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阅读中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如题所述

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它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至关重要。因为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从而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一、从课文题目入手,让学生主动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不能从题目马上知道它的主要内容,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教师可以就题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如一位教师教学《桥》一课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如果你来写,你会怎样写?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课文可能介绍桥的构造特点。”有的说:“也有可能借物喻人,赞扬像桥一样默默奉献的人。”还有的说:“如果我写,我就要向大家介绍家乡的小桥怎样美。”“我要写写漂亮的立交桥给现代人带来的方便。”……那么,课文写的又是一座怎样的桥呢?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文。这样做,既能够通过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二、在课文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维。
所谓“留白处”指的是课文中没有写具体、说明白、欲言又止的地方,这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自由自在地与自己、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
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举措。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最后一头战象》“凭吊战场”一段时,在一曲悲壮的乐曲声中,学生读完课文,教师饱含深情地说:“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在,血腥不再,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它来到当年浴血奋战的地方,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此时,它心中在想什么?”学生沉重地说:“它可能想到它的战友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礁石的情景,无限伤心。”另一学生自豪的说:“嘎羧肯定是想到自己当年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杀倒一个个敌人,感到无限骄傲。”有的说:“他在想念它的战友,他在告诉战友自己要陪伴他们……”说得多好!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心理,发散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培养。
四、抓住描写人物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发散思维。
教学《桥》一课时,我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学习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我首先让学生读句子并思考问学生:“从‘盯’这个描写人物动作的词中你读出了什么?”一个学生说:“我从‘盯’体会到老汉对人们这种乱哄哄的景象很不满意,就像我爷爷平时在我犯错误瞪我一样,吓得人们不再拥挤。”多么富有童真的话语,细想之下,也不无道理。实际上,写人的课文中,描写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的词句很多,抓住这些不仅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切入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