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年都会有那么多奇怪口味的月饼?

如题所述

奇葩月饼经济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满足不同人的口味

“奇葩月饼”虽说奇葩,但他们也确实满足了不同人的口味。

就拿“小龙虾月饼”来说,小龙虾本身的受欢迎程度不用多说,几乎每年夏天全国各地都能掀起吃小龙虾的浪潮。一旦把小龙虾做成月饼馅,那比起传统的甜腻味的月饼,或许有不少人更愿意吃“小龙虾月饼”。

同样,像是“榴莲月饼”也能让喜欢榴莲的小伙们解馋。现在市面上已有很多榴莲的“周边产物”,比如榴莲糖、榴莲披萨等,只要“榴莲月饼”做得好,同样不缺顾客。2、容易引起关注

为什么“奇葩月饼”每年都会受到关注?其中一点就是因为当这些月饼摆在大家面前时,他们和我们传统印象中的月饼不一样,且用的馅往往让人想也想不到,这时就会激起大家讨论的欲望,讨论得越热烈,这些月饼受关注的程度也就越高,而这也正是商家希望达到的效果。

就像很多电影、电视剧,虽然被吐槽得很多,但收视率和票房还是节节攀升,因为大家都有一颗好奇的心,想一探究竟。

3、“创新”永远不缺市场

传统的莲蓉、豆沙等月饼存在已久,这也让不少人形成一种习惯,到了中秋节,不管送人还是自己吃,都会更倾向选择这类月饼,因为他们“正常”。不过,随着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健康,传统月饼含糖、含油量高的特性也让很多人避而远之。

而“奇葩月饼”则是一种创新,他们不仅能吸引更多爱尝鲜的年轻消费群体,也能拓展一个个细分的市场。比如麻辣味的月饼在广东、江浙地区或许会遇冷,但在川渝地区则很可能带来另一番景象。财猫网的分析师认为,“奇葩月饼”实际是在延续月饼经济的长尾。

有了这三点原因,“奇葩月饼”不仅现在年年有,将来也不一定会消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20
中秋节临近,同往年一样,一场围绕口味、包装、创意的“月饼大战”正如火如荼地上演。

辣子鸡、辣条、韭菜、珍珠奶茶……且不论去年的这些月饼带给消费者的是惊喜还是惊悚,今年月饼的口味依然沿袭了上一年的风格——更奇葩、更搞怪:螺蛳粉、藤椒牛肉、大闸蟹等口味的月饼已经上市,等待消费者的品尝。

也有一些主打低糖、低卡的月饼,瞄准了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如减糖60%的鲜果月饼、加入益生菌等有益成分,或是以植物肉做馅料的月饼。

如此的纷繁热闹,不禁让人感慨,口味再刁钻的人也总能找到一款自己爱吃的月饼。

不止是口味上的创新,月饼的包装也是下足了功夫。美心推出小黄人外形的月饼礼盒,好利来与NASA推出的联名月饼,包装以太空为主题,搭配太空船票和太空徽章。

另外,故宫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以及非食品企业也都跨界推出了不同主题的月饼礼盒。

越来越丰富的口味、越来越花俏的包装,伴随月饼市场的眼花缭乱而至的,是逐年发展的市场规模。

据统计,目前我国在业、存续的“月饼”相关企业共计2.3万家(企查查数据);月饼产量自2015年的32.8万吨,逐年提升,2019年达到36.4万吨;销售额从131.8亿元上升至196.7亿元,直逼200亿大关。

然而,繁荣背后,新零售商业评论关心的问题是,无论是快消零卖路线的散装月饼,还是定位于馈赠的礼盒月饼,打动消费者心甘情愿掏钱购买的究竟是哪些因素?毕竟,繁荣与内卷或许只是一线之隔,想要打动消费者,月饼界的创新出路究竟在哪里?

口味:出奇制胜
月饼最初是用来拜祭月神的供品,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的风俗日盛,且赋予了月饼“团圆”的象征意义。在物质不甚丰富的年代,月饼是珍贵的黏合剂,分食一块饼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

近些年,人们愈发重视传统节日,也更重视在节日里做一些具有仪式感的事情,中秋节吃月饼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送礼,自购月饼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据《2020年月饼数据消费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消费者自购食用的比例排名第一,达39.8%。

与包装相比,自购月饼的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口味与质量。因此,对于月饼厂家而言,想要靠豆沙、莲蓉、五仁这些传统口味吸引消费者已经越来越难,以独特的新口味出圈或许更有希望。

今年,盒马工坊推出了藤椒牛肉味月饼,创意来自四川风味冷锅串串。牛胸肉、牛百叶、牛肝菌酱等食材,加上豆皮、腐竹、笋,搭配藤椒锅底,红油拌上芝麻,既保留了传统苏式月饼的酥软,又增添了爽感,受到年轻消费者的欢迎。你以为这样的怪味月饼没人爱?盒马相关负责人向新零售商业评论透露,2019年,盒马曾推出过芥末三文鱼口味月饼,由于消费者对这款月饼的呼声过于强烈,才有了今年的“返场”销售。

该负责人向新零售商业评论介绍:“研发新口味前,我们会根据盒马的历年销售数据,分析、评估流行趋势,从中挑选出时下流行的或者可能会引发新潮流的口味,然后进行研发。研发周期一般开始于月饼上市前三个月,中间会有多轮打样、测试、内部试吃、调整、路测等。”

且不论最终这些新口味的月饼销量如何,依靠数据分析研发新口味,思路总不会错。除此之外,抓住消费需求的大趋势,则是另一条路径。

在追求健康的大趋势下,低糖、低卡风也吹到了月饼界。叮咚买菜和静安面包房合作推出低糖月饼系列;苏州稻香村、杏花楼、薄荷健康等也都打出各自的“健康牌”。

以薄荷健康推出的低糖月饼为例,以适量的糖醇、海藻糖、低聚果糖替代传统白砂糖,并增加了膳食纤维。

据薄荷健康商品产品主管刘瑾文介绍,这款低糖月饼礼盒兼顾了老中青三代消费群体的口味需求,“我们想做一款大家既愿意吃,又不会造成太大心理负担的月饼,不过即便是低糖月饼也提醒大家要适量食用。”
第2个回答  2022-09-21
随着“90后”“00后”等年轻群体成为消费者中的主力军,月饼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内卷”了起来。
不断内卷、变得更加奇葩的月饼,其实也是在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口味倾向而研发并推出售卖的。这其实是一种月饼行业的进步。“千金难买我乐意。”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熏陶之下,兴趣已经成为年轻群体的主要消费动机之一。
同时,这种对口味的猎奇性追求,也是在试图打破消费者对月饼的传统印象、开发新赛道并实现多元创新。事实证明,这确实取得了年轻群体的青睐。
然而,奇葩与猎奇只能夺人眼球。如果没有产品质量与文化底蕴的作为基石,这些内卷出来的月饼也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在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融合现代技术与原料,大胆并合理地创新,才能让这些“卷”起来的月饼真正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长期需求。
将“奇葩月饼”完全归结于商家玩噱头,是不严谨的。实际上,身处著名的“大吃货国”,对食物不断创新,是我们的民族天赋和代代传承的优良传统。
据《万历嘉兴府志》:“八月望以百果为大饼名月饼,以百果和糖名俸糖,赏月达曙。”看,早在明代,先人们就已经知道做水果月饼了。

更让我震惊的,是清代袁枚的一段记载:“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天!这不就是如今惨遭无数吃货“嫌弃”的五仁月饼嘛!

所以啊,得说明下,“奇葩月饼”中的“奇葩”,是个褒义词,是“创新”的同义词。每年推出的这些非主流月饼甚至“黑暗料理”,本质上还是映照了我们骨子里,对美食永不满足的执念呐。
第3个回答  2022-09-19
满足消费者的猎奇心理,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大都会想要尝试下不一样的口味。毕竟常见的月饼就那么几种口味,产家生产奇怪的口味本质上还是为了赚钱。
第4个回答  2022-09-12
因为利益。传统口味吃腻了,市场需求新颖,有需求就有供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