天安门。只有每年祭天、祭地、祭五谷时,才由此门出入。

此外,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秋审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同时,还是“金殿传胪”的场所。

扩展资料:

天安门毛泽东像背后的秘密。

天安门毛主席像迎来了每年一次的“更新”。最新绘制而成的毛主席像将和粉刷一新的天安门城楼一起,迎接即将来临的第65个国庆节。

2014年9月28日凌晨,重型吊车从天安门城楼缓缓驶出,运载着崭新画像的货车跟随其后。几名工作人员将悬挂了一年的旧画像摘下,用吊车吊走。

一会儿,吊车挂钩又吊起新画像,向天安门城楼的中央靠近,并由工作人员完成固定。大约一小时后,毛主席新画像稳稳固定在天安门城楼上,更换工作完成。不少游人用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这个画面。

天安门城楼悬挂的毛主席像每年更换一次,已经持续了48年。在1966年8月以前,每逢重大节假日,天安门城楼上才悬挂毛主席画像。1966年8月以后,经中央决定,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天天悬挂,每年国庆节前要更换一幅新的。

从1949年至今65年里,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的版本经历过“8次更迭”。现在这幅画像依据毛主席第四张标准像绘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天安门

人民网-天安门毛泽东像背后的秘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天安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明请两代就是皇宫的正门。
以前新帝登基和皇后册封都会在这里宣旨,也是皇帝召贤纳士的地方,还有皇帝祭祖去太庙和打仗的必经之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6-10-06
古时候,明请2代那就是皇宫的入口,正门,在以前是干什么的实在不知道啊!历史也没记载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