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方言容易听懂吗?

如题所述

有不少关于宁夏方言的故事,无不诙谐幽默,下面这三则方言,你学着试试:
从前,在寒冬腊月的一个晚西,有三个住店的人,来到平罗黄渠桥一家客店住下,可屋子里的土炕只有火洞子跟前是热的,其余地方都是冰凉的。三个人都想在热的地方上睡,于是争犟起来,谁也不肯让。争来吵去,有一个人想了一个法子。他说:“都叵(音bé,不了的合音)争了,阿们喧谎(吹牛)来,看谁喧得好,谁就睡到热处。”大伙同意了。
这三个人,一个是银川的,一个是青铜峡广武的,一个是中卫的。银川人开始喧了,他说:“我们宁夏城有个北塔,离天只有丈八。”广武人说:“你那个塔不算个啥,没有□(wáng,我们的合音)的高,广武有个牛首山,觰起胳膊就能□(géng,摸、接触到)着天。”中卫人说:“你们都错活(差)的劲大呢,阿们兀呢有个莫家楼,半截子擩到天里头。”结果中卫人喧得最好,睡到炕的热地方上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卫物产丰富,物价便宜。鼓楼南面有个市场,卖菜的、卖肉的、卖生活用品的,应有尽有。有一天,有个外地人在市场看上了一种馒头,中卫人叫“硬面馍馍”。他问:“那个馒头怎么卖?”卖馍馍的回答道:“兀个馍馍五分钱。”外地人一听,真便宜,五个馒头五分钱,于是递给对方五分钱,卖馍馍的给了他一个馒头。外地人说:“你不是说五个馒头五分钱吗?怎么给了我一个馒头?”卖馍馍的说:“我说的是‘兀’个馍馍五分钱,又不是五个馍馍五分钱。”
有一次,一个中卫人到外地,在商店里买火柴。他对售货员说:“买火焌子!”售货员听不懂他的话,就说“没有”。中卫人指着火柴说:“兀不是么?”售货员才知道他要买的是火柴,就问:“买多少?”“买一堆子(十小盒)”售货员搞不清楚是多少,以为是一大堆,就说没有那么多。中卫人说:“没有一堆子就买上两笼笼子。”售货员一听两笼子,就笑着说也没有两笼子。中卫人说:“你兀塌呢不是摆了好几笼笼子呢么?”听完这话,售货员才知道一笼笼子就是一小盒,于是给他卖了两盒火柴。
这几个小故事中,有一些是使用了宁夏方言里的口语俗字和特殊方言词汇。口语俗字是人们在口语交际中使用的字,有些有读音有意义有形体,如上面故事里的“叵、喧、觰、擩”等,但这些字有不少人只会说,不会写,其实它们都在字书中,如《说文解字》、《玉篇》、《集韵》、《康熙字典》、《俗语典》等工具书中都可以查到。个别方言俗字在《新华字典》中也有收录。但有些口语俗字则只有读音和意义而无字形,如第一个故事中的□(wáng)、□(géng),没有恰当的字形可写,在方言研究中用方框来代替。宁夏方言里这种情况还不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