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祖庙大街有什么历史?

如题所述

佛山祖庙是祭祀北帝的地方,亦称北帝庙,当时珠三角地区多为水乡,水患多,而北帝恰是传说中治水的神,于是北帝作为禅城人的保护神被供奉起来。祖庙大街位于现在祖庙后门正对面,现在祖庙后门其实就是以前的正门,所以祖庙大街以前是明末清初佛山最繁华的闹市,最鼎盛时期出现在清乾隆年间。佛山明清时期,民居比较集中,且大部分以商号、作坊、住所三合一使用,下铺上居或前铺后居成为佛山典型传统店铺的形式。
现今的祖庙大街是佛山文物古迹最密集,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这里的商铺大都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有李众胜堂保济丸祖铺、全国唯一一间建于清朝并保存下来的酒行会馆等等。据了解当初香港瑞安集团以75.1亿佛山土地出让最高总价,一举拿下祖庙东华里改造工程地块,这个当时佛山最大规模的核心城区改造项目的土地开发权。,并改造保留了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22座建筑,把雕花屋檐有传统特色的建筑风格纳入到改造项目中,新建的房屋与老建筑风格保持一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5
历史沿革
禅城
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当时的名称叫祖堂,其实就是北帝庙,当时珠三角地区多为水乡,水患多,而北帝恰是传说中治水的神,于是北帝作为禅城人的保护神被供奉起来。但在明代,祖庙遭到破坏。洪武5年,祖庙得到重建。
明朝正统十四年,朝廷封祖堂为灵应祠,并建了灵应牌坊。自此,祖庙由民间祭祀之地变成官方祭祀之地。
1451年,成为官方祭祀之地的祖庙得到朝廷的支持扩建,塑北帝铜像。自此,祖庙初具规模。
光绪二十五年,富裕的禅城人捐钱捐物对祖庙进行首次大修,祖庙至今仍保持着百年前的艺术建筑风貌。
当时,各行各业人士都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捐给祖庙,禅城当时手工最出名的石湾瓦也被放在了祖庙的屋脊上。
上个世纪70年代初,灵应祠大堂后面庆真楼的砖木结构改成了混泥土结构。据当时参加了修缮工作的梁诗裕先生说,当时动用了100多人共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完成修缮工作。
上个世纪70年代还没有设立禅城博物馆,祖庙旁边是关帝庙、妈祖庙等,后来才把它们拆了修建禅城博物馆,因此用博物馆的概念来评价祖庙是不准确的。1998年,庆真楼变成危房,加固后又重新使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