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读书你莫做官”出自哪里

呵呵,谢谢你,我就是想看看这里有多少戏迷,我提的这个问题多久会有人回答。今天听孟老板和王蓉蓉老板,倪茂才老板的秦香莲,忽然就想来问问,看有没有人知道。
这样吧,你的答案我会确认,这一百分送给你,不过如果你知道这句是出自哪一折的话,我会加分,呵呵

  “千万读书你莫做官” 出自于戏曲《铡美案》。

  “千万读书你莫做官。”本是一句戏辞,其上下句为“教子南学把书念,千万读书你莫做官。”出自于戏曲《铡美案》(秦香莲)中包拯的一句唱。其剧情大意为:宋时湖广荆襄人士陈世美赴京赶考,得中榜首状元,遂背弃妻子儿女被招为驸马。其发妻秦香莲在家送终父母双亲后,携儿带女历经千辛赴京城汴京寻夫。而追求名利地位的陈世美却决情不认,为掩盖罪责起了杀心,甚至命家将韩琪对秦香莲及其儿女进行追杀,后韩琪舍生取义。大宋朝龙图阁大学士、开封府尹包拯在受理秦香莲的诉案后秉公执法,令人怒铡驸马。而在驸马爷无耻抵赖,国太与皇姑等人的百般刁难干涉下,刚正清廉的包拯面对权势左右为难,在叹息官场黑暗之余,无奈之下萌生了对皇权让步之意,即令随从王朝取出俸禄三百两纹银,想息依此事宁人,抹抹稀泥过关,用现在的话讲叫“花钱买安定“。包拯深情地对秦香莲唱道:“这是纹银三百两,拿回家去度饥寒。教子南学把书念,千万读书你莫做官。”,继而又转向秦香莲的一双儿女冬哥和春妹唱道:“你爹爹倒把高官做,害得你一家不团圆……。”包拯的本意也就是用钱给予秦香莲一些补偿,就算把事儿了了。三百两可不是小数目,包拯是清官,这三百两纹银当然是他自己出的,而且嘱咐秦香莲的儿女春哥与冬妹回去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成了可别做官。殊不知,秦香莲却极不领情,无可奈何地手捧银子哀怨唱道:“香莲下堂泪不干,三百两银子把丈夫卖,从今后屈死也不喊冤。人说包公是铁面,却原来官官相护有牵连……。”
  按一些现代人的想法,设身处地为包拯想想,面对国太、公主、驸马等人组成的强大联合皇权联盟,他心灰意冷地萌生了退隐之心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在秦香莲的激将之下,最后包拯还是鼓起了斗争的勇气,冒着被罢官、丢命的危险严明法纪,以除恶务尽的胆识,怒铡了陈世美。
  封建制度下的为官者必是十官九贪,且多数为官不仁。身居其中的包拯对此心知肚明,所以清正廉洁的包拯才由衷地向秦香莲吐出“教子读书莫做官”这句告诫真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24
中国比较早的反对学者从政的,大宋朝的龙图阁大学士、开封府尹包老黑要算一个。他在劝秦香莲撤诉的时候,对其儿女这样说:“千万读书你莫做官”。包大人这句话,可算得是对官场的众多原本的学者型人物的一声当头棒喝。
“要搞科研就不要当官,要当官就不要搞科研,当了官就要好好为科研工作者服务,既想当官又想搞科研肯定什么都做不好。”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对科研人员热衷做官的现象进行了批评。

其实我看周老也就是说说而已。黎叔在《天下无贼》中教导我们——21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人才!每当人事部门发现一个人才,当然都是首先想到往政界输送,先干个研究所所长助理,还有点半科研半仕途的味道;然后就跳进了市政府或者市委了。从此,学界少一人才,官场多一庸官。

韩剧《大长今》有个地方我一直没看明白,长今原来以医术名世,朝鲜国王也因此力排众议,一直提拔她做到正三品堂上官。可是在那之后,我发现长今就没有“神奇大夫”的本事了。

不少青年科学家热衷于当官,这和当官之后,可以得到更多的科研资源有关系,而他们做官之后,原来的理想还在否,那就只有问问他们自己了。

青年科学家是否应该担任行政职务,我们很难有绝对的答案,正如有人评论的那样:“科学家当官,害了他们;当不上官又没有话语权。”但是,至少有一点科学家们应该心知肚明,那就是:如果取得官职后被日常事务所累,很难集中精力搞科研,那就太可惜了。

参考资料:http://news.sina.com.cn/c/2005-10-26/17428123752.shtml

第2个回答  2015-10-09
包拯《铡美案》!!!
第3个回答  2010-01-23
京剧 铡美案
第4个回答  2010-01-24
在某个地方的新华书店历史部就会有这本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