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怎样提高教学成绩

如题所述

建立良好的机制是强化教研教改、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建立教研教改导向机制,是强化教研教改、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教育目标的设定而付诸于课堂教学工作中的。因此,全面建立教研教改目标机制,可有的放矢地引导教研教改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从五个方面建立了教研教改目标导向机制。
1、强化教研教改,首先要研究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性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发扬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活动,它不同于应试教育的特点,是具有多向性、全体性、主体性、基础性、发展性。因而建立完整的教学目标体系是强化教研教改、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知识目标:
从教研教改入手,以广泛的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全体学生;对不同学生传授不同层次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3、强化教研教改,注重校本教研,研究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教师教法:教法的选择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灵活处理,特别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启发思维、探索创新。例如:近几年我们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了生物"导学式教学法"、语文"读写一体"、数学"分层教学法"和"创新教育"、英语"张思忠教学法"和"疯狂英语教学法"、化学物理"目标教学法"、政治"讨论法"、历史地理"和谐教学法"等。
(2)学生学法:要求教师在常规五环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特点传授合适的学法,最终达到学生能运用一定的方法主动探索,促进思维的创造性发展。
二、建立教研教改检查机制,是强化教研教改,深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
1、教学设计检查:
(1)查教师备课是否是教学目标全面;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出;课型、教法选择适宜;课堂教学过程清晰;板书设计得当;练习配合适度;教学分析准确;作业布置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等。
(2)查思路设计是否全面、流畅。它包括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自身经验重新加工处理教材的思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认知思路;教学中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传授思路。
2、教学效果反馈评价:
(1)目标达成情况:要求课堂结构设计紧凑、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教师教学能力:要求教师教态自然、语言生动、表达准确、文字规范、调控及时有效。
(3)学生成绩检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练习实验测试等活动中理解掌握知识的正确率高。
三、建立教研教改学习机制,是强化教研教改、深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
1、学习理论,更新观念: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为此,我们把学习理论、更新观念做为培训教师首要任务,具体做法是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自学与辅导相结合。周六下午集中学习,课余时间自学,并写出心得体会。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素质教育理论、教学论学习论教育控制论、教育信息论、教学模式理论等。
2、研究教材,改革教学:
学校中的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来完成的,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求教师必须将素质教育思想恰当地与教材相融合,最终通过教学活动付诸实施。所以培训机制的第二步是研究学科教学,包括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的结构、实验的技能、能力培养、教法的发展、课型的确定等。具体做法是每周全校集中一次培训,培训内容应比实际授课提前。会议前大家充分准备,同时确定一位教师做中心发言; 会上集思广益,共同讨论,统一调整教案。通过个人备课与集体研究相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两个优化。
1从个人备课转变为集体备课,实现了教学过程设计的优化。
2从只备怎么教又备学生怎么学,实现了双边活动设计的优化。
四、建立教育科研机制,是强化教研教改、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强化教研教改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具备实习操作技能和技术,不仅能卓有成效传授知识还必须站在科学发展前沿阵地,动态的指导学生。要求教师成为具有教育科研素质,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为了尽快促进这一转化,我们要积极组织各种教学科研活动,如校本教研的开展课题研究等。
1`开展多种活动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可以使一些好的经验、成果及时推广,并为一些教学新秀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促使教师们争先创优、发奋钻研。几年来,我们除举办常规的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外,还有计划地组织了"教学能手大赛""骨干教师跟班培训""说课与演课""教学基本功比赛""课后反思""论文评选"等一系列教学科研活动,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又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