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课文时你会精确到标点符号吗?

如题所述

会呀,因为不精确的话就很混乱,一直读你能守住吗?听的人呢?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
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书先要学句读,自己去给文章加标点符号。这个任务是读者的,而不是作者的。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也都没有标点符号。看来,不只中国,全世界的作者都喜欢折磨他的读者们。
大家有没有想过古人为什麼要这麼折磨读者?古代书的产量是很低的,市面能找到的书的种类也很少。罗马帝国时代一年只能出产一两百种书。中世纪末期有个欧洲最博学的学者——他一辈子也只看过800多本书,所以古人的博识与今天是不一样的。大家都说孔子很博学,但那时候有几本书呢?古人讲究的博学是深读,用英文说就是IntensiveReading。一两百本书放在你面前,可能是你一生要读的书了,所以要慢慢读、一个字一个字读,读完再读,一遍遍体会字裏行间的意思——很快读完,以後没得读岂不很痛苦?
古代为什麼没有标点符号?因为他不需要读那麼快。标点符号的流行只是近两三百年间的事情。标点符号是怎麼诞生的呢?它其实是一个商业行为的结果。五六百年前,欧洲出现了古登堡印刷术,书籍出现并成为最古老的工业产品,进入市场成了商品。出於成本考虑,印刷商也就是书商就想做大量印刷来摊薄成本,於是他们发明了标点符号,让书变得更容易读、读得更快。这还不够,还要分段。
古人的书是没有分段的,也没有章节。今天我们看《论语》,一篇与另一篇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卷只是物质上的单位,竹简不够了,再换一卷继续写。中国古代的书是这样,印度、阿拉伯、欧洲的书也是这样。印刷术出来之後,出版商才开始给书籍做段落篇幅的划分。
分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欧洲人读不分段的《圣经》每次都老老实实从开篇读起,《圣经》分段以後,人们开始认为不同的段落重要程度不同,分歧就产生了。所以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说:“《圣经》分段印刷是无耻商人酿制的悲剧,他们为了让《圣经》更畅销强行分段,分段以後我们的信仰将四分五裂。”後来的结果被洛克不幸言中——基督教分裂成一大堆教派、教会。所以怎麼印实在很重要,印刷术的产生令我们离开精读,开始泛读。
很多人问我,如何读得快一点,但其实如何读得好更重要。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他们不是看,是反复地读,慢慢地读,读出声音来。朗读能让人沉浸到书裏面去,这样一个沉浸的状态会产生一个重要的效果——这就是修炼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7
有标点符号。才有背断句的感觉,而且大部分都是差不多同样的符号。所以没有什么记不得的。
第2个回答  2018-11-27

你好。背课文儿的时候,朗诵标点符号要准。


按照标点符号,才能朗诵表达出课文的情感。

第3个回答  2018-11-27
标点符号是用来表示语气和断句的,不用读出来吧!
第4个回答  2018-11-27
标点符号是控制背诵的分隔符,不然乱背一气,没有停顿,不就分不清楚了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