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灵活现的传统泥塑有哪些?

如题所述

泥塑始于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汉代应召力《风俗通》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女娲抟土造人,这大概是中国神话故事中最具影响的泥塑创造活动。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泥塑在民间已经演变为与普通生活相关的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很深的中国地方特色。

天津泥人张

“泥人张”是北方民间彩塑的代表,它创始于清代末年。“泥人张,,创始人叫张明山,生于天津,家境贫寒,自小跟父亲以捏泥人为业,养家糊口。他心灵手巧,富于想象,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的人,在戏院里看多种角色,偷偷地在袖口里捏制。他捏出来的泥人个个逼真,一时传为佳话。他继承传统的泥塑艺术,从绘画、戏曲、民间木版年画等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他的泥人,有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也有小说戏曲中的角色,有表现劳动人民现实生活中瞬间的形象,有正面人物,还有反面人物,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老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亲切地送给他一个称号——“泥人张”。

“泥人"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入棉絮反复砸揉制成为“熟泥”,其特点是黏合性强;辅助材料还有木材、竹藤、铅丝、纸张、绢花等;塑造好的作品置于炉火周围或是自然风干。

“泥人”彻底干燥后要人窑烘烧,温度要达700摄氏度左右,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即可着色。彩塑的用色,现在比过去有了巨大的进步。过去的颜料为水粉色,覆盖力差,容易爆裂、脱落、褪色,不易长久保存。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使用丙烯色。尽管丙烯色价格较贵,但优点很多,覆盖力强、不爆裂、不脱落、不易褪色,干后不溶于水,可以用水冲洗。完成一件作品大概需要30天的时间。

凤翔泥塑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3000年之久,是我国至今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点的泥塑类手工制品。其彩绘纹样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不尽相同。以花鸟鱼虫、祥鸟瑞兽为主的意象造型是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的遗留,反映出图腾时代的文化特色。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造型优美,生动形象,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泥塑内容有人物、动物,也有植物,大多是空心的圆型塑,也有浮雕式的挂片。其制作方法简单易行,将黏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做好模子,翻成胎坯晾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

凤翔泥塑的色彩别具一格,非常艳丽,对比强烈。它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的笔法涂染,给人以明快醒目的感觉。

近年来凤翔彩绘泥塑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相传在明代的时候,朱元璋军队中的第六营兵士扎营于此,这个村便命名为“六营”。六营中那些来自江西的兵士有制陶手艺,闲着没事,就和土为泥,捏制各种形态的泥活儿当做玩具,并且彩绘示人。后来军士转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旧业,利用当地黏性很强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然后到各大庙会出售。当地老乡购泥塑摆放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因此闻名,并世代相传,成为我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惠山泥人

与北方“泥人张"相呼应的是江苏无锡的惠山泥人。

在这里,一到农闲季节,差不多家家都做泥人,自古有“家家善塑,户户绘彩”的说法。每到过年,在庙会和集市上,人们托个盘子,盘子里放着自己做的泥人四处叫卖,这也是农家的一份收人。在清代,彩塑师王春林制作五盘泥孩儿进献,得到清代乾隆皇帝的赏识。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大量以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这也是惠山泥人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这一时期,惠山有作坊、店铺40多家,专业匠师30多人。慈禧太后60大寿时,地方官把一套大型手捏戏文泥人“蟠桃会”供献内廷,从此惠山泥人成为贡品。

惠山泥人题材多为戏剧人物,如祈福避邪的春牛、老虎、大阿福、寿星等。惠山泥人造型丰满、简练,夸大头部,重点刻画表情。匠人尤其重视彩绘,有“三分坯子七分画"之说。常用的色彩有大红、绿、金黄、青等原色,对比强烈,主次分明。

在惠山泥人中,惠山大阿福是人们最熟悉也最受老百姓喜爱的。在惠山还流传着这样的民间故事。在很久以前,惠山一带野兽横行,危害孩童。有个叫“沙孩儿”的小孩,勇斗猛兽,为民除害。为了纪念“沙孩儿”,人们用惠山的黏土塑造了勇敢的“沙孩儿”形象。后来,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地加工完善,这个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艺术形象,就在人们心中永远地扎下根来。

高密泥塑

山东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自己设计用泥制成一种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

后来又把装火药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过以后,再当玩具或装饰品摆放。以后泥塑的种类逐渐增多,有老虎、狮子、猴子、小狗、小猫、鸡、鸭等动物,也有“白蛇传”、“西游记”、“牛郎织女”等经典故事,并且涂以各种色彩,使其生动形象。

从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属品,而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手工艺术品了。到清朝乾隆年间,聂家庄泥塑又借鉴了杨家埠年画的艺术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和着色上进行改革,并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使声音、色泽、动作合为一体。每逢集市,都有卖泥玩具的。民间流传着“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的民谣。可见当时泥玩具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