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合适的越野跑鞋?

如题所述

封面图片/ Inov-8

在过去几年越野跑的过程中,不断有人来问我诸如“这场比赛应该穿什么跑鞋?”、“能帮我推荐一双合适的越野跑鞋吗?”以及“这双鞋怎么样?”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从我的角度来看,越野跑鞋的选择似乎并不那么困难。首先了解自己的双脚的构造,其次针对路面情况、距离和其它诸如外观、设计及价格因素来进行筛选。这是一个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经验来解决的问题。

看看周围大大小小的比赛,跑鞋选择不合适的问题普遍存在,其中因此而造成足部问题困扰的不在少数。或许你只是在越野跑过程中略感不适,或者遇到了重大足部问题,这在很大可能上和你的跑鞋选择有关。随着越野跑爱好者的不断增多,大量新手进这项运动。你们可能是路跑爱好者,或者户外爱好者,再者是没有任何运动经验的小白,越野跑鞋的选择和路跑鞋以及登山徒步鞋的选择是有很大差别的。

这篇内容的目的是:带你认识越野跑鞋、按照不同功能类型分类及相应特点和适用情况、可能遇到的困惑以及重要的挑选意见。不想推荐具体品牌的鞋,但会引用一些图片加以说明。没有任何一双鞋适合所有人,个人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将左右你的选择。让你对越野跑鞋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掌握一些选择的基本技巧,然后你有机会找到合适自己的鞋子,这样就够啦。

一双越野跑鞋,应当如何分类?

所有跑鞋都可以按照各种原则分成不同的类别。和路跑鞋类似,各大品牌和大型的网站都按照不同的条件将越野跑鞋分成几类,以便大家按照各自的需求进行选择。

1.按使用场景分类

轻型越野跑鞋的代表VASQUEVertical Velocity /VASQUE

“轻型”越野跑鞋

所谓轻型(Light),并非指鞋子的重量轻。这里的轻代表鞋子的使用场景是简单成熟的路面,比如防火道、公园小径、森林落叶小径或者美式越野风格的Singletrack。这类鞋子的特点在于:大多和传统路跑鞋外观类似,轻量化设计有利于快速奔跑。针对越野跑的特征包括轻微的鞋头、鞋底的保护(部分没有),以及为了保证抓地力的大底短齿。一般来说,这类鞋子在公路上跑也没有太多违和感,但并不适合多岩石、高技术型的路面。

典型的崎岖型越野跑鞋代表Salomon Speedcross系列/ Wiggle

“崎岖型”越野跑鞋

所谓崎岖型(Rugged),是指这类跑鞋大多适用于在泥地、多岩石树根及陡峭爬升下降等技术性强的崎岖山径上。这类鞋子的特点在于:外形硬朗且鞋面用料更扎实,提供充分的鞋头和鞋底保护(大部分内嵌岩盘或类似材料,以减小岩石和树根脚底的冲击),中底支撑和弹性都有,鞋底的齿耳通常比较多样化,提供多角度的抓地效果。

Salomon XA Pro 3D II GTX / The Loadout Room

“丛林型”越野跑鞋

所谓丛林型(Off-Trail),意味着其使用环境并非寻常的山野小径,而更多是荒郊野外的丛林。这类鞋子通常用于艰苦的探险跋涉或比赛等。这类鞋子的特点在于:外观偏近传统户外鞋且重量介于二者之间。拥有“崎岖型”越野跑鞋的大部分特点,但在某些方面进行加强。包括:鞋面材料更扎实耐用、采用更加耐用的中底、部分款型带防水且防护性更出色。

Hoka One One的全地形鞋款Speedgoat 2/ mavielabas

“全地形”越野跑鞋

全地形越野跑鞋(All-Around),这个概念并不通用,但通常各大厂家的主力产品中都有这类鞋子的身影。它的特点在于:均衡且应用广泛。缓震性、多地形抓地力和稳定性无一不全。顶级款和普通款全地形越野跑鞋通常在使用材料、科技方面会有所差异,但不影响其定位。

经典冰雪系跑鞋La Sportiva Crossover 2.0 GTX / HUDY Blog

“冰雪型”越野跑鞋

这是略有些狭窄的分类,这类鞋通常供冰雪环境雪/高海拔使用,但是拥有大部分越野跑鞋的特征。其主要特点是:高帮鞋套式防水设计、鞋面坚固耐用(部分采用双层鞋面,外层防水)。另外,极少数应用于结冰地形的鞋子,还会在鞋底镶嵌钢钉防滑(譬如:IceBug的很多鞋款以及Salomon不为人熟知的SpikeCross)。

在按使用场景选鞋时,你需要明白以下几点:

>>>按照地形和环境来选适合的越野跑鞋。尽量按自己会接触到的地形与环境来选鞋,这样能够让你跑得更舒服。如果你想找专门用于比赛的鞋子,你依然需要提前了解目标比赛的赛道和地形,然后按需选择。

>>>越野跑鞋不是万能的。即便是专用于某种地形的鞋款,也无法保证在所有情况下表现优异。譬如在下大雨的泥地上或冬天的硬冰面上,鞋子能起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越野跑鞋不能为你提供一切,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同样重要。

>>>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按地形选鞋,全地形款不会出大错。因为它就是为广泛的应用场景而设计的,性能均衡是它的最大特点。

2.按缓震类型选择

赤足五指鞋Vibram Fivefingers Trek Ascent Expert / Andrew Welch

低缓震(赤足&极简)

这类鞋子的主要特色在于没有中底或中底极薄,以提供自然的奔跑感觉和为主要目的,鞋子保护性较差且对踝关节、膝关节和小腿肌肉等要求较高。

AsicsFuji Trabuco 6/ Deporvillage Magazine

正常缓震

对大多数越野跑者来说,正常缓震的跑鞋都是主流选择。它是最为稳健的选择,相当适合大多数刚接触越野跑的人。无论是传统的路跑鞋厂商还是一些小众厂商,都拥有为数不少的这一类型的鞋款。这类鞋子通常性能均衡,提供一定的缓震性、对路面的感应也不差,在重量上也显得比较中规中矩,这类型的鞋子通常会受到实用主义者的喜爱。

Hoka One One早期的巨无霸Stinson ATR / Ginger Runner

高缓震型

说到高缓震类型的鞋子,不得不提这些年来流行的厚底风潮。这类鞋子通常中底较厚,能够提供足量的缓冲且脚感优秀。其弱点在于路面感觉相对较差,刚开始穿不习惯时可能出现崴脚的情况。在Hoka One One颠覆性的做到厚底缓震且材质轻盈之前,这类跑鞋通常重量略大一些。当然,到现在各家的类似鞋款在重量上控制上做的也不错。

在选择鞋子的缓震时,你需要明白以下几点:

>>>谨慎选择赤足或极简鞋。关于这类鞋,笔者非常赞同下面这句话:仅仅购买赤足跑鞋无法让你成为赤足跑者,赤足跑技术是关键。

>>>缓震是个好东西,仍需多尝试。鞋子的缓震能为跑者提供保护,但每个人对缓震的需求仍有不同。在你接触越野跑的不同时期、参与不同比赛时同样可能你会对跑鞋的缓震性有不同偏好。有条件的爱好者,可以多加尝试选择适合自己条件的。

3.按高度落差选择

高度落差是大多数人会忽略的问题,当然也包括我。高度落差是指一双越野跑鞋的前掌高度和后跟高度之差值。一般来讲,前后高差和缓震材料的厚度关系比较密切。通常情况下,一双越野跑鞋的高度落差会在10-12毫米的范围之内。按照高度落差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种是零落差,即强调前后足高度一致,具有代表性的是五指鞋和ALTRA品牌,这一理念强调了人类最原始的奔跑方式。其次是低落差,低落差大概指前后足高度在0-4mm的跑鞋,大多数极简跑鞋属于此范畴之中。此外,前后落差大于4mm的都可以划入高落差的范畴,这个范围通常比较广。

高度落差示意/ Ian Corless

在选择鞋子落差时,你需要明白以下几点:

>>>一双越野跑鞋的落差高度和中底厚度没有关系。你既可以选择厚中底、高缓震的零落差跑鞋,同样也能选择像五指鞋那样的赤足无缓震零落差跑鞋(此处仅举例)。

>>>落差的选择取决于生物力学构造和跑姿。购购买越野跑鞋时,最好选择和你已有的越野跑鞋落差一致或类似的鞋款(如果没有越野跑鞋,请参照其他运动鞋),这可以让你更好地适应新鞋。在更换不同落差的鞋子时,这个过程需要慢一点。

>>>谨慎选择低落差或零落差的跑鞋。低落差跑鞋的稳定型出色,但并不适用于每个人。低落差相对更适合那些中前掌发力的跑者,另外这类跑鞋对你的小腿和关节力量要求也更高。

这些经验,让你更好地买鞋!

1.鞋子宽度要注意

相信很多人受过鞋子宽度的影响,总的来说和路跑鞋选择鞋楦一样令人困扰,鞋子过窄会出现挤脚的情况。选择越野跑鞋时需要注意前掌、中足和鞋跟三个部位的宽度。通常部分欧美品牌在中足和鞋头上容易出现宽度不足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同一品牌的中足宽度通常比较统一,但前掌宽度则会因为系列不同或产品迭代而发生变化,这是在购买时需要提前注意的。另外,对于脚胖或者有特殊生理构造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品牌和尺码的选择。有条件尽量去实体店试过之后再行购买。

2.防水鞋面慎选

户外人对鞋子的防水性能可能会比较依赖,但对于越野跑者来说防水功能却略显鸡肋。最大的问题在于防水材料透气性差的特点易导致鞋内潮湿进而产生水泡等不适症状。另一点,目前大多数鞋子为低帮,但防水材料在低帮鞋款上很难做到完全防水。若在涉水时水从鞋舌浸入,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鞋内可能处于潮湿状态,导致不利结果。当然,在冰雪系高帮跑鞋中,防水却是必然的选择。

The Rut这种地形下需要选择有岩盘的鞋/ Running Competitor

3.什么时候需要岩盘?

岩盘可能大家比较陌生,它是一片镶嵌在中底和大底间的一块很薄的硬质材料。在包含大量石块和树根的地形条件下,岩盘是非常有必要的配置。相比于全泡棉中底而言,岩盘不仅防止尖锐的岩石或者树根对脚底造成损伤甚至穿刺,也能提供更好的路面感。不过,在缓震性和舒适度则略差一些。

4.高价不代表最好

这一点相信大家深有体会,并不是贵的跑鞋一定就好。首先,适合自己是很关键的一点,价高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选择。其次,市面上越野跑鞋品牌复杂,型号、系列、定位、市场售价和促销折扣等配置不一而同。因此,选择时也大可不必按照价格来区分跑鞋的优劣。

5.跑鞋重量抉择

跑鞋重量没有固定标准,故没有对跑鞋重量进行分类。大重量的跑鞋会加大奔跑的负担,但保护性和材料却也并非更出色,所以什么重量最合适?我个人将重量分为四个区间:重型(大于350g)、中型(300g-350g)、次中型(250g-300g)和轻型(200-250g)。低于200g的越野跑鞋极少,不单独分类。

一般情况下选择跑鞋不要超过350g,超过这个重量的跑鞋影响长距离越野跑的舒适度和效率。对于大品牌的跑鞋而言,小于300g的鞋款比较理想,这个重量已经能够提供一双越野跑鞋所需要兼顾的所有优秀设计了。个人喜欢270g左右的鞋子,有不少经典鞋款都在这个重量区间内。如果需要竞速,可酌情选择轻量的鞋子。如果需要应付严酷地形,可酌情选择重量大一些的鞋子(这里指因为材料扎实而重量大的情况)。

到退役的NewBalance Minimus / Pinterest

6.注意更新换代

对于跑者来说,越野跑鞋的寿命可能会在300公里左右甚至更短,超过跑鞋可能出现鞋面撕裂、鞋底磨损,更有甚者缓震缺失而对关节和跑姿造成影响。如果有一双鞋在各方面都特别适合你,可以考虑多买几双作为备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7

挑选适合自己的跑鞋的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