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过年的日记要求500字

大家帮一下忙寒假作业多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在鞭炮声过后,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还是吃早餐吧,待会儿出去玩一玩!
吃过饭后,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的东西: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玩的东西。
在其它地方,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手枪、跳绳,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了。最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了,今天可是生意兴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哟!

二: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三: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童谣又响起来了,我们记着春节前的约定:过年去照相。
吃着津津有味的点心,漫步来到丽都照相馆,好幸庆!它仍然开着门。我们行动起来,个个穿着喜庆的红色上衣,拿着鲜红的鲜花,咔嚓咔嚓照了许多张相。哇,不错!这个姿势摆得好!传来了摄影师的赞许声。的确,不是吹牛,莉莉这个姿势摆得确实妙极了,真是个靓女!瞧,第二个又上场了,只见屁股一扭,右手放在后脑勺上,左手还向我们摆了个boss相呢!紧接着第三个,第四个,好像你争我赶,互不相让,真是其乐融融啊!
这回比他们几个还更刺激呢?
只见华民男扮女装,弄了个满堂大笑,笑声不断,还走着猫步,扭着秧歌出来了。还蹦出一句洋文:“Happy new year!”又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我也不甘落后,穿着一身婚纱走出来,结果她们惊呆了,短暂静默后,突然大笑起来,都笑得前俯后仰。但我强忍住不笑,摆了几个自认为很酷的姿势。哈!看到她们的目光,也都带着羡慕!当然,这时我还真有点不好意思,红着脸,一溜烟跑进了换衣间。
听,他们还在笑呢!哎,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为什么我要穿婚纱呢?
哇,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还沉浸在刚才的美好回忆中。边走边说,讲的人口若悬河,听的人津津有味,看的人糊里糊涂。真是不知我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想到这,我们又嘻嘻哈哈笑个不停。
笑得是那样灿烂,那样醉人,留下一路的笑声……

四:
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春节的这一天。我们有得玩啰!新又到了,往事如风,把我以前的记忆全部都带走了,这一年又开始了我的新生活。
“新年到,新年到,我们大家放鞭炮……”这是我们自己唱的,你看,多愉快的春节啊!家家户户都是红通通的一片,贴对联,挂灯笼,包饺子,一家人忙都忙不过来。
吃完年夜饭,我拉着妹妹的手,一口气跑到街上,“好美啊!”我不禁发出赞叹。街上气势非凡,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我们到街上东游西逛。啥?耍狮灯的来了!你看,狮头左摆右扭,看上去非常凶,可当它钻来钻去的时候,我又有点担心,万一摔下来了怎么办啊!后来又想了想,那么聪明的狮子怎么会呢!于是我又继续静下心来看灯。人太多了,只好跳起来看。
“姐姐,姐姐!花灯又来了啰!看花灯哟!我们去那边看吧!”妹妹大喊了起来。“花灯?花灯!我终于看到你了。”原以为现在的灯越来越少了,今年也许看不到花灯了。这太让我喜出望外了!我高兴地回应:“Let’s go!”妹妹听我说了句洋文,似懂非懂,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被我顺手一拉,看花灯去了。
五颜六色的花灯,真是太美了。那花灯在男男女女的手中变化着花样,一下子就排出四个大字:“新春快乐,”一下子又是“拜新年。”我也记不清还排了多少个字,反正只记得当时锣鼓喧天,悠扬的锁呐笛子声送入耳膜。更别提还有那些男男女女的宛转歌喉了,“正月里来,是新年啰……”那声音悦耳动听,婀娜多姿的舞蹈看得人们眼花缭乱。我们尽情地欣赏着,胜似梦境之迷离,下面还有许多节目,那个大花脸丑角不时惹得人们开怀大笑。
真是处处欢声笑语。
夜深了,街上的人渐渐少了,尽管如此,我还是舍不得离开,妹妹拉着我,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父母早就睡下了,他们被春节的喜气带入了甜美的梦乡……
我跟妹妹在床上说着今天的看灯的趣事,迷迷糊糊才进入了梦境。

五:
快过年了,大家走街串巷,忙着办年货。
街上货物琳琅满目,购物者是多之又多,你看,一些女士们正在商店选购“新年礼服”呢,周围围着一群可爱的“小天使”,笑嘻嘻地吵着闹着要买新衣服、新玩具。这些妈妈被吵得没办法,只好放下手中已看好的衣物,先带“宝贝们”一阵狂购后,再来为自己添置。
“对不起,不好意思,把你的衣服弄脏了。”这时突然传来一句道歉。怎么回事?原来一位大伯刚买完鱼出来,不小心将正在购买年画的几位小姑娘的衣服弄脏了。“没关系!”小姑娘笑嘻嘻地拿着刚选好的年画又走进了另一家商店。这位大伯也笑哈哈地走了。
“哈哈哈……”那边又传来了一阵阵笑声……

除夕之夜

“嗤,嗤,嗤——”的几声,天空盛开了几朵鲜花,五彩缤纷,原来是几位小朋友在放烟花。又是几声清脆的爆裂声,漆黑的天空顿时变得一片通明,原本墨一般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明亮的彩灯照耀得清晰可见,远处的群山也依稀可辨。随着鲜花的盛开,顿时传来一阵惊喜的欢呼声。小河之畔,时而隐现一张张仰望天空的笑脸。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漫延。
一家人围着大圆桌,吃着热气腾腾的团圆饭,看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等待着新年的到来。

走亲访友

“恭喜发财!”一阵阵问候传入耳中,原来是路上走亲访友的熟人互致问候。而伙伴们则是跑东家串西家,“跟你拜个年!”手中的钞票也多了起来,甚至手中还会赚得一大把香烟。而这大多是送给自己的老爸,有时也会试着抽一下,可咳嗽几声只好把它扔掉了。小姑娘们则在一起咬着嘴皮子悄声细语地说着什么。大人们在一起谈谈家常,老人们则在儿女们的陪伴下观看着TV节目,精彩的节目时而惹得老人们会心地笑个不停。

过新年,喜洋洋,家庭大团圆,每个人都春风满面,每个人都嘴角流油……

把上面的几篇作文综合一下,随便500字就出来了,希望能帮到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20
春节在中国,是极隆重的节日。每年的农历,年头年尾交替之时,便是徐夕。到了那一天,全家人围坐一屋,吃团圆饭,菜式极多,敞开肚子吃,也吃不完,留到明天初一,热热再吃,表示年年有余,富足吉庆的瑞照。

在古代,交通工具单调且少,除了乘马(车),行舟,剩下便是走路了。临近年尾,家书捎来,也响起归家的讯号。于是当大道的,便乘马穿林;临水而居的,迎风行舟;路高径险的,迈开双脚。那时走上几十里,也平常。既是几百里,也不罕有。真个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近一些,八十年代,当时汽车少,火车慢,飞机稀罕,私家车更是梦幻。人们把自已当成皮箱,包包,蛇皮袋往汽车上塞,火车上挤,占了过道,钻了椅底,站满卫生间内外。想想看,这么多人,风餐露宿,既劳身,又伤神,那滋味确实不好受。只为一个目的——和家人团聚——和家人团聚,守岁,祈盼,祝福,便是千百年来,春节真正的含义了。

在我的老家,临近年关,城里净了街,商铺及各户,纷纷白了新墙,除去房中旧杂,门前挂上灯笼,贴上春联,备好腊肉香肠,烟花爆竹诸物。其中当数小孩儿最开心。学校放了假,犹如出笼的鸟,到处去飞,活泼又乱跳。守岁那晚,向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祥话,便收到压岁钱。纸币是新票,越看越欢喜,存起来,或者买上心仪的小玩意,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件温馨的事儿。从初二开始,家里开始来亲戚。山中来的,鞋上兴许带着泥,进了屋,也不客气,大呼小叫,甚是热闹。来者必不手空,竹篮或者背笼里,装上自制烟熏鸡鸭,米花芝麻花生糖等物。有一种甜红苕丝,脆里带绵,特好吃。还有黄粑,糯米做了,竹壳包了,打开后,满屋生香,诱人胃腹,无法阻挡。也有父辈朋友,相互贺春,相约打牌,玩麻将,来点小赌增兴。若没有朋友登门,便和家里人玩,台上是输赢对手,台下才是父母兄弟,要当真,不许耍赖的。酒菜仍然摆在桌上,谁饿了去捞一口。水果点心放在身边,取起来也方便。孩子们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无论多晚,大人们也不干涉。比起平日,多了许多宽和。即是说几句,也是和颜声柔,倒不摆硬脸孔,更别说生气了。过年的日程,紧凑又充实,不是这家贺那家,就是那家贺他家。还得抽出空闲,去乡下扫墓。坟头摆上熟肉果品,插上几株香,坟上撒了纸钱,燃放一阵鞭炮。新的一年到了,为住在湿冷地下的亲人,捎去一份思念。这时屋前人后,李花白,桃花红,菜花也黄了,碰上阳光灿烂的天气,选了景致,留个影,再采得青回,祭祖也就成了愉悦的游春了。

初几日子,在乡下,也是恋人甜蜜的时候。那时候的恋人,很少有越雷池的,拉拉手,亲个嘴,也算“流氓”了。去女方家,扯上几尺布,带两瓶烧酒,两条烟,未来的老丈人和丈母娘,见了这么乖顺巧的未来女婿,自然满心欢喜。于是水田绕路,竹林坡前,青瓦屋内,饭桌上,今又佳节,气氛更是浓烈,仿佛已是自家人了。小伙子是要多喝几杯,能多喝酒,表明身体壮,能干活儿,只有肯干活儿,日子就像酒,越过越热乎,女儿将来也不会吃苦。遇有调皮的小舅,搞点小古怪,倘若做姐姐的不出面制止,这位未来的姐夫如果没有醉倒下,那才叫怪事呢。若在偏远的村落,青年男女们相约,借了油灯光,翻开污旧的歌本,唱唱歌,摆点风闻笑话,兴致也不错。有通了电的富裕人家,左邻右舍去了,看电视,听戏曲,一朵和谐的云,天然便成了。

初十三,龙灯进了城。(也有耍狮队)“龙人”多是县城附近农民,照过去的传统,他们到大户商社,公司机关单位下贴。下贴词不能说,要唱,如川剧一样,也是吉祥如意,龙腾马跃的内容。若对方收下贴,初十四和十五晚上,“龙”便登门了。龙是竹条骨架,纸包全身,全上了颜色。巨大的龙头,两根尖硬的角,暴露的龙眼,摆动的龙须,似如方生,最是抢眼。下面十几个壮汉,戴尖顶宽边竹帽儿,赤了上身,合力把龙舞起来。主家几人上去,提起长竹竿,挂了烟花鞭炮,在壮汉头上,身后炸响!顿时火花四溅,响声震耳,烟雾迷重,仿佛那龙经历百般怯难,锤成铮铮铁骨,威风十足的样子。那场面,那阵势,让观者惊心动魄!据说举龙的汉子,背上抹了猪油,虽然如此,也有受伤挨疼的,但终无大碍。完后主家定有烟酒钱物相酬。“龙人”收了致谢,奔往下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人们如潮般跟了去。此时全城像隙进雷阵火海之中,直到深夜,一条条“伤痕累累”的龙,到了开阔处,或者去了江边,打火点燃,成了一堆熊熊大火,烧了龙,抱月回了家,煮几碗汤圆,元宵节也去了。

如今的春节,有了一些新内容,城里与乡下,变化确实太大了。且不说外在的面貌,一些传统的风俗,已不时兴,有的见不到了。家人聚在一起,好像为了吃一顿饭,打一场麻将,有些疲惫的感觉。细细想来,时代不同了,观念有了大的变化,年味也就变了。过去因为穷,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衣,吃上丰盛的鱼肉,糖果各类美食。心情自然格外地舒畅。如今人们有钱了,天天都过年般潇洒,有道是,有钱天天过年嘛。

但是春节,毕竟是祖先让我们,在此段时日,人生难得有此闲,忘记烦恼,便抛了恨怨,欢笑起来了。

写在虎年的扉页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换了旧符”,即意味着辞旧迎新,从头再来。从头再来,就会着眼于未来,对未来给予满怀的期望和些许的期待,也许会有某种的不安和恐惧。
无论怎样,面对未来,总会有些激动和憧憬,希望未来的日子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事事随心。
现在,我们用牛的尾巴饱蘸深情的色彩,怀揣着一颗虔诚的心,把我们对虎年的期盼书写在虎年的扉页上。
站在牛年的岁尾遥望虎年的蓝天,希望那里是高远与湛蓝。湛蓝如水的天空就像我们的心情那般明净,那般柔和。偶有几朵白云飘过,悠悠的,将天空缠绵得生动而多情,那是我们的遐思和绮念。闲适的云,匆忙的云,飘逸的云,把我们对未来的憧憬抒写在蔚蓝的空中,寄给将要到来的虎年。
一群白鸽从渺远的天边飞来,像飘散在蓝天中的花絮,一会四下散开,一会集聚在一起,飘飘摇摇,翩翩然然;拍着洁白的翅膀,划出一道道优美的曲线,在蔚蓝的天空中谱写出一首首神秘的曲子;那悦耳的哨音从空中滑过,像一阵轻风从林中穿行,又如一阵花雨洒落幽蓝的湖面,平静的心海泛起无边的涟漪,一轮轮的由牛年波向虎年的岸边。
牛的蹄声渐渐远去,牧童那悠扬的笛声尚在耳边萦绕。笛声吹落了满天的星辰,也送走了一年的辛劳与疲惫。用虎年的希望擦拭遗落在牛年的惆怅和遗憾,让一颗疲倦的心在醍醐灌顶般的钟声里醒来,虎虎生威。
不奢求虎年里龙腾虎跃,只希望我们的亲人在虎年里幸福安康。老人们龙马精神,如虎添翼,在虎年里活出快乐,活出精神;儿女们如猛虎下山,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决不能前怕狼后怕虎,虎头蛇尾。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虎年里大展宏图。
我们如同老黄牛一般在牛年辛勤耕耘着,可是在牛年的岁尾却仍被人家狠狠宰了一刀。带着恐惧和不甘来到牛年的面前,用一颗虔诚的心来企盼,希望我们在牛年一切都好。只希望被扣掉的工资悉数回到自己的账上,希望国家有关部门不再无视教师们合理的诉求,希望不要把国家的事业变成个人的钱包,希望不要把教育这个百年大计视为儿戏,希望不要让一个半个蛀虫毁了万里长堤,希望不要因为极少数人的贪欲而冷落了百万教师的心。
希望虎年的校园里充满明媚的阳光,这阳光里不见一丝的阴霾,普照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在阳光下快乐工作和学习着;和煦的春风轻轻吹拂,如慈母的手掌轻抚婴儿的面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感受到春风的温情和爱意;细雨无声地润泽着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如同圣女播撒爱的种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感觉到那饥渴的心田有涓涓细流在滋润,共同沐浴在爱的雨露中,快乐生活和成长。
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细雨霏霏的校园,教师就是那五彩的笔,为学生们描绘出锦绣前程;教师就是海上的风,为学生们鼓起前进的帆;教师就是那双温柔的手,轻轻擦拭学生心头的尘埃。学生就是那空中的雄鹰,在广阔无垠的蓝天尽情翱翔;学生就是那苑囿里的花朵,在万紫千红的花圃嫣然绽放;学生就是碧波中的划船手,迎着风雨荡起双桨。
校园是净土,教师并不求神圣,甘愿平凡或者是平庸。只希望不再被“讥笑”,不再被损害。在平和的校园里传道授业解惑,平平静静地尽一份自己的职责。
虎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已听见猛虎下山所卷起的“虎虎”风声。将牛年的喜悦和悲伤,收获与失落折叠起来,珍藏在岁月的年轮里,叫它变黄,陈旧,积淀成人生的财富。在虎年来临之际,诚惶诚恐的把过去的遗憾与不安,把对未来祝愿和企盼,统统书写在牛年的扉页上,只愿在虎年一切如意,一切平安
第2个回答  2010-02-20
期盼过年
其实我和孩子们一样盼望着过年,只是不再像他们那样掰着指头细数还差几天才是正月初一了。过年可以有一个长长的假日,有足够的时间呆在妈妈身边,每顿饭都可以吃上妈妈蒸的我在外边从来不吃的芥菜肉,不害怕身上的肉在那几天里夜以继日的长啊长。每当我们对着那盘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芥菜肉频频举箸时,我都能从筷子划出的弧线里看到妈妈那张岁月纵横的脸上淌着的幸福和满足。

妈妈很慌年。每年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她就在寒风刺骨的小院里忙的脚不沾地,忙着把所有可以盛放食品的用具洗刷一遍。见到我们她就笑嘻嘻的摘掉绒线帽让我们看她头上的汗。腊月二十五她就开始张罗着蒸馒头蒸枣山豆包。我们心疼地抱怨她是自找苦吃说到街上预定些馒头不就行了,她说买的馒头那是个什么味道?

腊月二十八那天我们姊妹几个再忙都要抽空回家,那天家里要煮肉炸丸子炸麻叶。尽管从农村出来了好久,但妈妈仍然保留着在老家时的习惯,喜欢用地锅煮肉炸年货。为此她总是从夏天就开始收集棍棒树枝等到过年时烧火用。也只有她能掌握住那口大地锅烹炸各种年货时的火候。

年三十的时候也要抽个空去看看,劳累了几天的妈妈看着一应俱全的年货,一个劲的催促吃呀吃呀。吃饱了就要回到自己的家去守岁了,每年这一天的告别母女的心里都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为按照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在娘家守岁的,到来年的正月初二才能回来。而这一别母女都感觉隔山隔水似的遥远和漫长,其实也不过时两天的时间。走在家门口那条走了无数次的小路上,我的背影印着温暖印着牵挂。我走的很慢很慢但绝不回头,我把这温暖和牵挂拉的很长很长。

远远近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空气里飘着诱人香味,路边人家刚刚贴上的春联被风吹得“哗哗”作响。公交车的车厢里空荡荡的,车子在行人寥寥的街上开的很快很快,司机也急着回家过年呢,家里他的妈妈也正在窗口引颈张望等着他回家守岁。下车时我大声对司机说:“新年好!”

新年在我们的盼望中真的来啦

盼望过年
过年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一种遭遇,可能还是一种境界

留在我记忆中最美好的经历是小学时代在河南农村姥姥家过年的日子。那时候,每次过年都是生命中最激动人心的大事。早早地,刚进入冬天,还没放寒假,我就已经在盼望着过年了。因为,一过年就意味着大人小孩都放假没事儿了,不上班不上学不下地不干活儿,所有的人都可以在家尽情地休息尽情地玩儿乐了。当然,我现在已经知道,那只是小孩对生活的误解,可是我至今还非常喜欢这样的误解。

过年的第一个乐趣是人多热闹。我记得有一年的大年初三,刚吃过早饭不大功夫就有亲友来串门,一直到晚上八九点钟,客人还络绎不绝。二姨三姨姑姥爷舅姥爷姨姥爷表舅表姨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好像全天下的亲戚都在这一天聚集到一起了,中午吃饭时,至少摆了10张桌子,姥姥家五个窑洞那么老大的院子都呆满了人,真有点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的样子。令我自豪的是,我在院子里和所有的小孩比赛踢毽子,居然打败天下无敌手。

过年的第二件乐趣不用说就是吃。姥姥把收藏多日的红枣、花生、红薯干和柿饼都翻腾出来,姥爷则把放在院子角落里已经盖上一层厚厚白雪的大竹筐掀开盖儿,露出里面冻得鲜红的软得要化了的烘柿。更不用说中午那顿饭了,那是把一辈子的吃食都放在了一起,有白面烙馍、白面蒸馍、炸油角、素丸子、牛肉丸子、鸡肉丸子、扣肉、小酥肉,还有冰糖莲子百合汤等等。那个时候大人小孩都顾不上客气,一盘菜上桌三口两口就被抢光了。因为大家的的肚子都太空了,在平常的日子里连玉米面饼子都吃不上的。所以,碰上能吃饱的时刻谁都顾不上脸面了。

过年的第三件好事是每个小孩都盼望的,那就是压岁钱。但在那些年里,人们一个比一个更穷,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有一年生产队给每一户人家发了5毛钱,说是让大家过年买盐吃。所以,来的客人虽然多,但真正能给我压岁钱的人其实屈指可数。二姨一般会给我两毛钱,三姨给五毛钱,往往是所有亲戚中给得最多的。其他人多数给五分钱或一毛钱,更多的人是一分钱也拿不出来的。即使如此,过一个年下来我差不多会收到将近两元钱,那已经是很大一笔财富了。

对于我来说,过年还有一项独特的乐趣,就是放鞭炮。放鞭炮没什么稀罕的,二踢脚、冲天雷谁没放过?我的乐趣在于玩摔炮。那是一种用两三层纸卷上一些火药和火石做成的小炮仗,捏在手指尖里,用一头儿对准地面使劲一摔,“叭”地一声,随时可以吓别人一跳。姥姥家的村子里就有一家兄弟三人都做摔炮卖摔炮。那时,我家住在遥远的东北大城市沈阳。每当过完年从老家回到沈阳,我就把摔炮的种种乐趣和神秘讲给邻居小孩和学校的同学听,有时候我再给他们讲讲在雪地里用箩筐扣鸟,或用竹篾扎灯笼的经历,他们都闻所未闻,眼馋死了。

玩得太高兴就乐不思蜀,有一天爸爸站在高高的崖顶上喊我,该开学了,明天咱们回沈阳吧,我一下子傻在那里,竟当着一大群小孩的面嚎啕大哭起来。

后来,有了许多不同的人生经历,也就有了许多不同的关于过年的人生境遇或体验。

七十年代初,随父母下乡“走五七道路”,在辽宁省昌图县东嘎公社糜场大队过年。那里过年的主要特色是吃粘豆包、酸菜炖粉条,当然还有猪肉酸菜馅的饺子。年轻人晚上没事就打扑克赌博,赌注是香烟或干豆腐(即千张)。从天黑打到天亮,肚子一饿就先把豆腐干吃掉,到最后谁输了谁掏钱就行了。如果是赌的香烟,那么到天亮时香烟要么已经被吸光要么就被倒来倒去的倒成了空纸筒。无论香烟或干豆腐,不在乎输赢,在乎一乐而已。那时过年,也有鞭炮为伴,但身处异乡,不知何年何日是归程,自有一番淡淡的愁思。

就在下乡的那些年里,有一年我回到沈阳,来到原先居住的那个家属院过年。那天晚上说好了是住在韩叔叔家(我们家下乡后韩叔家就从原来的那套房子搬进了原来属于我们家的这套比较大的房子),但是到了晚上五六点钟的时候韩叔叔突然说,他家亲戚来了没有我睡觉的地方了。我虽然已经十七八岁,但毫无社会阅历,一下子浑身冰凉。我到隔壁的王叔叔家去告别。王叔叔是行政干部,平时和我们家交往不多,但他却留住了我。那顿晚饭吃了饺子,我还第一次吃到了早有耳闻未曾见面的山珍“猴头菇”。虽然晚上睡觉是打地铺我还是睡得很温暖。

现在,我好像成了怕过年的人。一个原因是过年就意味着自己又老了一岁,平平淡淡的日子不知怎么就溜走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过年渐渐变得没有了情趣和韵味: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都拒绝串门,即使是住在一个家属院的人也不兴串门;再加上许多城市都有不许放鞭炮的禁令,过年就只剩下日历上的意义了。于是,年轻人干脆去过圣诞节去过感恩节去过情人节了。于是,以节日为纽带为表现形式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就像黄河一样干涸了断流了。

过年是一种情绪的凝聚,是一种情感的融铸交汇,是一种精神的认同,是一种血脉的延续。所以,我很希望能找回儿时的那些感觉:袅袅的炊烟,喧闹的人群,亲友的汇聚,热情的鞭炮,以及带着数千年历史印痕的种种习俗……

我盼望着中国味道的过年的感觉。
第3个回答  2010-02-20
春节的由来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的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即将到来,春节是怎么来的?中国传统中的春节人们又是怎样度过的呢?民俗专家为此作了专门介绍。

春节的由来

据介绍,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过年的风俗

据称,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365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
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第4个回答  2010-02-20
春节随记
购物热潮
快过年了,大家走街串巷,忙着办年货。
街上货物琳琅满目,购物者是多之又多,你看,一些女士们正在商店选购“新年礼服”呢,周围围着一群可爱的“小天使”,笑嘻嘻地吵着闹着要买新衣服、新玩具。这些妈妈被吵得没办法,只好放下手中已看好的衣物,先带“宝贝们”一阵狂购后,再来为自己添置。
“对不起,不好意思,把你的衣服弄脏了。”这时突然传来一句道歉。怎么回事?原来一位大伯刚买完鱼出来,不小心将正在购买年画的几位小姑娘的衣服弄脏了。“没关系!”小姑娘笑嘻嘻地拿着刚选好的年画又走进了另一家商店。这位大伯也笑哈哈地走了。
“哈哈哈……”那边又传来了一阵阵笑声……

除夕之夜
“嗤,嗤,嗤——”的几声,天空盛开了几朵鲜花,五彩缤纷,原来是几位小朋友在放烟花。又是几声清脆的爆裂声,漆黑的天空顿时变得一片通明,原本墨一般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明亮的彩灯照耀得清晰可见,远处的群山也依稀可辨。随着鲜花的盛开,顿时传来一阵惊喜的欢呼声。小河之畔,时而隐现一张张仰望天空的笑脸。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漫延。
一家人围着大圆桌,吃着热气腾腾的团圆饭,看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等待着新年的到来。

走亲访友
“恭喜发财!”一阵阵问候传入耳中,原来是路上走亲访友的熟人互致问候。而伙伴们则是跑东家串西家,“跟你拜个年!”手中的钞票也多了起来,甚至手中还会赚得一大把香烟。而这大多是送给自己的老爸,有时也会试着抽一下,可咳嗽几声只好把它扔掉了。小姑娘们则在一起咬着嘴皮子悄声细语地说着什么。大人们在一起谈谈家常,老人们则在儿女们的陪伴下观看着TV节目,精彩的节目时而惹得老人们会心地笑个不停。 过新年,喜洋洋,家庭大团圆,每个人都春风满面,每个人都嘴角流油……

快乐的春节
明天就是春节了,我非常高兴,想着能吃到美味的饭菜,香喷喷的点心,还能得到很多压岁钱,我越想越高兴,当晚我兴奋得一夜都没睡,脑子里想的全是饭菜,点心、压岁钱,还有那漂亮的新衣服,可爱的玩具……
春节的早上,我第一个从床上跳起来,抖擞抖擞精神,活动活动筋骨,然后高高兴兴去叫爸妈,爸爸见我起得这么早,也不甘落后,从床上翻身便爬了起来了,妈妈和姐姐也陆续地起床了,洗完脸刷完牙,一心想到的就是吃个痛快!一想到吃,我就来劲,忙向爸妈建议做这做那,妈妈是我家的主厨,因此做什么由她这位裁判来决定,妈妈说:“很久没吃过饺子了,包些饺子吃吧。”我们都非常赞同。
决定做什么以后,我们便分工进行了,爸爸做肉馅,妈妈揉面,我和姐姐烧水。我们干起来都十分有劲,不到半个小时,肉馅弄好了,饺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烧开了。妈妈便熟练地包起饺子来,我和姐姐也学着包起来,我好不容易包了三个,累死了,还真难学啊!妈妈说:“我就天生会做啊,不吃点苦,努力学,怎么能学得好呢?”我听了有点惭愧,便吸取教训,重新扬起风帆,认认真真地包了起来,这下做得更快了一些。这就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什么都应该刻苦。

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揉的面已经全部做成了饺子,我和姐姐烧的水也已经在锅里翻江倒海了。妈妈便把饺子放进锅里,煮了起来。妈妈在中途还加了一些佐料,使饺子更加好吃,约摸过了十多分钟吧,妈妈便把饺子捞起来,分成了四碗,在每碗中还放了一些汤。我妈刚弄好汤,我便抢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个痛快!由于吃得太快,舌头都火辣辣的。
我们个个都吃得满嘴是油,便欢天喜地去看精彩电视节目了。
啊,真是一个快乐的春节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