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谁谋反使用了”清君侧“的口号?

历史上有谁采用”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他们最后成功了吗?

历史上著名的清君侧口号,利用者有三位,一味就是汉朝初年七国之乱,发起者吴王,一位是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的发起者安禄山和史思明,还有一位就是朱元璋的四儿子,明成祖朱棣。

先说说,汉初七国之乱的发起者,吴王刘鼻。当时的汉景帝想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弱藩王的势力,但是中央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保证,而地方的藩王势力强大,已经成为尾大不掉的局面,中央的缺乏措施过于激进,最终导致了七国之乱。当然了,最后在周亚夫的镇压之下,七国之乱最终失败了。

第2个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安史之乱,安禄山当时也是地方的节度史,拥有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这几大权力,唐玄宗李隆基为了削弱这些藩镇势力采用了杨国忠的建议,但是杨国忠本身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而且当时的唐朝中央军和地方的节度使部队,完全没有可比性,中央军早就沦为花架子,根本打不过地方的中央军,而且中央对地方的统治越来越微弱,这也就造成了安禄山,带领着几十万大军,想要夺取天下取而代之,当然了,最后在哥舒翰和郭子仪等一代名将的镇压下,清君侧也宣告失败。

最后,这个明成祖朱棣可能是为数不多清君侧成功的,明朝初年,朱元璋驾崩之后,把皇位留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文,但是朱允文,相对自己的这些叔叔们,并没有这个能力坐在这个皇位,毕竟当年老朱打天下的时候,都是这帮儿子在前线奋勇杀敌,他的这些儿子们相当于都是经过了社会的考验,属于社会人士,但朱允文明显就是一个书生,也就是一个学生,学生是怎么可能斗得过社会人的呢?尤其是朱允文听信身边大臣的建议,想要削藩,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但是,明成祖朱棣是一个心眼特别多的人,他装神弄鬼把自己装成一个残障人士,骗过了朱允文随后就先发制人,起兵造反,因为他早就看朱正文,这个侄子不爽了,毕竟当年打天下的时候,他立的功劳才是最多的。

他早就对老朱的这个安排有不满,但是很显然他知道自己肯定打不过自己的父亲,因为他对自己的父亲太了解了,开局一个碗就能夺取江山,这个能力它是不具备的,但是朱允文就不一样了,朱允文从小没有经过社会的毒打,所以最后明成祖朱棣起兵造反,然后夺取了江山,成了为数不多清君侧成功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9
历史上不少都是用这个做借口来收买人心帮他的,著名的有安禄山和朱棣,安禄山依靠清君侧的名义爆发了安史之乱,而朱棣就是用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把部队调到北京郊区的。
第2个回答  2019-07-09
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就以清君侧这个口号造反,典型的皇帝昏庸,造反有理,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然最后是失败了,但这也重重动摇了唐王朝的根本,使唐王朝由盛转衰。
第3个回答  2019-07-10
第一个使用“清君侧”这个说法的是在战国时期,诸侯不满皇帝听信晁错的谣言,就提出了“清君侧,诛晁错”。
第4个回答  2019-07-09
第一个利用“清君侧”造反的人,就是汉初“七国之乱”的发起者吴王刘濞,当时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弱诸侯王的权力,结果引发叛乱,以失败告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