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为什么赏赐三眼花翎很慎重

如题所述

因为三眼花翎在花翎中地位是最为尊贵的。

清朝初期只有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才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

清朝爵位中最为显贵的亲王、郡王、贝勒,按清初的规定是不戴花翎的,但乾隆年间,许多人以兼任内大臣等职务为由乞翎,因此之后亲王、郡王、贝勒开始佩戴三眼花翎。

而在清代勋臣中,即便是功勋卓著或恩宠有加者,也仅仅能够得到皇上赏赐的双眼花翎。

扩展资料:

翎子分为花翎(孔雀翎)、蓝翎(羽制成)、染蓝翎(蓝靛染天鹅毛)。以花翎为贵。

其中花翎又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三眼最贵。佩带翎子,有例戴和赐戴之分。

除上述三眼花翎外。

有资格享戴二眼花翎的,是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即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

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的,为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顶戴花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7

因为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

清朝爵位中最为显贵的亲王、郡王、贝勒,按清初的规定是不戴花翎的,但乾隆年间,许多人以兼任内大臣等职务为由乞翎,因此之后亲王、郡王、贝勒开始佩戴三眼花翎。后来乾隆帝下明诏,不但上述亲贵大臣可以戴用,如有显赫军功者也可以戴用。

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清朝自乾隆开始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

扩展资料:

顶戴,就是官员戴的帽顶。从色泽上分:一、二品都是红色的,三、四品都是蓝色的,五、六品都是白色的,七品以下为金色。在同色中,各品的顶戴又有区别:一、二品有纯红和杂红之分,三、四品有亮蓝和暗蓝之分。进士、举人、贡生都戴金顶,生员、监生则戴银顶。

“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一般是赏给有功的人或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翎分蓝翎和花翎两种。

花翎是孔雀翎,它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五品以上赏给单眼花翎,双眼花翎赏给级别较高的官员,三眼花翎则是赏给亲王、贝勒等皇族和有特殊功勋的大臣。六品以下的官员只赏给蓝翎。

蓝翎为鹖鸟羽毛所做,无眼,赐予六品以下以及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也可以赏赐给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鹖鸟生性好勇斗狠至死不怯,武士冠上插鹖翎显示英勇,倒也贴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花翎(清朝贵族冠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11-06
就像明朝赐的尚方宝剑一样。。整个清朝只有七人被赐予三眼花翎
第3个回答  2018-08-18
我好像看电视上明珠也被赏的有三眼花翎的吧?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1
花翎和朝珠一样,是一种身份品级的象征,不能随意佩戴的。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可以佩戴花翎,花翎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在清朝,一般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才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所以清帝赏赐三眼花翎是非常慎重的,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这在当时是千古犹荣的恩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