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几线城市

如题所述

2019年5月24日,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举办“新一线城市峰会”,峰会的主题为“城市的一万种可能”,峰会上发布了《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评选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五线城市。

全国共计337个地级以上城市(2019年5月):

一线城市:4个

新一线城市:15个

二线城市:30个

三线城市:70个

四线城市:90个

五线城市:128个

扩展资料:

评选标准: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通过收集170个主流消费品牌的商业门店数据和18家各领域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指数来评估337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算法综合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专家委员会打分的方式及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得出最终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城市新分级名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3

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五线城市。

通过收集170个主流消费品牌的商业门店数据和18家各领域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指数来评估337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

算法综合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专家委员会打分的方式及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得出最终结果,评选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五线城市。

扩展资料

城市等级划分(以城市影响力划分):

世界城市:能全世界(或全球)配置资源的城市,也称“全球化城市”。城区人口1000万以上、城市及腹地GDP总值达世界3%以上的城市,能发展为世界城市。

国际化城市:能在国际上许多城市和地区配置资源的城市,也称“洲际化城市”。城区人口500万以上、城市及腹地GDP总值达3000亿美元以上的城市,能发展为国际化城市。

国际性城市:能在国际上部分城市和地区配置资源的城市。城区人口500万以上、腹地较小的城市,以及人口2000万以上新省区的省会城市均有望发展为国际性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能在周边各城市和地区配置资源的城市。城区人口300万以上、腹地人口千万以上的城市均有望发展为区域中心城市。

地方中心城市:主要在本城市、本地区配置资源的城市。城区人口300万以下、腹地人口千万以下的城市只能发展为地方中心城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城市新分级名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等级体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08

截至至2019年6月,中国一共分为五线城市。城市一线城市:4个、新一线城市:15个、二线城市:30个、三线城市:70个、四线城市:90个、五线城市:129。

中国大陆的一线城市一般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一线城市的划分没有开放的标准,属于媒体或专家分析的共同使用,形成了公众的认知习惯。

一线城市社会评价的一般标准包括:房价、城市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辐射驱动能力、人才吸引、国际知名度等。

扩展资料

评判标准

1、城市枢纽性,城市并非孤立的个体,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将自身资源辐射给其他城市的潜力。当这种城市辐射力表现出色时,就可以通过交通、物流等途径,将商品、资金、人才和文化资源传输到周边城市,并使自己成为整个城市网络的中心。

2、城市人活跃度,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工作、消费、思考、出行和娱乐等行为,交替点亮城市的各个角落。因为中国热闹的线上生活,互联网平台上的用户行为数据是检视这种活跃度的最佳数据来源之一,既能体现城市在分秒间的变化,也意味着年轻人的聚集。

3、衡量城市的魅力,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们能为城市人提供多少生活方式上的选择和可能性。对生活气息的直接感知,构建起了城市的共同记忆。而对城市人来说,它意味着在职业发展空间以外、另一种更为绵密而持久的吸引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城市分级名单 湖南14地市州均上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4-03

中国一共分为五线城市。城市一线城市:4个、新一线城市:15个、二线城市:30个、三线城市:70个、四线城市:90个、五线城市:129。

中国大陆的一线城市一般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一线城市的划分并没有公开的标准,属于媒体或专家分析常用,从而形成一种大众认知习惯。

社会评判一线城市的常见标准包括:房价、城市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的吸引力、国际知名度等等。

扩展资料:

城市评判标注:

1、商业资源集聚度

在消费领域,商业品牌选择城市和具体的店址时,都会在针对城市当下消费力和未来潜力展开充分研究后作出理性决定。如果将众多品牌——也包括个体经营者——在这方面慎重评估的结论汇聚起来,就可以抹平其中的个体差异,成为判断城市商业能力的指标。

大品牌青睐指数和基础商业指数衡量的就是这种商业能力。

2、城市枢纽性

城市并非孤立的个体,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将自身资源辐射给其他城市的潜力。当这种城市辐射力表现出色时,就可以通过交通、物流等途径,将商品、资金、人才和文化资源传输到周边城市,并使自己成为整个城市网络的中心。

城市间的交通通达程度、物流通达程度、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都诚实地告诉我们,哪些城市是枢纽城市,它们辐射了谁,又被谁辐射。

通过城市间的公路距离、连接两城的铁路车次数和民航航班量,我们计算了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度。在新一线城市之间,长沙和武汉的联系度最高,其次是杭州与南京。

3、城市人活跃度

城市人是构成城市活力的主体。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工作、消费、思考、出行和娱乐等行为,交替点亮城市的各个角落。因为中国热闹的线上生活,互联网平台上的用户行为数据是检视这种活跃度的最佳数据来源之一,既能体现城市在分秒间的变化,也意味着年轻人的聚集。

4、生活方式多样性

衡量城市的魅力,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们能为城市人提供多少生活方式上的选择和可能性。对生活气息的直接感知,构建起了城市的共同记忆。而对城市人来说,它意味着在职业发展空间以外、另一种更为绵密而持久的吸引力。

生活方式其实是一个特别抽象,也特别私人化的概念,每个人对它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城市要做的,就是提供选择。

5、未来可塑性

资源聚集与生活多样是城市的最大优势,并且不断吸引着年轻人涌入和留下。与此同时,高房价、拥堵与雾霾也开始真实地逼走一部分人,大城市不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年轻一代择业择居的新标准提醒着城市们,为未来留下成长和可塑的空间同样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城市新分级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最新中国一二三线城市排名出炉!快看看你家排第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3-31

中国的一二三线城市,是怎么划分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