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
表现手法,宋代
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离骚前文提及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
经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后面那个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也用这种反常式的
比兴手法。
追问请问什么是“反常式”,反问吗?以及“比”不是比喻吗,这句也没有比喻吧... 还是说只要是“反常式”就是“比兴”?
追答这里的反常行为的描写有着隐喻人物内心的作用,所以是比兴,不能单看他的描写
大概就是不正常是事情发生衬托人物心情,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
追问好的,感谢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