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规律?

如题所述

一、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 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 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 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 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 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 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 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5
一、明确记忆目的和意义,培养记忆兴趣。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越是觉得重要的东西越容易记住,越是感兴趣的东西越容易记住。可见,人们的需要程序即学习目的以及学习兴趣对记忆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有了确定的记忆目标,就能集中注意力,而注意力集中,大脑皮层就形成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在那里容易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并使之持久地巩固下来。而记忆目的不明确,注意力就随时可能被分散和转移,大脑皮层兴奋中心形不成优势,记忆效果自然就降低。有的同学学习只是为了最近的一次考试过关,因此感觉到在临近的一次考试过关,因此感觉到在临近考试的几天记忆效果特别好,而考试一过又把所记的忘掉了。同学们应该有长远的打算、远大的目标,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记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时时告诫自己:这些东西非常重要,它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也是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前提,只有平时把每一点知识都不放过,我们才能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只要这样坚持下去,学习兴趣也就培养起来了。

二、调动多种感知器官,加深记忆深度。

记忆的效果与获得印象的深刻程度有关。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总比听别人说的事情记得牢,其原因就是获得印象的深度不同。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前人凭自己的经历或探索总结出来的,其给我们的印象毕竟没有自己经历的深刻。为了增强记忆的深度,需要多种感知器官同时并用的方法,也就是运用鲁迅读书的“五到”法(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来加深识记的印象。如记英语单词要是一边记、一边想、一边读和一边防军写,就容易记住。同时在识记过程中,一边学,一边运用也能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我们要经常运用所学知识来巩固记忆,理化多做实验,数学多做习题,语文多练习作文。另外,讨论、争辩或者相互提问更能增强记忆。

三、加工处理记忆材料,删繁就简。

“少则得,多则惑”。在记忆过程中,材料少了就容易记住,多了就很难记住;条理清楚容易记住,内容繁杂不容易记住。因此,我们在记忆过程中要对学习材料加工处理。具体地说,可采用这样几种做法:一是提纲挈领,抓住要点,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只记在大的纲目,把握知识的框架,舍去细节,在回答问题时,只要有了大纲,其他内容就能联想起来,“举一纲而万目张”。二是压缩句子,删繁就简,即抽取句子中的关键词,把复杂的长句变成简单句,或者仅记住一些提示性的词,这样也能降低记忆难度。三是化整为零,步步为营。吃馍要一口一口地吃,记东西要一点一点地记,我们可以把长篇材料分成若干小段或层次,一段记熟以后再记下一段。四是分类记忆,即把知识按照某一属性或特点分成若干类,使分散的趋于集中,零碎的组成系统的,杂乱的构成条理的。五是把抽象的材料形象化。可以把学习的材料编成便于记诵的歌谣,或者绘成有意义的图形,如学地理记新疆的地形,简单几笔画出“三山夹两盆”草图,相关的内容就会一下映入大脑。

四、科学用脑,合理利用学习时间。

大脑是记忆的本钱。我们除了搞好身体锻炼,加强营养以外,关键是科学用脑,发挥脑的最大潜力。科学用脑最重要的是劳逸结合。连续用脑时间太长,就会头晕,注意力不集中,不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严重的还会引起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所以连续记忆一段时间后,要适当地休息。闭目养神是休息,体力活动是休息。所以学习任务特别重要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重要的东西放在早晨或其它最佳时刻记忆,下午或其它精力不旺盛时则记忆需要动手来记忆内容复杂的材料,零星时间用来记外语单词等较短的材料。

五、掌握遗忘规律,及时回忆和复习。

遗忘是记忆的大敌。有人说“记忆就是防止遗忘”,这是有道理的。其实遗忘不是不易克服的,遗忘是有规律的。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过程的发生是不均衡的,熟记后最初遗忘的较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遗忘会由快到慢,到最后就基本不会遗忘了。根据这一规律,为了防止遗忘,提高记忆效果,就应该及时复习,趁热打铁。与其等已经遗忘了再去重记,不如及时复习防止遗忘。

总之,掌握了记忆规律,你会觉得记忆不是多么艰难的事情。当然,符合记忆规律的具体记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自己独特的记忆方法,借鉴而不能机械照搬别人的经验,可尝试怎样记得最
第2个回答  2013-11-25
大脑的记忆高峰期

第一个是早晨起床后:大脑在睡眠过程中并没有停止工作,而是在对头一天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整理。早晨醒后没有新的信息干扰,这时记东西会印象清晰。

第二个高峰期是在上午8点到10点:这时精力上升到旺盛期,处理识记效率高,记忆量增大。

第三个高峰期是在下午6到8点:这是一天中记忆最佳期。

第四个是临睡前1小时左右:这时识记材料后就入睡,不再有新信息输入,所以没有相互抑制的影响。

另外研究者还发现上午8点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2点思考能力最敏捷,但推理能力则在白天12小时内递减。根据这些测试,我们在早晨最好安排些严谨周密的工作,下午做一些需要快速完成的工作,晚上则做些需要加深记忆的工作。

我们在学习中应该顺应大脑的这些"脾气"和"秉性",扬长避短,合理安排工作学习,让大脑更好、更愉快地为我们工作。
人类记忆规律及记忆法则
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法则就能更高效率的进行学习和工作,对于在校学生和高级市场人才管理是十分重要。记忆与大脑十分复杂,但并不神秘,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就能更好的加强自身学习潜质。下面这篇文章详细记录讲解了关于记忆的规律及法则。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 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 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 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 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这是因为, 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1-25
按小到大,容易记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