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为什么要胡服骑射?

如题所述

主要是为了增强军队战斗力。
赵武灵王为了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夺回失去的江山,决定对作战方式进行整顿,变车战为骑战。那时,赵国军队的服装又长又笨重,打起仗来很不方便,常常因为战服不便而吃大亏。

一天,赵武灵王对大臣肥义说:“胡人穿的短衣服,作起战来多方便,他们骑上马,驰骋疆场,冲杀起来就像飞一样。如果我们的军队也穿上这样的短衣服,轻装上阵,那么,我们也一定能打胜仗,到那时,谁还敢再来欺侮我们赵国。”

肥义很赞成赵武灵王的意见,可是,却遭到王室成员和部分大臣的极力反对。这时,肥义对赵武灵王说:“大王如果决心整顿军队,那么就不要顾少数人的反对,古时候舜帝发现有个部族跳舞跳得很好,就向他们学习跳舞。只要别人先进的地方、自己认为可取的地方就学,胡人短服骑射很好,我们就跟着学有什么不好呢?”

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自己带头穿上胡服,全体将士也换上胡服,从严整顿军队和改革军事装备,大大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7
战国时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赵国眼看着被别国兼并。特别是赵国在地理位置上,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这些部落都是以游牧为生,长于骑马射箭,他们常以骑兵进犯赵国边境。
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他对手下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
胸有大志使赵国强盛的武灵王,对胡人骑兵的优越性,认识真切。他认为以骑射改装军队是强兵的道路,就对将军楼缓说:我国处在强敌包围之中,怎么办?“吾欲胡服”。
因此,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在邯郸城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
第2个回答  2019-12-07
赵武灵王之所以实施北进战略,是因为当时的赵国北方可谓强敌环视,除了东胡、林胡和楼烦等游牧民族外,中山国还将赵国领土一分为二,成为赵国的心腹大患。因此,要想南下逐鹿中原,必先使北方安定。

那么,如何才能战胜游牧民族、灭掉中山国?首先,赵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然而,战国时期的中原,人们的衣着一直保持着“上曰衣,下曰裳”的习俗。裳,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裙子。换句话讲,当时的人们是不穿裤子的,而穿着裙子去骑马打仗,不仅严重制约了军队战斗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士兵的身体健康,反倒是胡人的衣着装束更加适合骑射。于是乎,赵武灵王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号召向胡人学习的“胡化”运动,大力推行穿胡人的服装,学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从此,华夏族进入了穿裤子的时代,赵国也因此强大起来。

正如赵武灵王所说:“顺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胡服骑射”军事改革的推行,很快使赵国军事实力大增,不仅在北方开疆拓土,在阴山修筑了长城,还大量招募胡地士兵。终于在经过数次出兵中山国后,消灭了这个赵国的心腹大患。

在先后消除胡人和中山国的军事威胁后,赵武灵王又将目光瞄准了正处于内乱的秦国。据史书记载,他曾亲自乔装成使者进入秦国,秦昭王没有觉察,事后惊怪他的状貌特别魁伟,不像人臣的气度,立即派人追赶,然而赵武灵王早已飞马奔出了秦国的关口。事后才知道是赵武灵王,让秦人惊恐万分。

正当赵武灵王想要大展宏图时,他却在王位继承问题上犯了一个致命错误,直接导致了沙丘宫变的发生,也断送的赵国一统天下的前程。
第3个回答  2019-12-07
“胡服骑射”后来成功实施且取得实质性效果,便是使赵招募与建立强大骑兵,出兵消灭中山国,扩地东胡,使赵国领土达到顶点,在诸侯中地位大升。这是意义其一。其二,促进民族融合。此也是赵武灵王的既定方针,《史记·赵世家》中他说:“昔有舜舞有苗而有苗服,禹袒裸国,非以养欲而乐志也,务以论德而约功也”前半句意思是舜舞有苗族因素而使苗人服,禹袒对裸国而使裸国化。表明他有利用胡服以教化胡人,吸引胡人加入赵国文化圈的目的。“胡服骑射”取得成效后,齐楚等国纷纷效仿,使这些国家的少数民族缩短与中原人民的心理距离(当时少数民族在中原人面前有民族自卑感),加快各民族融合过程,这在一定意义上是秦统一各民族的思想准备。胡服骑射因此也成为战国时期与商鞅变法齐名的重大变革事件。
第4个回答  2019-12-07
胸有大志使赵国强盛的武灵王,对胡人骑兵的优越性,认识真切。他认为以骑射改装军队是强兵的道路,就对将军楼缓说:我国处在强敌包围之中,怎么办?“吾欲胡服”。
因此,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在邯郸城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