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毕飞的《大雨如注》这本书?

如题所述

毕飞宇出生在江苏兴化乡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著名作家、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作家、教授。曾获得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中国作家大红鹰奖,英仕曼亚洲文学奖,人民文学奖。代表作品《那个男孩是我》、《青衣》、《平原》、《慌乱的指头》、《推拿》。在看毕飞宇写城市和家庭,有时会不禁怀疑他是否放出无数架的空拍机,盘旋在每个市井小民的住家天顶一一窥视,才有办法描绘得如此真挚、同时也写实地令人战栗。《大雨如注》集结了毕飞宇近20年间的短篇,时间卷轴恒久,科技日新月异,短篇当中可看见一些角色还在使用「大哥大」,或把可以控制家电的遥控器当作最高端的科技,现在读来可能有些阻挠,日子就是这样无情地推动着我们,对万物的感知总是如此飞速变迁。万幸(或不幸?)的是,人类对待家庭与血脉的运行,倒是明明白白地承袭了万千年。因为传接了血缘所以去爱、因为爱所以无条件赠予、因为赠予所以开始产生压迫、因为压迫所以进入撕裂与崩毁、而在关于家庭的一切都逐渐走向崩坏之际,我们又再度提出血缘与命运来合理化所有的灾祸,最终回归那道发了狂似的恶性循环。
毕飞宇在本书中产生了超过十个、各形各色坐落在城市中的家庭故事。〈生活在天上〉描写儿子为求照护方便,将偏乡小镇中养蚕的老母亲接往都市大厦生活。母亲踏上29楼公寓后,问了一句:「儿,你不是住在城里吗?怎么住到天上来了。」儿子轻浮地笑答:「不住到天上怎么能低头看人?」母亲吁气一回:「低头看别人,晕头的是自己。」
这段对白已经把整本书大部分的结构,用最简洁的形式勾勒出来。维持一段关系,人类靠的多半是自以为是。把孝顺当作是等价交换,把爱看成礼遇,自以为付出了各种的良善,来守护家庭,但实际上常常只换得晕了自己。在那些自以为的过程中,理所当然地会产生各种复杂的情绪因子,有温暖、有保护、有成就,另一端则有放任、有狂妄、有逼迫,这些无法抹灭的印记与伤痕,全浓缩成家庭的模样,被安置在城市里。
迁入一个城市,投入一个家庭,人类大致求的都是转瞬安顿,可多半时候,换来的却是无止尽的血缘捆绑,这是岁月中难解的谜。此时想寻宁静,冲出了门总是下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